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使用不同配件实现微距摄影的方.pdf

22页
  • 卖家[上传人]:f****u
  • 文档编号:110540966
  • 上传时间:2019-10-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44M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使用不同配件实现微距摄影的方法(原创) 使用不同配件实现微距摄影的方法(原创) 眼看到了年底,大家忙着写年终总结的时候,我就总结一下一年多来我鼓捣微距的过程吧,说来话长,要论拍微距,爱喝可乐的猫还真能称得上我地地道道的师傅,没有微距镜头, 当时她给我提出了一个反接镜头的建议,讲了很多微距理论,并且在她给我的一个国外论坛上看到了很多大师级人物采用反接镜头的方法拍出来的微距精品,在我好友中的Mark Dijstelberge就是一个骨灰级反接人物,我在他的BLOG中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反接技巧,07 年十一回家时拿来了我父亲的凤凰标头,我姐夫送了我一个PK卡口COSINA(缺善能) 35-70mm变焦镜头,于是我的漫漫微距探索路就这样开始了 声明:1.此贴是本博历时近一年多的研究总结出来的经验,全部为原创和实物拍摄,欢迎转载,主旨是让更多的人少走冤枉路,但要注明出处;2.部分照片为拍摄,目的是 为了让大家能够直观的看到器材的接法和效果,部分图片质量较差,请海涵;3.图中所用器材配件均能在淘宝网上买到,大多数小配件价格在 10 元~40 元之间,有兴趣的话可以 买来自己动手试试4.对焦方式均为手动,这样可以人为指定最佳焦平面。

      反接实现微距: (一)标头反接:(测光:手动;难度系数★★★) 尼康口反接环,一侧是尼康卡口,用来拧到机身上,另一侧是阳扣螺纹,螺纹直径按手中的反接镜头口径购买,我这个是 52mm的反接环,正好凤凰标头和COSINA 35-70 的 滤镜尺寸都是 52mm 凤凰经典的标头,全金属,做工精细,手感好,阻尼适中,国货中的精品,可悲的是被数码时代吞没,默默无闻的躲在角落添伤口,唯独能让人想起来就是反接拍微距用 反接到机身上以后光圈值没有显示,只能手动模式指定快门速度,为保证有足够的景深,我通常把光圈环拧到F11 或者F16,光圈过大,景深太浅,无法拍摄出清晰的效果,光 圈过小,光线穿过光圈孔时会产生衍射,严重影响成像,所以在最大光圈和最佳成像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光圈:F11~F16而光圈太小又无法保证足够的快门速度,所以只好依靠外 闪来补充正常曝光所需要的光线D70s闪光灯最快同步速度为 1/500 秒,我一般设到 1/250 秒快门反接镜头为纯手动,闪光灯无法实现TTL,只能用手动控制闪光量的方法 我通常的做法是在镜头前面挡一块柔光屏,用于散射机顶闪发出的光线,使被摄主体光线看起来更加柔和光圈F16,闪光灯手动闪光指数 14,半光输出。

      柔光屏送人了,没有照 片,不过之前拍过一次,在下面“对接”里面会出现对焦不同于微距镜头,不是拧对焦环去找焦平面,反接镜头焦平面可以说基本上就是固定距离的,拧对焦环只是起到微调作用, 只能靠手持机身前后微微移动去寻找最准的焦平面进行拍摄反接到机身上的效果如下: 关于标头反接的放大倍率: 究竟如何确定微距的放大倍率呢?找把尺子量量就出来了 ,这里就引入了一个“物像比”的概念,比用一大堆公式进行推导要来的省事儿实际操作方法如下,我的机身是 D70s,从网上查得D70 的 CCD尺寸 22.7mmX15.1mm,对准钢尺拍摄,得到的照片数数拍下来几毫米,(下图是原图直接缩小,未裁剪) 宽度方向拍摄的毫米刻度数为 38mm(物),CCD宽度尺寸是 22.7mm(像),微距放大倍率为“放大倍率=像/物=22.7/38=1:1.67”结论:反接标头能达到 1:1.67 的 放大倍率,和专业微距头 1:1 的放大倍率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比一些带 1:2 放大倍率的镜头要强一些 反接难度最大的地方是用小光圈拍摄时,取景窗光路非常昏暗,肉眼很难精准的找到最佳焦平面,解决办法只有一个,用左手食指轻轻拨起光圈拨杆,把光圈叶片全部打开,这 样取景框光路明亮,很容易移动相机找到焦平面,然后轻轻放开拨杆,曝光,放开光圈拨杆时要保证不会造成机身晃动和前后移动,因为微距摄影中任何一点儿晃动都会造成焦平面 不准。

