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遍计我执”和“俱生我执”.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06645249
  • 上传时间:2024-0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索达吉堪布 “定解宝灯论讲记”...... 虽然常我已断除,俱生我执依蕴生,论说乃至有蕴执,始终存在我执也对常我可作两种解释:一种是外道所承认的常有自在我,是世界万物的作者,它周遍一切而恒常存在;另一种,《入中论自释》中明显讲到,佛教内声闻十八部中有人觉得,若“我”断灭则生死轮回的所依不存在,故应存在我的常有相续因小乘经论中未能究竟抉择法无我,因此她们始终觉得,建立万法的基本——无分微尘以及刹那心识应当存在,若心识的相续不存在则前世后世无法延续总的来说,所谓常我,不仅外道,虽然佛教内部也有人如此承许《入中论》中对此观点作了着重破析,此处不再赘述我执可分为遍计我执和俱生我执两种,对此,藏传佛教各宗派的结识措施也各不相似根据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的教言衡量,所谓遍计我,即原本并未执著某法,但依托其她教派的观点,觉得有常有自在、周遍于一切处的我存在而俱生我则指自古以来每个众生都会执著的“我”,例如牦牛会产生“我”要吃草、“我”要喝水等想法,这种想法与生俱来,虽然没有学习任何宗派也会浮现“我”的想法,这就是俱生我执那它们的对境是什么呢?俱生我执的对境是自己的身体、五蕴以及心识对于遍计我执的对境,多种宗派说法都不尽相似,一般来讲,所谓常有自在的我或觉得整个万事万物是我,这就是遍计我执的对境。

      因此,欲证人无我只需将五蕴的聚合证悟为空性就可以,没必要抉择常有自在的我、细微的我此处,麦彭仁波切说常有自在的我虽已断除,但并不阻碍俱生我执的产生为什么呢?因俱生我执依托粗大五蕴产生,只要对五蕴的聚合有执著,俱生我执就仍未断除颂词中的“论”即指龙树菩萨的《宝鬘论》,其中讲到说:“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有业,有业亦有生此处,对于常有自在的我或小乘所说的常我并未波及,而是说,我执依托蕴执产生,在蕴执未灭尽期间,我执不会灭尽,这样就无法证悟人无我因此,阿罗汉必然要证悟蕴聚之空性,否则,正如麦彭仁波切给札嘎仁波切的辩论书中所说——若未证悟蕴聚空,则声闻仍不得解脱《现观庄严论》中说:“具为声闻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般若为四圣者之因,故而声闻缘觉应证悟圆满人无我以及部分法无我辛二、释彼教义:此义假立因蕴有,执彼之心便存在,假立之我因具故,我执之果不会灭龙树菩萨《宝鬘论》中的观点觉得,只要假立之蕴存在,则执著它的心就不会灭尽若阿罗汉对五蕴仍有执著而未证悟空性的话,那她的我执主线不会消失,就像《释量论》中所说:因具足之时,果必然会产生凡夫一般将假立的五蕴执著为我,但真正对其详察细审,整体不是“我”、支分不是“我”、心也不是“我”,真正去寻找时所谓的“我”主线不存在。

      虽然不存在,但无始以来的习气特别严重之故,人们始终将五蕴聚合执著为“我”,她们主线没有想到将五蕴进行一一剖析,例如一座房子,将房子拆成木板、石块等堆积于一处,人们就再也不会觉得这是“我的房子”大圆满中常说“破心房”,意即执著之心就如房子同样,对它的来龙去脉里里外外去寻找时主线得不到固然,我们没有必要将木板继续分析下去,只要把房子破开之后,就不会再有“我的房子”的贪念,或许会浮现“我的木材”等想法,但这种执著于此处已成法无我,而阿罗汉只需破除犹如“聚合房子”般的人我执即可,不必向下继续分析蕴聚”在藏文中叫做朋布,喇拉曲智仁波切将其解释为整体,也即粗大的聚合称为五蕴根据龙树菩萨的观点,乃至蕴聚存在期间,我执就不会破除因此,俱生我执的对境是五蕴的假合,若未通达此为空性,则阿罗汉无法获得圣果,更不要说菩萨和佛的果位但是,对声闻缘觉来讲,要证悟细微法无我相称困难,而格鲁派“承许三乘见道同”的观点,更是难以成立,诸多过错都在所难免由于常我虽已断,然依执蕴假立我,俱生贪境未断故,生起我执无障碍通过种种观测措施,或依托中观理进行分析,虽然常有我已经断除,但以此主线无法灭尽我执从众生的亲身体验来讲,没有人执著常有不变的我,我执的对境就是五蕴假合,人们将此执著为“我”;而我所执的瓶子等法为遍计我执的对境,这一点在月称论师的有关教义中讲述得十分明显。

