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技术贸易理论.ppt
32页第二章第二章 国际技术贸易理论国际技术贸易理论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第二节 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第三节 第三节 技术扩散理论技术扩散理论☺第四节 技术差距论第四节 技术差距论☺第第五五节 关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选择节 关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选择理论理论1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一、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一、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 1.1.概念概念 Concept of Concept of Technology ProgressTechnology ProgressØ广义:全部生产要素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广义:全部生产要素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所引起的产出增长之外的一切因素带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出增长之外的一切因素带来的剩余值,也就是尚未解释的余值增长(剩余值,也就是尚未解释的余值增长(the the Unexplained Growth)Unexplained Growth),即索洛余值索洛,即索洛余值索洛 R. M. Solow)R. M. Solow)Ø狭义:在硬件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狭义:在硬件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包括的进步,包括技术进化技术进化与与技术革命技术革命。
2t2.2. 类型类型t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Capital-saving Capital-saving Technology Progress)Technology Progress)t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Labor-saving Labor-saving Technology Progress)Technology Progress)t中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 (Neutral Technology (Neutral Technology Progress) Progress) 3二、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二、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Ø推动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推动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Ø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改变世界经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济格局 ( (见下表)见下表)4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技术发展的地理中心技术发展的地理中心地理和时间上的经济增长中心地理和时间上的经济增长中心技术/工业技术/工业最初发展地区最初发展地区经济盈余地区经济盈余地区时期时期航海/造船航海/造船中东中东南欧南欧13世纪中-世纪中-16世纪中世纪中贸易/银行业贸易/银行业南欧发展技术南欧发展技术北欧北欧16世纪中-世纪中-18世纪中世纪中组织/管理组织/管理北欧北欧英国英国18世纪中-世纪中-19世纪末世纪末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英国英国美国东部美国东部20世纪初-世纪初-20世纪末世纪末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东部美国东部美国西部和环美国西部和环太平洋区域太平洋区域20世纪末-世纪末-21世纪初世纪初5三、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Ø““索洛模型索洛模型”” 19571957年 在年 在《《技术变化和总量的技术函数技术变化和总量的技术函数》》中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Ø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1. 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2.技术进步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3.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4.技术进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5.技术进步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6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一、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 Technology Innovation1.定义定义 Definition 美美国国经经济济学学家家约约瑟瑟夫夫•熊熊彼彼特特((Jeseph A.Schumpeter))1902年年在在《《经经济济发发展展论论》》中中指指出出::创创新新((Innovation))就就是是将将生生产产要要素素和和生生产产条条件件的的新新组组合合引引入入生生产产体体系系从从而而引引起起生生产产函函数的变化数的变化 曼曼斯斯菲菲尔尔德德((E. Masfield))认认为为,,“一一项项发发明明,,当当它它被被首首次次应应用用时时,,可可以以称称之之为为技技术术创创新7 国国内内学学者者傅傅家家骥骥教教授授认认为为::“简简单单地地讲讲,,技技术术创创新新就就是是技技术术变变为为商商品品并并在在市市场场上上销销售售得得以以实实现现其其价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
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 贾贾蔚蔚文文等等认认为为,,“技技术术创创新新是是一一个个从从新新产产品品或或新新工工艺艺设设想想的的产产生生,,经经过过研研究究、、开开发发、、工工程程化化、、商商业业化化生生产产,,到到市市场场应应用用的的完完整整过过程程的的一一系系列列活活动动的的 综综上上,,技技术术创创新新是是一一个个具具有有特特定定涵涵义义的的经经济济学学概概念念技技术术创创新新是是在在经经济济活活动动中中引引入入新新产产品品或或新新工工艺艺,,以以实实现现生生产产要要素素的的重重新新组组合合,,并并在在市市场场上上实实现现其其商商业业价值的过程价值的过程8 2.2.技术创新内容包括的五种情况技术创新内容包括的五种情况((1 1)产品创新)产品创新((2 2)工艺创新)工艺创新((3 3)资源创新)资源创新((4 4)市场创新)市场创新((5 5)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创新)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创新 9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二、技术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熊彼特认为:熊彼特认为:Ø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是是打打破破原原有有均均衡衡、、实实现现新新的的均均衡衡的的过程,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内部力量就是创新。