      标头反接实际拍摄效果如下:(二) 广角反接: (测 光:手动;难度系数★★★) 我用这只 COSINA 的 35mm 端作为反接微距,35mm 勉强算是广角吧,方法同标头反接 微距放大倍率=像/物=22.7/11.5= 1.97 :1 比 1:1 的微距镜头放大倍率大了将近一倍!我倒,算出来的这个数字也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得买个 35mm 定焦玩反接了看来!(下图是原图直接缩小,未裁剪)刻度 缝里面是上周做木匠活留下的木屑,不是什么脏东西,包涵一下吧,呵呵 只是 35mm 反接就比 50mm 反接的放大倍率高出来一倍,估计要是 20mm 定焦会更令人惊喜!由于镜头距离被摄物体比标头要近一些,所以难度系数加半颗星! 35mm 反接拍摄效果如下:(镜头素质一般,成像比较肉) 09 年 5 月最近补充:35mm 定焦反接: 当我拥有 35mm 镜头时也开始尝试反接35mm 定焦镜头反接成像明显提高,效果如下: 从 1.97 :1 的放大倍率和清晰的效果来讲,这张片子已经足以令我自己震撼许久了,不过可能由于没有反光板预升功能,在曝光时相机有少许的振动,拍出来的原片稍微有些 重影,视场由于不同于正接,感觉让人有些晕,不过通过后期可以解决。

      好镜头自然不舍得让后组镜片素面朝天了,占点儿灰尘不要紧,万一哪天划一下子,不得心疼死!于是用镜头后盖自制一个滤镜,所需原料:尼康镜头后盖一个,43mmUV 镜 一片,胶水若干 镜头后盖我不舍得用原厂的,从网上花 5 元钱买了一个,下图是原厂的,仅作示意 量好 43mm 直径,挖掉中间部分,剩下外边圈,我是用钻先钻出一圈小眼,扣掉中间部分以后再用圆型砂轮打磨光滑,打磨时要一点一点比划,不要下手太狠开洞开大了! 43mmUV 镜,正好能卡在挖好的圆洞里面 没什么问题的话就用胶水粘牢,小心不要把胶水粘在滤镜上 搞定后效果如下:比露着后组镜片好看多了,镜头也有个保护,不过不能用手随时拨光圈拨杆了,想拨的话只能在后盖的侧面相应位置再开一个口 (三)标头反接+近摄接筒:(测光:手动;难度系数★★★★) 尼康口近摄接筒,实际作用就是延长镜片投射到 CCD 的距离而起到放大作用 接筒前面: 接筒后面: 接筒加上反接的标头: 装在机身上的效果就是这样的: 微距放大倍率=像/物=22.7/12.5= 1.82 :1 因为之前我没有统计过,这个数据也比较出乎我的意料,标头反接+近摄接筒的放大倍率居然不如直接在机身上反接 35mm,接筒比较长,取景框的光路会更加昏暗, 景深也更浅了,大概也就是一只蚊子脑袋那么大,对焦难度增加一颗星!近摄接筒是对镜头解像能力的考验,镜头素质不高的话缺点也会被放大,凤凰标头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下图是原图直接缩小,未裁剪) 50mm 反接+近摄接筒拍摄效果如下:(这是一只中华草蛉,俗称绿蚊子,臭蚊子……) (四)广角反接+近摄接 筒:(测光:手动;难度系数★★★★★) 更高的放大倍率必然会带来更大的难度,更浅的景深,更差的成 像…… 微距放大倍率=像/物 =22.7/5.7= 4 :1 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佳能 MPE65 的放大倍率了,不过成像肉的根本没法看,不建议使用! (下图是原图直接缩小,未裁剪) 用此方法我没有拍出来过任何像样的相片,原因是本身镜头素质不高,加上接筒以后成像差的已经无法让人接受,所以 PASS 掉! 对接实现微距: (测光:自动;难度系数★★★) 由于反接最大的难度是不支持 TTL 测光还有用肉眼寻找焦平面非常困难,所以我开始寻求一种新的途径:对接!对接就是将标头光圈全部打开,头对头的接到机身上的长焦镜头 上,说白了原理就相当于在长焦镜头前面加了一枚近摄镜,优点是:1.支持了闪光灯 TTL;2.不用再不停的拨动光圈拨杆以寻找焦平面了!所以难度系数大大降低,只要找对了焦 平面按快门就 OK。