      因此这里说,如果俱生我执贪著的对境没有断除,由于因具足则果必产生之故,生起我执之果决定无有丝毫障碍在《入菩萨行》、《中观四百论》等论典中都讲到了有关修习无我的窍诀,但其中并未抉择细微的法无我,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身体、心识、感受等执著为我,这样的“我”,可以通过大圆满的窍诀结识自心本性进而破除,或者依托大中观的多种观测措施,如依托《澄清宝珠论》中四念住的修法进行观测分析综上所述,任何一种人都需要破除我执,这一点若未破除,那在三界轮回中必然会感觉有无量无边的痛苦存在世间当中,有人的我执比较小,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坦然面对,尚有人无始以来的我执力量特别强,特别对蕴、对自身的感受、对心都无比执著事实上,一切万法的本性就如虚空,本来即是清净无染的,但众生以无明烦恼产生俱生我执和遍计我执,真正观测时,其实只是处在一种困惑当中,所谓的我丝毫也不存在,而众生由于未能了知这一点,才在三界轮回中感受了百般苦恼,由此,必然会因造作恶业而不断受生轮回是故断除诸烦恼,必须证悟蕴等空,此说不符圣教义,月称如实释此义果仁巴尊者觉得:欲获得阿罗汉果位,对五蕴的细微部分也需要证悟空性其她个别宗派也有如是承许而事实上,此说法与中观创始者、释迦牟尼佛亲自于《大鼓经》《楞伽经》等典型中授记的第二大佛陀——龙树菩萨的观点完全不符。

      堪布根华在注释中将龙树菩萨的观点所有解释为断常有自在的我,因常有自在的我并非俱生我执的对境,要断除俱生我执必须通达蕴聚为空性,因此,阿罗汉对遍计我以及无分微尘不一定证悟为空性或者也可以如麦彭仁波切所说,以月称论师《入中论》中的观点对龙树菩萨的究竟密意做出如理如实的诠释,此论说:“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又云:“证无我时断常我,不许此是我执依,故云了知无我义,永断我执最稀有见自室壁有蛇居,云此无象除其怖,倘此亦能除蛇畏,噫嘻诚为她所笑!”并且,月称论师讲到一地菩萨时,引用七教三理阐明声闻缘觉已经证悟法无我,而在六地讲空性的分类时,论师说声闻并未圆满证悟法无我,未对其进行圆满修持,对这一问题宣说得非常清晰佛经中说:多种分支的聚合可以称之为马车,同理,依托五蕴的聚合,名言中称其为众生麦彭仁波切于多处引用过此教证,也就是说,诸多零件聚合起来之后,可以称为马车,但将零件一一分解时,车的概念便无影无踪了;所谓五蕴的假合,在世俗中称为众生,而对五蕴进行破析时,众生或者我主线是子虚乌有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释》中说:“是故无有异蕴之我,离诸蕴外无我可取故意思是说,五蕴上无有所谓的我,而我除五蕴之外也完全不存在。

      蕴聚上没有我,我除了蕴聚也是没有的,因此,既然没有我,我所自然而然也会犹如没有墙壁的花纹般销声匿迹通过上述观测,虽然临时不能彻底断除我执,但它的力量肯定会日渐衰减众生无始以来积累了非常浓厚结实的恶劣习气,对于这样顽固的恶习,必须长时间持之以恒地精进努力修行,否则是很难断除的邬金丹增诺吾说:若能听闻三遍中观,我执一定会有所减少,此与大圆满相差无几此前法-王如意宝常常引用这一金刚语特别《中论》与《入中论》,它们对断除我执有非常大的协助,依托这样的殊胜窍诀,一日三省,我执的力量一定会徐徐削减无余否则,每天听凭所谓的“我”任意妄为,不知警醒,那我执必然会在原有基本上肆无忌惮地增长扩大,这样一来,多种烦恼也将接踵而来,使自己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辛三、以喻阐明此理:倘若了知假立我,灭除我执已足矣如虽未知绳无有,而见无蛇断蛇执自宗通过何种措施断除人我执呢?倘若不仅从道理上,并且已经真正现见蕴聚为空性、是迷乱假立的,这时即称之为证悟人无我了知有现量了知、理论了知、总相了知等多种多样的类别,此处所强调指出的是,并非口头了知,而是真正通达人我只是蕴聚的假立,通过如理如量的修行,俱生我执的对境已经灭尽,当对境不复存在时,依托对境产生的果也自然而然不再浮现。