过程,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内部力量就是创新Ø技技术术进进步步是是一一个个动动态态的的完完整整过过程程,,包包括括技技术术发发明明、、技技术术创创新新和和技技术术创创新新扩扩散散三三个个相相互互联联系系的环节 的环节 10 技术创新的阶段图技术创新的阶段图 市市场场需需求求 新新设设想想产产生生研研究究开开发发中中试试批批量量生生产产市市场场营营销销扩扩散散11Ø技技术术创创新新是是一一种种经经济济行行为为技技术术发发明明与与创创新新的区别是熊彼特的一大贡献的区别是熊彼特的一大贡献Ø熊熊彼彼特特还还强强调调企企业业家家及及““企企业业家家精精神神””在在经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12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Ø熊熊彼彼特特之之后后,,经经济济学学家家把把创创新新分分为为技技术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和制度创新Ø两者互相影响:两者互相影响: 技术创新能影响或促进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能影响或促进制度创新 良良好好的的制制度度创创新新为为技技术术创创新新提提供供制制度度保保障和激励障和激励13第三节 技术扩散理论第三节 技术扩散理论一、技术扩散(一、技术扩散(Technology Technology DiffusionDiffusion)的概念)的概念 指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与 指一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与技术创新、技术发明存在根本不同技术技术创新、技术发明存在根本不同技术扩散在技术进步中至关重要扩散在技术进步中至关重要 14t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格里列希斯格里列希斯在所著在所著《《杂交杂交玉米和创新经济学玉米和创新经济学》》((19721972)中,以杂交)中,以杂交玉米的推广过程为例,分析了技术扩散呈玉米的推广过程为例,分析了技术扩散呈阶段性演进的各种因素阶段性演进的各种因素t扩散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和扩散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决定经济因素共同决定15二、曼斯菲尔德模型二、曼斯菲尔德模型t用于描述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用于描述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扩散过程,类似于疾病的传染过程,间的扩散过程,类似于疾病的传染过程,又被称作传染病模型又被称作传染病模型t该模型表明,技术扩散过程呈S形曲线该模型表明,技术扩散过程呈S形曲线16otN(t)•曼斯费尔德技术扩散模型曼斯费尔德技术扩散模型AANN17三、技术扩散的成本三、技术扩散的成本 对于技术使用者: 对于技术使用者:t对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价的费用对技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价的费用t为实施新技术而购买的设备材料为实施新技术而购买的设备材料t为获取辅助产品和劳务以确保技术运行为获取辅助产品和劳务以确保技术运行的所有费用。
的所有费用18第四节 技术差距论(第四节 技术差距论(Technology Technology Gap)Gap)一、理论的提出一、理论的提出t技技术术差差距距论论源源于于美美国国学学者者波波斯斯纳纳((PosnerPosner))与与哈哈夫夫··鲍威尔(鲍威尔(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t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波波—哈的技术差距理论哈的技术差距理论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俄林模型19二、波-哈技术差距论的基本观点二、波-哈技术差距论的基本观点((1 1))世世界界各各国国由由于于科科技技力力量量,,经经济济实实力力的的强强弱弱不不同同,,在在技技术术发发展展上上也也就就参参差差不不齐齐这这种种在在一一定定时时期期内内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发发展展的的不不平平衡衡,,可可在在世世界界范范围围内内形形成成一一个个由由高高到到低低、、具具有有一一定定顺顺序的技术梯级差距序的技术梯级差距20((2 2))““模模仿仿时时滞滞””的的存存在在::在在某某一一国国家家一一种种现现行行产产品品或或新新产产品品中中引引入入新新技技术术以以及及这这种种技技术术在在其其他他国国家被采用之间有时间上的滞后(家被采用之间有时间上的滞后(Time LagTime Lag))t①①需求滞后(需求滞后(Demand lagDemand lag))t指指从从创创新新国国开开始始生生产产到到其其他他国国家家出出现现对对该该商商品品的的需需求并开始进口的这段时间。
这种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求并开始进口的这段时间这种时滞的长短取决于:Ø其他国家的市场容量;其他国家的市场容量;Ø创新国与模仿国之间在收入水平方面的差距创新国与模仿国之间在收入水平方面的差距 21②②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t从从技技术术差差距距产产生生,,到到由由该该项项技技术术引引起起的的国际贸易完全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国际贸易完全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 ((3 3))技技术术差差距距的的存存在在是是进进行行国国际际技技术术转转移移的的前提22甲国甲国 生产、 生产、出口出口乙国乙国 生产、 生产、出口出口t0 t1 t2 t3 (1)(2)(4)(3) 1.需求滞后 需求滞后 2.反应滞后 反应滞后 3.掌握滞后 掌握滞后 4.模仿滞后模仿滞后甲国生产甲国生产甲国出口、乙国进口甲国出口、乙国进口乙国生产乙国生产 23案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引进的历程案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引进的历程 t我国汽车工业是通过从我国汽车工业是通过从前苏联引进、消化技术起步前苏联引进、消化技术起步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的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资金”的背景下,我国主要的汽车企业大都与跨国的背景下,我国主要的汽车企业大都与跨国汽车公司实现了合资我国内资汽车企业、合资汽汽车公司实现了合资我国内资汽车企业、合资汽车企业积极车企业积极从跨国汽车公司引进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从跨国汽车公司引进整车和零部件生产技术技术,通过人员交流与培训等方式引进管理经验,,通过人员交流与培训等方式引进管理经验,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t20世纪世纪80、、90年代我国引进了以桑塔纳、捷达为代年代我国引进了以桑塔纳、捷达为代表的轿车、以依维柯为代表的商务车、以斯太尔为表的轿车、以依维柯为代表的商务车、以斯太尔为代表的重型载货汽车、以尼奥普兰为代表的大客车代表的重型载货汽车、以尼奥普兰为代表的大客车生产技术,引进技术的范围非常广泛通过合资合生产技术,引进技术的范围非常广泛通过合资合作,彻底改变了我国汽车业作,彻底改变了我国汽车业“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空白”的局面,逐渐适应并满足了国内快速增长的的局面,逐渐适应并满足了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缩短了与世界汽车产业之间的差距。