      对接所需要的配件是双阳环:两面都是阳扣螺纹的接环,长焦镜头滤镜尺寸 62mm,标头滤镜尺寸 52mm,用下图双阳环就可以把他俩拧到一起了!(长焦是 借来的) 够长吗? 下图那块儿白布就是前面提到的柔光屏,没有他的话机顶闪是照不到被摄物体的,全被长长的镜头挡住了! 当时写了一篇日志,罗列出来了很多问题和回答: 为什么要对接呢? 前面的镜头反接在后面的镜头上,前面的镜头相当于一个超级近摄镜!极大的提高物像比!简单说就是近摄镜让机身上的镜头 MACRO 功能锦上添花! 为什么要用标头来对接呢?因为标头的光圈足够大,把光圈全部打开,不会遮挡,光圈太小的话就成了从黑洞洞里看东西了 别的焦距可以对接吗?理论上前面的反接头焦距越短,显微能力越强,但是过于极端会带来超浅景深和明显畸变原则上前面的头焦距越短越好,机身上的头焦距越长 越好! 什么头都能对接吗?不是! (1)机身上的头必须用长焦头,焦距太小会成为从黑洞洞里看东西的情况 (2)机身上的头直径不能过大,过大(超过 62mm)即使把焦距伸到 300mm,总会有挥之不去的黑洞洞,想解决只能选用更大光圈的标头,F1.2 的标头理论上是不现实的,那 只能用小直径的长焦头。

      (3)反接头最起码也得是 F1.8,否则也会出现黑洞洞出现黑洞就不能用了吗?不是,也能用,不过后期得裁剪 (4)这东西没有一定之规,想避免前面的反接头对后面镜头的遮挡就得满足上面原则,不过还需要自己亲自试试 (5)我用的凤凰 50mm F1.7 反接在腾龙 70mm—300mm MACRO 上! 曝光如何控制?全靠闪光灯的 TTL 那么长的镜头遮住机顶闪光灯怎么办?一个微距专用漫射柔光屏就都解决了,解决遮挡、柔光,一次完成 成像质量如何?增加了那么多的镜片成像肯定会受影响,如果机身上的长焦是小竹炮小白之流那我敢保证成像还行,不过他们 77 的口径又太大,会出现遮挡问题 关于放大倍率: 微距放大倍率=像/物=22.7/3.2= 7 :1 很神奇吧!不过…………看看下图的紫边,还能要吗!(下图是原图直接缩小,未裁剪) 光线通过的镜片越多,成像就损失越多,通过两个镜头拍出来的微距不会给你任何清晰锐利的感觉,甚至不如直接拿一张微距头拍出来的照片用 PS 放大的尺寸!尽管成像无可 救药,我还是拍了些片子,毕竟比反接那种纯手动方便!50mm 对接腾龙 70-300 拍摄效果如下: 70 端对接拍小强,很小的小强哦 300 端对接拍毛巾的纤维 结论:对接受长焦镜头口径等因素限制太大,除非手里有闲 置的标头可以拿来对接玩玩权当消遣了,否则千万不要去多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点需要重视的就是前面拧着那么重的一个标头,对接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机身自动对焦,否则你的长 焦对焦传动系统很可能会被憋坏!手里有长焦又想实现微距的话我给推荐一个好办法,也是我目前一直在用的办法:近摄镜! 近摄镜实现微距: (测光:自动;难度系数★★) 这款国产仿佳能 400D 的近摄镜我已经很多次很负责任的像大家推荐过了, F300 适用于焦距在 300mm 以下的镜头, 焦距越接近 300mm 放大倍率就越大。

      近摄镜厚度 2.3cm 自重 245g(我亲自测量的哦)两片一组结构,有效地修正了单独一片放大镜所造成的色散问题! 放在黑色背景下给大家展示一下他的绿色镀膜,幽深的感觉,业界普遍评价这款近摄镜绝对不输佳能 400D 近摄镜,这一点我信! 当然,近摄镜好只是一方面,镜头才是最重要的!买镜头时我在 105VR 和 85F1.4 之间犹豫了很久,前者微距兼顾拍人像,后者人像兼顾拍微距,考虑到我主要给孩子拍照比 较多,最后还是决定买 85F1.4 各种配件都试过了,绕了一大圈,最终选择也是最佳选择:用 85 F1.4+国产近摄 镜这个组合拍微距! 由于这个近摄镜很重,所以接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种对焦变焦镜头都不会伸缩的 IF 镜头,单薄的镜头接上这么重的家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测光自动对焦,除了放大倍率不如微距头以外其余都行,操作难度系数大大降低 微距放大倍率=像/物=22.7/60= 1 :2.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