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黄州词中梦的意象探究.docx
4页苏东坡黄州词中梦的意象探究作为人的潜意识欲望的表达和实现,梦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所有梦的核心本质都是愿望的达成大千世界,不论古今,每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个体,每个人的梦境和意义又各不相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往往以梦来表达内心作为一代大家的苏东坡,又会有哪些梦呢?苏东坡的一生宦海沉浮,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他的诗文中有很多梦的记载这里仅从他黄州时期的词中来看看他是怎样记梦的苏东坡在黄州的词中,有10首说到了梦,我们从中可以分析出哪些内涵呢?一、苏东坡黄州词中梦的类型(一)对故人的追忆《苏诗总案》载:“(元丰五年壬戌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栖霞楼中歌乐杂作,舟人言闾丘公显方会客觉而异之,作《水龙吟》词[1]苏东坡自序言: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余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觉而异之,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公显时已致仕,在苏州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2]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在苏东坡的一个浪漫梦中,故人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在“郡中胜绝”栖霞楼设宴招待客人,欢声笑语,歌舞纷呈,余音袅袅,飘荡在栖霞楼的上空和下面的江水之上,真是风流未减梦中的美好返照现实而现实中的苏东坡,谪居黄州,亲朋好友“无一字见及”,正是孤独寂寞之时,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梦醒之后,只见烟波浩淼,空江月明,与美丽梦境形成鲜明对比,孤寂之感更为强烈而结尾想象故人此时一如既往地潇洒,希望对方梦见自己,也是极度孤独中的浪漫幻想全词在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对立体中,寻求自我排解的良方二)对人生的思考人生有限,时光易逝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人生思考的冲突苏东坡在自己的生命实践中,真切地领悟到了人生如梦东坡黄州词中的梦,大多数是对人生的思考,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如梦”“万事到头终是梦”“笑劳生一梦”等其中《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3]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首词即景抒情,咏唱人生之短促,叹惜事业之无成,吟唱出一个政治上失意者长期郁积于心间的牢骚与怨愤。
词中的苏东坡在黄州的心情是孤独悲苦的,面对长江感叹光阴流逝,自己已是新添了不少的白发,人生短暂,不能不引起他对人生的沉思在清寒孤寂的中秋之夜,把盏对月,没有人陪伴对饮;月移清影,徘徊在云端,时而被云层遮蔽在这样的氛围中,苏东坡不能不感叹,这样的中秋之夜,谁来与我共享美酒?谁又能与我分担忧愁呢?只能是拿起酒杯,凄凉地遥望北方东坡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有的是自我排遣之语,有的是往古来今之思,但很少流露出悲切之情人生就是那么一回事,没有历尽沧桑,难得有几度秋凉之说,一年一度秋风劲,不觉人生已鬓霜三)对未来的展望据《苏诗总案》:“(元丰五年二月)公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葺堂五间……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曰:‘此亦斜川之游也’作《江神子》词”[4]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5]这首词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苏东坡很喜爱渊明,认为他与陶渊明有很多共同之处,直以渊明就是自己的前生朱自清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6]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出路大抵只有“出仕”和“归隐”两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归居田园后创作了一批清新自然而又感情真挚的田园诗歌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躬耕东坡两人同为躬耕,从客观上来看,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主观上绝然相反,一个是主动的躬耕,一个是被动的躬耕尽管是被动的,不是自己主观意愿上的,但苏东坡却能在人生的逆境中享受“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这些春天富于生气的景色,一样的感到舒适惬意因酒与陶渊明相连,因躬耕与陶渊明相通,东坡、雪堂就与斜川联系起来了,从而达到心灵上的相通也就有了苏东坡在黄州躬耕东坡,自食其力,对黄州生活感到适意,怡然自乐综上所述,东坡黄州词中的梦,是他主体意识的表现,是他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是对美好友情的坚定向往,是重构精神家园的心理回归;是对人生感悟的超越,是审视人生价值的思考二、东坡黄州词中梦的涵义“因为只要我们是在做梦,我们就认为梦的内容是客观真实的”。
但是,“梦可以产生于‘本我’,也可以产生于‘自我’”[7]产生于“自我”的梦,一般都有其内在的涵义分析东坡黄州词中的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涵义一)对真挚友情的珍惜“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人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被贬黄州,苏东坡说“平生亲识,亦断往还”,这是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在当时的境况下,他唯有默默承受,深自省察他说“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8]苏东坡初到黄州,过着孤寂的生活,原来的一些相识的,都跟他断绝了往来,每天也没有什么事,就自我检视反省他感到浑浑噩噩,半生宦海,真可谓是一场梦昔日的“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9]的雄心壮志已不复存在;曾经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10]苏东坡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世的冷暖,于是,对真挚的友情愈加珍惜二)对个体生命的沉思“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11]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破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12]在黄州的日子里,苏东坡不得不对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他探寻个体生命的存在,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他超越了个体存在的本身,对自我进行重新认识,从而培养了他随缘自适而又观照现实的人生品格苏东坡在认清人生本质的基础上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世间的事物不值得挂怀,乐观旷达地去生活三)对回归自然的期盼自古以来的中国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大都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说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梦中了了,醉中清醒,陶渊明归隐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3]与苏东坡躬耕东坡极其相似而苏东坡在黄州时期是被监视居住,又与陶渊明的归居存在较大的差距于是,他期盼一种自由的回归自然,远离世事的纷扰这种愿望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他也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只能以梦境来表现参考文献:[1]丁永淮,梅大圣,张社教.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2](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M].成都:巴蜀书社,1985.[3]梅大圣.苏轼黄州诗文评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5]冷成金.对传统人格的超越--论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及实践[C].苏轼在凤翔.宝鸡市社科联第六届苏轼研究学会会议资料,1990.[6]吴宇轩.苏轼词时间忧患与悲剧意识探析[C]//中国苏轼研究(第七辑)[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7.冯扬.苏东坡黄州词中梦的涵义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