缩短了与世界汽车产业之间的差距 24t不过,这一阶段引进的技术大多是国外汽车厂商认不过,这一阶段引进的技术大多是国外汽车厂商认为为过时的技术过时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自身技术力,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导致在合资企业中关键技术都是合资企业量薄弱,导致在合资企业中关键技术都是合资企业的外方提供的,造成了的外方提供的,造成了中方对外资技术的依赖及绝中方对外资技术的依赖及绝对服从对服从上汽大众曾经有这样的例子,外方提供的上汽大众曾经有这样的例子,外方提供的设计图纸中有一个螺帽的尺寸是错的,中方在生产设计图纸中有一个螺帽的尺寸是错的,中方在生产中明知道有问题,却只能严格按照图纸生产,直到中明知道有问题,却只能严格按照图纸生产,直到外方对图纸进行更改外方对图纸进行更改 t在中外合资合作的初期,跨国汽车公司为延长产品在中外合资合作的初期,跨国汽车公司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以获取最大利益,曾采用拖延向我国市场生命周期以获取最大利益,曾采用拖延向我国市场投放换代车型、向我国转移在其母国已经比较落后投放换代车型、向我国转移在其母国已经比较落后和过时技术的策略,获得了超额利润和过时技术的策略,获得了超额利润。
25t20世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多家跨国汽车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多家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合资企业,国内汽车市场的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合资企业,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国际化,各大跨国汽车公司意识到再竞争日益国际化,各大跨国汽车公司意识到再把过时技术和老产品拿到我国进行生产已无竞把过时技术和老产品拿到我国进行生产已无竞争力,争力,跨国汽车公司才被迫加快了向我国技术跨国汽车公司才被迫加快了向我国技术转移的速度和层次转移的速度和层次 t以美国通用别克轿车和日本本田雅阁轿车为前以美国通用别克轿车和日本本田雅阁轿车为前导,德国大众帕萨特、奥迪导,德国大众帕萨特、奥迪A6 以及后来一系列以及后来一系列的欧、日、美、韩的轿车进入我国并实现当地的欧、日、美、韩的轿车进入我国并实现当地化生产,化生产,各车型在我国投产的时间与其在国外各车型在我国投产的时间与其在国外投产的时间差大幅缩短,投产的时间差大幅缩短,一般只有一般只有2~~3年,个年,个别车型甚至实现了同步上市此阶段引进技术别车型甚至实现了同步上市此阶段引进技术最多的是轿车领域重点的技术发展在于环保、最多的是轿车领域重点的技术发展在于环保、节能与安全节能与安全 。
26第五节 关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第五节 关于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的选择理论术的选择理论t一、后发优势论一、后发优势论t二、梯度论与跳跃论二、梯度论与跳跃论27t一、后发优势论(一、后发优势论(advantage of 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backwardness)t(1)(1)理论的提出理论的提出t1962196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历山亚历山大大··格申克龙格申克龙第一个在他的论文第一个在他的论文《《经经济落后的历史回顾济落后的历史回顾》》中提出了中提出了““后发后发优势优势””理论28t((2 2)主要观点)主要观点t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相对于他国落后程度越高,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相对于他国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工业化进展反而越快,往往以突变的方式出现其后的工业化进展反而越快,往往以突变的方式出现t他提出了一个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型,他提出了一个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型,其中假设是:相对的经济落后性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假设是:相对的经济落后性具有积极作用t所谓所谓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就是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就是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来,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创造出来,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
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优势29t((3 3)现实意义)现实意义t承认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经济差距,同时发展中承认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经济差距,同时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差距中获益国家可以从差距中获益t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赶超先进国家的潜能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赶超先进国家的潜能t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过程中,精神意识等民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过程中,精神意识等民族力量十分重要族力量十分重要30二、梯度论与跳跃论二、梯度论与跳跃论 梯度论梯度论的观点是根据技术发展的不同水的观点是根据技术发展的不同水平,将技术划分为若干个梯度,可分为尖端技平,将技术划分为若干个梯度,可分为尖端技术、中间技术、基础技术三个梯度技术转移术、中间技术、基础技术三个梯度技术转移是按梯度依次进行的 是按梯度依次进行的 处于基础技术水平的国家,即大多数发 处于基础技术水平的国家,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能先引进技术先进国家(一般指展中国家,只能先引进技术先进国家(一般指发达国家)的基础技术或中间技术,随着其技发达国家)的基础技术或中间技术,随着其技术水平的发展,再引进尖端技术,采取逐步过术水平的发展,再引进尖端技术,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进行。
渡的方式进行 31t 跳跃论跳跃论则认为技术的引进不一定必须按梯则认为技术的引进不一定必须按梯度进行,处于基础技术水平(第三梯度)的国度进行,处于基础技术水平(第三梯度)的国家可以根据其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先进国家的尖家可以根据其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先进国家的尖端技术(第一梯度),即进行跳跃式技术引进端技术(第一梯度),即进行跳跃式技术引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