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地区地层.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9462333
  • 上传时间:2023-03-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2.01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京地区的地层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 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岩石类型也很齐全,包括各种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大部分岩石出露在西部和北部山地,平原区则广泛 分布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一)太古界太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密云县境和怀柔县东北部,延庆、昌平、平谷等县亦有零星分布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及混合岩化等特征分为两个群共七个组密云群为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 分三个组,由老至新为沙厂组、大漕组、阳坡地组,总厚度达三万余米张家坟群分四个组,由老至新为石城组、 椴树梁组、山神庙组、宋营子组,总厚八千余米它们的走向为北东至北东东,从总体外观上看,似呈向西北倾 斜的单斜构造据近年工作结果表明,存在较复杂的紧密同斜褶皱密云群的变质程度较深,以各种类型的片麻岩为主,并夹有麻粒岩、混合岩张家坟群变质程度较浅,以片 岩、片麻岩为主,石英岩、大理岩次之,混合岩化不发育两群均含铁矿密云群有一同位素年龄值为23—24 亿年,张家坟群没有年龄资料两群之间为断层接触密云群可能相当于河北太行山地区的阜平群(见表2-2)表 2 - 2 中国前寒武年代——地层划分表(年代单位:亿年)年代表6.110192528- - - - - - *系一口一系系群群群群 层亘百一县城沱乂口平西 地1一青蓟长W五阜迁造山运动 蓟县运动 >晋宁运动 16吕梁运动 '22五台运动阜平运动元古代晚元古代中元古代早元古代太古代晚太古代早人占代1. 密云群(Army)主要分布于密云县北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本市出露最老、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 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

      下分三组:(1) 沙厂组(Ars)分布于密云县墙子路、大城子、沙厂、穆家峪等地,其次在平谷县关上、万庄子,怀柔, 昌平县南口附近及延庆县红石湾等处也有零星出露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混合岩化发育,主要为阴影状、条带状,其次为星占状出 露总厚度约17346 米2) 大漕组(Ard)分布于沙厂以北,龙潭沟一一沙岭子以南包括东庄禾、太师屯、放马峪以西、上甸子、 不老屯、石城以东一带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大量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且纵向和横向 变化较稳定,出露厚度约9734 米3) 阳坡地组(Ary)分布于半城子——黄土坎以西、白马关——杨房子以南、冯家峪一一赶河厂以东地区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斜片麻岩为主纵向变化较大,横向变化较小,厚约4692米密云群的三组从下到上,变质程度由深变浅、混合岩化由强到弱各组段之间均为连续过渡的接触关系2. 张家坟群( Arzj)主要分布于密云西北部及怀柔中部地区,围绕云蒙山花岗岩体,呈向北突出的弧形分布为一套以片麻岩、 片岩为主,下部含较多的石英岩、大理岩的浅变质岩石地层的成层性较好,延伸稳定,混合岩化作用较弱。

      属 浅、中深区域变质其大型构造为短轴背斜自下而上可分为四组:(4) 石城组(Arsh)围绕云蒙山岩体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岩体的东侧及北测,即密云县石城至张家坟 一带,西侧仅零星出露岩性以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夹石英岩为主岩层由东向 西变薄,与云蒙山岩体呈侵入接触,使其出露不全出露最大厚度为486米,与下伏密云群阳坡地组之间为断层 接触关系5) 椴树梁组(Ardn)分布于密云县贾峪、椴树梁、二道城至四合堂及怀柔县梧桐豪等地,即围绕云蒙山 岩体的东、北、西三面成环状分布岩性以石英岩、大理岩为主,还夹有板岩和片岩,顶部夹有一层很薄的赤铁 矿层岩层厚度约为659米在最底部的局部地点(密云沙坨子)见厚三至四米的不稳定的同生砾岩,被认为是 底砾岩6) 山神庙组(Arss)主要分布在云蒙山岩体的北部、西北部,西从怀柔崎峰茶、琉璃庙至大北沟门一带, 东经百庙子、四合堂,东止于冯家峪之西,呈弧形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 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有透镜状或似层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层岩层总厚度为1631—5264 米7) 宋营子组(Arsy)分布于山神庙组的北部及西部,即密云县白马关以西,榆树底至怀柔县大蒲地沟、 马圈子、德田沟一带。

      西部以干沟门——琉璃庙——崎峰茶断层与山神庙组相接触北部则由断层开始向东延续 到白马关以南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总厚度1519—1958米,自西向东逐渐 变薄综上所述,张家坟群变质呈度浅,其沉积韵律较明显,原岩成分由泥砂质——硅质——钙质——泥砂质—— 泥质,构成一大沉积旋回,每组以至每一段可形成更小的旋回,反映当时地壳运动频繁,海水逐渐加深又逐渐变 浅的沉积环境二)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约占全市山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密云、平谷、怀柔、 昌平、延庆、门头沟和房山等区县均有出露,以平谷县和天津市的蓟县一带发育最好,成为我国北方的标准地层 剖面,也是世界上典型剖面之一在蓟县沉积厚度达11000米,向西延至昌平及西山等地,厚度逐渐变薄北京 平原区下的元古界基岩分布也较广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 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和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 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只有少量微古植物和迭层石等化石, 但沉积矿产丰富,有铁、锰、钾、磷等矿产和石灰岩、白云岩等各种建筑石材。

