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墨的制作和用法.docx
8页宿墨的制作和用法作者:囊萤堂已被分享1次评论(0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宿墨的制作和用法宿墨在墨韵的表现上十分的丰富,能写出“活”的味道,并且能生出一种旧气,能达到线条 质感强,能有效达到水墨分离的效果一、宿墨的制作方法从网络上找到的一些制作宿墨的方法(对不对大家实践一下就明白,不关我的事,哈哈):1、宿墨的制作可以用一得阁自己制作,方法是先把一得阁煮一下,煮至黏糊状,有时候会 看到盆底沉胶糊了,不要紧,这是把一得阁中胶的成分给破坏了,这是第一步然后把墨 谅干,干了再泡开,如此反复几次更好用写的时候先蘸水,后蘸墨,墨和水的层次便会 显现出来用有颗粒的宿墨,写出来的字很有质感做的时候如果嫌墨少了,千万不能重新加墨汁2、 宿墨:将一得阁墨汁倒入瓷碗,搁置于窗台,直至阳光晒成干块状(南方的朋友注意气 候),然后加水使用开始时水量可少一些写完后即又可续水,稍加调试即可使用这样 能达到线条质感强,能有效达到水墨分离的效果3、 我用墨一般研墨,但我研墨一般不立即就用,而是将墨盖好后放上一、两天用的时候, 在旁边放一碟清水,将笔吃饱墨后,笔尖轻点一下清水再写4、 用冷开水磨墨,放置几天几夜,等自然干后。
[书法用的湿法制宿墨]5、 磨了墨,等墨自然干透(量要少,要不,怎么能很快干呢?),再加水重磨,那种颗粒 感就出来了,且不臭[国画用的湿法制宿墨]6、 磨出来的墨加写明矶第二天就是宿墨了7、 先用热水泡墨条,2、3天后墨条发胖,胶渗出,倒掉水和胶接着泡几个回合,墨就泡透了这时容易臭,需要换凉水,在重复前面这样,大部分胶就出来了,墨也损失的差 不多了直到水清了,放多长时间都没有异味,这就成了 费很长时间,但保存却很简单,只要有水不干就行了中间过程中,那些黑水有时也可用,胶重,没有笔痕, 有特殊效果反正墨泡透后,也可以边做变用 是怕浪费的------都是好墨做的啊!!一般质次墨无论怎样做都发臭-------现在还是觉得浪费,不如买老墨,直接用,很好用8、 拿二块松烟放在锅里一煮,完后找个大口玻璃瓶装好放在冰箱冷藏,用时挖一些出来, 用开水一冲好用的很9、 把墨块捣碎后煮(是很臭),然后要放在太阳底下晒二、如何用宿墨制宿墨,感觉写字最好用松墨,能得沉静之致画嘛,可能油烟101最好其实如何"宿"墨是一回事,如何用宿墨又是一回事"用"比起"宿"来,实在更难吴山明的"用"和曾的"用"从笔的选择到笔头含水\蘸墨都有各自的不同。
好的宿墨不臭的,保存时间也很长关键在制作过程中脱胶很麻烦,需要不停换水,弄不 好会有一个臭的过程,水温也是关键,但最好要在冬季或春秋,这样不会腐败,夏天做有 时会养出小虫,有一次就培育出一些,大家称之为“墨虫”需要自己把握才能做好另外 用的时候,用水也是关键,吴山明老师就是用水很高明,看得出宿墨质量也好宿墨就像金粉,用多了很烂,恰到好处最有韵味许多人以丙烯,水粉黑代替,但是不如 宿墨清透,也不明亮如果宿墨调胶,墨色显迟滞些,我想可能用宿墨关键在于用清水的 功力了宿墨裱时会脱墨,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1、用水不到位,墨没有充分花开2、装裱前没 有蒸一蒸或宿墨太厚其实买一些好的老墨一样能有宿墨效果,何必浪费脱胶呢,很麻烦,而且很容易形成宿墨依 赖症的宿墨可以在实地水墨写生中很方便,一小瓶宿(不必担心流出来),一支毛笔,一卷宣纸, 一瓶水,拿着一个画板——在自然中就画吧!黄先生去北京,带了一口袋墨,约有三斤,都是他自己做的墨,北京的南院书房潮湿,地 上铺着草席,黄先生带去的是竹子做的篾箱子,字画、书籍和墨都搁里头下雨霉天过后, 让我拿出晾晾去潮,拿出才发现,墨全碎了,原因在于北京春天潮湿,秋天风劲。
