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夏区十二五规划.doc
62页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是“十二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以及金融危机等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圆满完成,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县域经济前列,经济强区、文明新区建设取得实质性发展1、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强 “十一五”是江夏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五”末实现了翻番(其中财政收入、规模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二番)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实现200亿元的跨越,达到236.47亿元,年均增长16.1%(可比价)。
全口径财政收入连续跨越10亿元、20亿元、30亿元三个台阶,到2010年,达到42.74亿元,年均增长39.6%;规模工业产值达到331亿元,年均增长4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183.24亿元,年均增长3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8亿元,年均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7元,年均增长13.7%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2、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借助东湖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光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主动承接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和武汉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机遇,积极推进远城区工业化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利用江夏的区位优势,商贸、物流、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以服务大武汉为目的,传统农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庙山、藏龙岛、大桥、梁子湖等开发区及园区经济创新能力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文印包装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两型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趋向合理,到“十一五”末,二产业占GDP比重比“十五”末提高22.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深入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以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展到201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00万美元,年递增17.8%;外贸出口创汇突破3812万美元,年递增11.2%4、城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纸坊旧城改造和五里界、郑店、金口等小城镇建设深入推进,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19.11万亩,1056个自然湾建成通湾公路,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管网全覆盖,全区投资8.47亿元,修建公路468.8公里在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三农”投入不断加大,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村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5、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开发区优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科教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全区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自主创新优势进一步增强,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我区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6、和谐社会建设成绩喜人“十一五”期间,全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和谐江夏建设,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业、计生、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移民后期扶持和丹江库区移民安置等各项工作稳步有效推进社区管理网络化和农村家园建设两大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文化教育、广播电视、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地方志等事业与时发展,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安全建设全面加强,全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武汉市江夏区“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标名称单位“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完成数2010年规划数年均±%完成数年均±%1区内生产总值亿元172.3212.3236.4716.12全口径财政收入亿元1818.242.7439.63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016183.2433.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4168831713.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9421012316—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120.52233146.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8.31068.8818.97出口创汇万美元378016381211.2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462016500017.88人口出生率‰10 10 符合政策生育率%95 95 9城镇登记失业率%4 4 10城镇化水平%60 46.38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2010年,全区人均GDP将达到5500美元(折算比按6.8:1计),预计“十二五”末人均GDP将超过10000美元。
今后五年,是江夏人均生产总值由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重要时期,全区将处在经济发展“爬坡上坎、蓄势突破”的上升期、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期、基础设施完善期、城市功能提升期、城乡统筹加速期是江夏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关键阶段,兼具“黄金发展期”与“问题多发期”双重特征发展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经济增长态势继续保持稳中趋强十一五”期间,在投资、需求和工业经济的带动下,全区GDP年均增长16.1%(可比价),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十二五”时期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也是投资建设集中回报的关键期二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加快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区产业发展基础和要素集聚效应继续增强,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推动,消费升级,将促使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和质的全面提升,城镇化步伐也将以更快的速度推进,呈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态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一系列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我区将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期,城镇功能将进一步提升,人口将快速向城镇集中,城镇化将在拓展我区经济发展新空间中起主导作用,对经济社会产生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成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三是服务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又一支撑十二五”期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将主要放在扩大内需上,将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收入增加,以及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服务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快速发展机遇期,特别是对个性化、特色化、高品位、高层次服务的需求迅速放大,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四是公共需求加速扩张,和谐发展要求更高十二五”期间,公众对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平正义、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公共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层次不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城乡共同进步,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改善民生民计,实现强区与富民的有机统一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这对统筹发展、驾驭发展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国内外新情况、新特点比较集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特殊时期,是江夏经济融入大武汉,进入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的战略机遇1、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逐步实施,项目和资本聚焦武汉的态势日渐明晰,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为武汉市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我区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积极承接国内外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全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动力支持2、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经济将重塑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作为“1+8”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先行试验权,这是“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我区将在重大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支持,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武汉经济腾飞的重要增长极3、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发挥我区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度融合的区位优势,充分承接东湖高新区向江夏拓展,利用科教优势,借助产业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机遇四环线长江通道在“十二五”期间将首先在江夏实现跨江,有利于主动对接武汉开发区、强化发展互动,有利于充分承接武汉开发区的产业延伸和转移,为丰富江夏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内涵提供了又一新的纽带。
5、江夏拥有重大交通设施布局带来的机遇一是武汉至黄石、武汉至咸宁的城际铁路率先建成,加上通达的公路网,更加紧密地把江夏与咸宁、鄂州、黄石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武汉城市圈的江南圈中圈,有利实现互利共赢二是武汉远城区轨道交通进江夏,强化了区、市双向交流,有利“主城+新城”格局形成三是武汉第二机场选建江夏山坡,有利大力发展商务、货运业务;四是天子山大道的全面建设,使江夏在107、京珠澳大动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南下大通道,有利于我区沿江发展,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二)面临的主要挑战全区 “十一五”规划确立的主要指标如期和超额完成,为“十二五”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仍不容忽视,主要是工业化发展不足,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相对缓慢,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太高,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外向度不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镇化水平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能源、环境和改善民生、劳动就业、扩大公共服务压力仍然很大;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重点突破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江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确选择和确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发展是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区、生态立区、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