      需要再再强调的就是,通达人无我主线不需证悟无分微尘为空性,这一点非常核心,并且上述争论的起点即在于此,因此,人们一定要将这一关要牢记于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可以通过比方进行阐明,例如有人傍晚时见到一条花色绳子,误认其为毒蛇,恐惊异常,后来依托灯等的光亮照见之后,才懂得本来只是花绳而非毒蛇,于是恐惊感顿然消失这时,不必对花绳再次抉择——绳子实际是由毛线构成、毛线也并不存在等等,这纯正是多此一举,由于只要了知仅仅是花绳即可遣除对毒蛇的恐惊,再没必要继续分析下去在上一比方中,对毒蛇的恐惊实际是人我执,对绳的执著则属法我执,两者是分开比方的龙树菩萨在《微尘证悟品》中也说:傍晚时对毒蛇的恐惊是人我执,对绳子的执著是法我执通过这一教证,对龙树菩萨的观点也可一目了然,也就是说,如毒蛇般的人我执是产生轮回痛苦的本源,若通过多种措施证悟其为空性,虽未了知绳子不存在,但对轮回的恐惊已经断除,如果希求断除所知障,则继续观测绳子同样不存在也是必行之举《四百论》中说:“先遮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诸位修行人,最初趋入佛门时,一方面需要遮除非福德的恶业,行持善法;中间应对人我进行遮破;最后,犹如绳子等边见也应一一破除而现前大智慧。

      对阿罗汉来讲,一方面破除我执时,只要了知蕴聚为空性就足够了,但如果想要获得菩萨或佛的殊胜果位,则再次具体观测十分有必要 年轻有智慧的人还是需要系统的闻思,在此基本上如理修行,这样很容易生起现空双运的境界,这时所生起的境界任何人也无法遮破,由于是依托诸佛菩萨和自己的智慧抉择出来的,虽然佛陀现前也不会有所变化《般若灯论》中讲到一种比方:远看海上黄花,心中默想花根必存于海中无疑,再次观测发现,此花似现于海中实乃缘起显现而已这种花据说在有些国家的确存在,其根虽于海面上显现,但于何处也难觅其踪影同样,人我、法我表面看来似乎存在,有“我在走路”、“我在吃饭”、“我的房子”……可是真正观测,“我”主线不存在,究竟是“谁”在走路、“谁”在吃饭,“房子”主线不存在,怎么就成“你的”了?正如荣索班智达所说:若已通达外境皆为等同,了知自心皆属迷乱,此时即已证悟空性不管外境好或不好,都与法界无二无别,仅是自心迷乱习气的显现而已,实际主线不存在,这一点是任何智者都无法遮破的现今的社幷会环境十分复杂,到处布满着麻痹人类思想的流毒,因此,每个人不应仅在口头上说,而是内心真正对佛教生起定解,这一点特别重要修行人虽然在沉寂地方自己修持,但若是逃避人群,又如何度化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但反过来说,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众生、复杂多变的社幷会时,若自相续不具足定解,自利尚且难保,又何谈利她?因此,以定解摄持自相续,不要使自己的修行半途而废,否则真的太可惜了。

      麦彭仁波切也说:目前的大多数人对词句十分耽著,可以品尝甚深法义妙味的极其稀少因此,所谓的闻思修行,不应仅于词句上耽著,对一字一句的含义都应细心体会,运用到自己的相续当中显宗与密宗其实大同小异,大可不必以过多分别寻伺强加辨别,显宗有其殊胜的抉择措施,密宗也有不共的窍诀,不管有缘修持何法,核心是自相续要生起真正的定解,这一点至关重要戊二(宣说自宗观点无二双运)分四:一、以喻阐明自宗观点;二、此以瑜伽现量可见;三、如此承许不堕常断之边;四、许此境界极为稀有己一、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