黄先生 说:“这要在歙县就没问题,交墨厂回炉,在北京就没办法了你去拿个罐子来将墨继续捣 碎,用水泡起来使用状如墨糕,两三斤碎墨,一直带到杭州还在使用黄老七十四岁 至北京之后变法,使用积墨、宿墨法,黄先生的变法与此事也不无关系再加上黄老对墨 的鉴定在行,还亲自制墨,对墨的性能了解、掌握一般人对黄老画的评价,画得黑,黑 里透着黑,他们就不考虑黄老亲自造墨掌握了墨的性能王中秀也认同我的观点,他认为 黄老晚年的环境与他的变法有关三、 关于宿墨的故事----《一宿五十年》宿墨,就是隔夜墨,隔了不是一夜两夜,可能十年八年,墨里面有动物胶,天气冷暖变迁, 蛋白质它会腐败,那个味道么,说穿了就是尸臭不太玩书画的人也知道,臭墨汁的臭, 实在是臭中极品,和米田共不相伯仲所以历来对待磨墨,有两派意见(好比丐帮里面有 污衣帮和净衣帮,好比上海写文章的有陈村和孙甘露),一派的意见,有谚语为证:宁肯三 天不洗面,不可一天不洗砚,砚台要像特别干净,这种意见的持有者,一般都是有钱人, 不必自己磨墨洗砚,小书童伺候着;还有一派,就是黄宾虹大师为代表,不仅留宿墨,还 发展出一套艺术理论,宿墨专门有特别的技巧和效果,特称之为宿墨法,黄大师当初的书 房里面,气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广西书法家,书协副主席张羽翔别号张三又名张小弟,饭桌上面对我感慨,结了婚的人, 千万不要在家里玩宿墨,危险呐黄宾虹是不管的,我听老辈人说,他老人家的书房里一股宿墨的味道,见朋友来了,很高 兴的捧出一大卷画,你挑,随便挑,人家看他画的乌漆墨黑,不晓得什么东西,凑近一闻(那是肯定要后悔的),几乎昏倒,所以对大师赠画的要求往往会婉拒黄宾虹活了九十多 岁,声名远播,地位日隆,解放以后甚至去过北京和毛泽东干过杯,可是旁人拿他只当一 个做学问的老怪物,有不认识的钟鼎文字,拿了去请教他,他看看,就认出来了,至于说 到他老人家用宿墨画的画,太多的专业画家,都摇头,说这个人,也会画画?那个时候不 太有人知道,黄宾虹是徽人,家里开过墨肆,曾经自己亲手点烟做墨,他蓄在砚中的宿墨, 都是墨中极品,他出门写生,也从不用别人的墨,全靠自带年谱上记载,某次冬寒,北京的一个什么公园办画展,实际就是拉几根铁丝把画晾着,和 庙会相仿佛,黄宾虹的学生怂恿他拿几幅画去,卖了可以添置冬衣,不料只售去一张小画, 黄宾虹就把钱留给学生,嘱他买双棉鞋自穿临终大师遗愿,将毕生累积的所有画稿,诗词文章手稿,画作,金石书法,全部捐给国家 嘿嘿,这么一大堆臭烘烘的东西,捐给谁?浙江美术学院说,哎呀我们这里地方小,放不 下;最后浙江省博物馆勉强收下来。
黄宾虹再三提到,画这个东西,要等五十年才看得出 价值,因为人事的纷争已经烟消云散,可以客观地评价艺术品质大师是1955年去世的, 2005年中国收藏热突然勃兴,黄宾虹的画作拍卖价格大涨,正好五十年原帖由孔乙己发 表)四、 其他用墨的问题1、 同样的墨汁不同的纸张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在泥金纸上面书写,一般的墨汁干了以 后颜色很浅,显得作品墨色很灰,效果很不好,建议大家尝试在墨汁中添加一些丙烯颜料, 那样墨色会乌黑发亮2、 墨色干燥,会使飞白笔画凌乱,让人感觉很干裂所以要注意整体效果的湿润和浓 淡变化当然,墨色太淡也一样影响效果转自: 面上■不剥不落■由于胶矶水的作用罩染或宣染后的色 彩两色不相混淆■不然的话画面暗淡无光■这就是三矶 九染的由来■调配胶矶的比例一般为二两胶一两矶 二 斤半水■在冬季胶可少些■春夏由于天气的关系胶的比 例当可增加■夏季六胶四矶■冬日八胶二矶秋日三胶七矶.讲的较为具体但调配应灵活掌握. 胶要用广东省产的广胶和鹿胶■其胶性柔和不暴.没臭味质地嫩 而透明■■广胶又叫黄明胶■加水化之■上层清膘可用来 调颜色用下层用来调矶水.还有阿胶产自山东阳谷县 入药.鹿胶色微黄.产自山西的最好.现在鹿胶以很难找 到白矶又叫明矶.味色。
半透明产自安徽芦江的最好. 用时先将白矶研成细面用温水泡化再调入胶水内即 可■配胶矶水要注意比例的大小■胶大滑笔■着色难而又 滞笔矶大伤纸■画纸易碎■而且涩笔■具我的经验是调胶 矶时先以舌尖试尝■胶大发粘■矶大涩舌■应发甜稍有涩 感为宜■染时要用羊毫笔沾胶矶水以笔顺行■笔笔相接. 又不可重复■矶绢不可用明胶■因为性大的原故伤绢■要 用紫色胶最好■春■秋隔宿用温水泡胶后封盖■第二日再 用开水调开■不能用火煮■用火煮后矶出的绢胶光浮在1='面上■夏天则不用隔宿■冬天要隔两日再化开■胶矶水调 好后要如淡蜜水一样微温黄色■夏天胶性差■要再用稀 绢过滤后才可使用.现在有一种油丝绢和药粉绢■就先 要用热皂荚水刷过后才胶矶■矶绢时一定要找个晴天.刷好后的绢一定要阴干■胶矶水要刷在绢背面.如用金 笺■在画之前用薄薄的轻矶水刷一道■画时就好落墨了. 画完后再刷一道轻矶水裱后金笺就不会有绷裂粘色 的后患了.已被分享1次分享来自:囊萤堂的日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