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营利组织治理.ppt
23页第五章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非营利组织治理第一节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一、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一、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二、非营利组织治理涵义的界定二、非营利组织治理涵义的界定(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涵义(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涵义(二)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二)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三)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三)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第一节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一、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一、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Ø决策机制的空洞化与失衡性决策机制的空洞化与失衡性Ø信息披露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虚化信息披露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虚化Ø低效率低效率Ø“多头领导多头领导”弊端弊端Ø地区垄断和限制特征地区垄断和限制特征Ø深度行政干预与寻租行为深度行政干预与寻租行为Ø身份错位身份错位二、非营利组织治理涵义的界定二、非营利组织治理涵义的界定Ø机制角度:机制角度:设定长期方向并维持组织整合的机制(Dennis, 1993) Ø外部治理角度:外部治理角度:社会公众扮演重要角色,治理是自下而上的决策参与过程(Yu, 2000) Ø内部治理角度:内部治理角度:理事会成员和执行官发挥关键作用的行动领域,它与目标、基本的组织活动、决策、参与者以及环境有关(Judith, 2000) Ø治理者行为角度:治理者行为角度:治理包括大量责任和判断,治理者对组织负责,保证组织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Mark, 2001) Ø决策角度:决策角度:为组织提供战略领导的过程,它包括决定方向、制定政策和战略抉择、监督和控制组织绩效、确保整体问责制度有效等一系列职能 (Ding, 2004; David, 2002 )Ø本书定义:本书定义:借鉴公司治理中的经典定义(李维安, 2001),非营利组织治理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来配置责权利,目的在于协调非营利组织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各类主体之间利益的有效平衡,最终实现实现组织宗旨。
第一节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Ø所有者缺位 Ø出资与受益角色的分离 Ø更广泛的利害相关者 Ø治理环境千差万别 第一节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Ø协调机制:协调机制:非营利组织与其周围环境中的诸多结点存在着协同作用,无法依赖自身的造血功能来实现各类资源的供给,网络化程度更高 Ø决策机制:决策机制:所有者缺位现象凸显出理事会决策机制的重要意义 Ø监督机制: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的利害相关者针对组织经营结果、行为或者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和督导的行为 Ø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薪酬激励作用的弱化是非营利组织成员激励机制设计中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和困境 第一节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第二节第二节 不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不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理事会管理层员工和志愿者选任负责使命出资人和捐赠者出资人和捐赠者政府政府社社 区区受益人受益人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独立审计独立审计机构机构传传 媒媒理事会构成出资人代表、独立理事、员工理事等以及相应的各个次级委员会外 部 治 理内 部 治 理信息披露问责其他非营其他非营利组织和利组织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信息披露选任负责监事环境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模式二、主要国家的非营利组织治理二、主要国家的非营利组织治理(一)美国非营利组织治理:完善而发达的第三部门(一)美国非营利组织治理:完善而发达的第三部门(二)英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简单而自由程度高(二)英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简单而自由程度高(三)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治理:与政府的良性合作局面(三)澳大利亚非营利组织治理:与政府的良性合作局面(四)日本非营利组织治理:政府主导型(四)日本非营利组织治理:政府主导型第二节第二节 不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不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三、三、 中国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治理中国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治理(一)社会团体及其理事会治理:自愿、会员共同意愿(一)社会团体及其理事会治理:自愿、会员共同意愿(二)基金会及其理事会治理:捐赠资产、公益事业(二)基金会及其理事会治理:捐赠资产、公益事业(三)事业单位及其理事会治理:国有资产举办、社会服务(三)事业单位及其理事会治理:国有资产举办、社会服务(四)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理事会治理:非国有资产举办、社会服务(四)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理事会治理:非国有资产举办、社会服务 第三节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一、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职能一、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职能(一)理事会职能Ø 决定组织的宗旨Ø 选择和评估执行主席Ø 决定战略规划Ø 审核和监督Ø 筹集资金Ø 协调公众关系Ø 自我评估 第三节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一、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职能一、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职能(二)理事会类型Ø 权威型理事会Ø 咨询型理事会Ø 管理型理事会Ø 橡皮章型理事会 第三节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二、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结构二、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结构(一)理事会规模表5-1 美国联盟组织理事会的规模理事成理事成员数量数量组织数量数量占占组织的比例的比例% %10 或少于51011-2091821-30142831-4061241-50102050 以上48 第三节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二、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结构二、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结构(二)次级委员会的设置1.执行委员会2. 审计委员会3. 提名委员会4. 筹资委员会5. 财务与投资委员会 第三节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三、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运作要素三、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运作要素Ø理事会的规模 Ø理事会会议 Ø监督职能 Ø独立理事 Ø理事会与管理层关系 非非 营营 利利 组组 织织 理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监事会出资人出资人受益人受益人政府政府独立第三方独立第三方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媒体与公众媒体与公众信息披露接收者信息披露接收者信息披露接收者信息披露接收者发送源发送源图图5-1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信息披露对非营利组织的意义:信息披露对非营利组织的意义:1,信息披露制度直接作用于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削,信息披露制度直接作用于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削弱了内部人的信息优势,也使得监管者处于更有利的地弱了内部人的信息优势,也使得监管者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使监督从事后性向事前性转变。
