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doc
6页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审定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天地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文展览馆1.选择最恰切的答案,将序号填在“______”上1).少儿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多次获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同学们用诗句来应答赞美,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A)将谓偷闲学少年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万紫千红春满园(2).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小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被事后,小李由衷地感叹道:_____(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C)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3).《三字经》中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的一句是______A)香九龄,能温席 (B)融四岁,能让梨 (C)亲师友,习礼仪2、在《小儿垂钓》中,写路人问路,而小孩不回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们班在学校拔河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这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像《古今贤文》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zhē)枝,诸儿竞(jìng jī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1)竞走:_______________(2)信然: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②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①筑:修补 ②父:指老人[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智其子(_______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_______)A.丢失 B.死亡 C.没有[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___)A.品尝 B.曾经 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___)A.只有 B.唯一 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__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
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词语1)方_________________ (2)感_________________(3)意_________________ (4)还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卒”的意义1)还卒业 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未成,弃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阅读理解衡①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注释)①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②逮:到,及③映:照耀[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 , 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1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好学(_____) 晨夕不休(_____) 悬屋梁(_____)[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________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孙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12.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词语尝: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
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节的变化,适当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儿竞走/取之,唯/成不动”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C.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诸小儿“竞走取之”,而王戎“不动”,两相对比并结合王戎的回答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古诗文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少女”指__________[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______,化为________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 _________的故事14. 文言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遂成大学 遂: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