位,并使监督从事后性向事前性转变2,信息披露制度是其他一切约束机制实施的前提和基,信息披露制度是其他一切约束机制实施的前提和基础3,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持续资金供给尤为,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持续资金供给尤为重要4,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搭建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大众沟通,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搭建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大众沟通合作的桥梁,推动社会发展合作的桥梁,推动社会发展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1,信息生成制度,信息生成制度2,信息复核制度,信息复核制度3,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4,信息使用制度,信息使用制度5,违章惩罚制度,违章惩罚制度二、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二、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Ø 各类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Ø 美国奉行的“公开原则”(disclosure rule) Ø 各类独立外部审计机构(二)自律性信息披露制度(二)自律性信息披露制度Ø 行为准则和自律证书Ø 非营利组织公约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三、中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三、中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1.社会团体强制性信息披露.社会团体强制性信息披露2.基金会强制性信息披露.基金会强制性信息披露3.事业单位强制性信息披露.事业单位强制性信息披露4.民办非企业单位强制性信息披露.民办非企业单位强制性信息披露 总体而言,中国非营利组织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对象基本上是政府相关部门,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外部公众等主体,但披露的范围和程度都较发达国家逊色不少,甚至披露制度只是停留在一纸空文的法律规定上,而无实践中之真实操作。
二)自律性信息披露制度(二)自律性信息披露制度 中国非营利组织自律性披露制度建设才刚刚迈出探索性的一步,相对于尚不完善的法律层面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而言,自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更为缓慢,这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前者不完善制度建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非营利组织治理水平的整体迟滞性四、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原则四、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与完善Ø 公开性原则公开性原则Ø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Ø 充分性原则充分性原则Ø 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Ø 最佳成本原则最佳成本原则本本 章章 小小 结结 选择利害相关者和制度安排视角是理解非营利组织治理内涵的关键选择利害相关者和制度安排视角是理解非营利组织治理内涵的关键非营利组织具有所有者缺位、出资与受益角色的分离、更广泛利害相关者、非营利组织具有所有者缺位、出资与受益角色的分离、更广泛利害相关者、治理环境千差万别等不同于一般营利组织的独特之处协调机制、决策机制、治理环境千差万别等不同于一般营利组织的独特之处协调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是理解非营利组织一般意义上的运行机理的关键所在。
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是理解非营利组织一般意义上的运行机理的关键所在 在描绘出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籍不同揭示了在描绘出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籍不同揭示了美英澳日等国非营利组织治理存在的差异,并针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四种典型美英澳日等国非营利组织治理存在的差异,并针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四种典型形态(社会团体、基金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进行了详细形态(社会团体、基金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治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理事会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核心机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诸多职能,理事会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核心机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诸多职能,从非营利组织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从非营利组织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筹资委员会、财务和投资委员会等各类次级委员会的设置不但必需而且会、筹资委员会、财务和投资委员会等各类次级委员会的设置不但必需而且甚为迫切,这源于后者可以更好的辅助理事会完成治理职能甚为迫切,这源于后者可以更好的辅助理事会完成治理职能 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的基础上,从强制性和自律性两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的基础上,从强制性和自律性两个层面考察了中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状况后,提出了非营利组织信息个层面考察了中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状况后,提出了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公开性、层次性、充分性、及时性、最佳成本等披露原则。
披露的公开性、层次性、充分性、及时性、最佳成本等披露原则 本章案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会本章案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会案例讨论题:1 探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会的结构是否合理?如果要设立次级委员会,应该优先设置那几个次级委员会?这些次级委员会其履行的职能包括哪些?2 运用本章中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会治理如何加以改进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