      元古界下分三个系,发育完全,共分12个组26个段,基本上可与蓟县标准剖面进行对比(见表2-3)表 2-3 北京元古界划分表8±10±界系上W元白古口界系P血76 一 20420—19116±19士亿年Pt員儿赠组长龙山组下马鹼组31 — 23277—17012 — 5273 — 17439 一 252蓟43 — 231洪水庄组38 — 142县雾迷山组216 —80S370 一 1418系212 — 572137 一 57829-81高于圧组124-4S1111—39350 一 27445 — 290大洪爐组团山子组76 — 356 —串鹼沟组31 — 105常州沟组35 一 329115 —-40459 — 227793502352 — 658511—984231—412344 — 421426 — 52540 — 2636 — 246139 — 45063 — 26910 —S1245 — 384121—208160 — 5091.长城系(Zc)主要分布于昌平、南口、密云及平谷县一带,延庆县的红旗甸、马蹄湾等地也有出露本系下部以碎屑沉积 岩为主,由石英岩、杂色页岩过渡到灰岩;中部为石英岩、硅质白云质灰岩夹安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上部为碳 酸盐岩,构成两个显著的沉积旋回,共划分为五组十一段:(1) 常州沟组(Zcc)主要由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岩组成。

      底砾岩一般不稳定,在西部昌平、延庆县 等地一般不发育,而在东部密云、平谷县一带就比较发育,尤其在密云县聂家峪、平谷县大华山一带最发育,厚 有 8—13 米本组岩层厚度变化较大,可分三段第一、二段,灰白,浅红色薄——厚层含长石,或长石石英砂 岩厚59—227 米第三段,下部为白色巨厚层石英岩及灰绿、灰色中层石英岩状砂岩,交错层发育、常具底砾 岩中部为紫、淡绿、灰黑、绿灰色薄——中层粉砂岩及细粒石英砂层,或呈互层,夹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白、 灰白或黄褐色厚层——巨厚层石英岩,有时会褐铁矿斑点,并夹有石英砂岩,厚35—329 米本组顶部含古植物 及其碎片厚度东厚西薄的趋势,底部有时含磷、金矿化与下伏太古界片麻岩系呈角度不整合关系2) 串岭沟组(Zcch)下部为灰白、黄绿、灰黑色硅质页岩、白云质页岩、硅质粉砂岩,底部夹泥质白云 岩透镜体;上部主要为灰黄、黄绿色硅质页岩或白云质页岩与黑绿色砂质页岩,偶夹泥质白云岩,底部为白灰色 厚层石英岩及石英砂岩或细砂岩厚度为 31—105 米含有大量微古植物化石有多层含钾页岩,含氧化钾品 位达 7—13%3) 团山子组(Zct)本组与下伏串岭沟组呈连续沉积下部为灰白、灰色硅质白云质灰岩,夹白云质粉矿 岩,粉砂岩中含泥质白云岩透镜体;中部为淡紫红色硅质白云岩与黄绿色页岩、紫色板岩、粉砂岩互层,白云岩 有时具纹带及结核构造,上部为灰白、浅灰色中层硅质白云岩,有时含砂质。

      厚度为76—356米含微古植物化 石和迭层石,如喀什迭层石Kussiella,格鲁纳迭层石Crunneria4) 大洪峪组(Zcd)本组与下伏团山子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下部为灰白、黄褐色中层粗粒石英砂岩长石 石英砂岩夹粉砂岩;中部以灰白、灰色中层硅质白云岩为主,上部为浅黄、灰白色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砂岩、 灰色硅质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顶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硅质白云岩及白云质板岩在密云县东智一带,底 部出现一层安山岩本组厚约67一285米,含迭层石:锥迭层石ConoPnyton等及微古植物5) 高于庄组(Zcg)它与下伏大洪峪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岩性特征,可分四段: 第一段:灰白、浅灰、灰黑色厚一一巨厚层硅质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底部为白色厚层石英砂岩,厚约45一290米第二段:灰白、灰、灰黑色板状硅质含锰白云岩与中层硅质含锰白云岩互层,夹巨厚层硅质含锰白云岩,底 部为含锰页岩蓟县式锰矿”层位,厚50一274米第三段:灰白、灰黑色薄一一中层白云岩,常呈页片状、板状,局部纹带构造发育厚111一一393米 第四段:浅灰、灰色中一厚层硅质白云岩和白云岩,含燧石团块及稀疏的燧石条带,夹含沥青质白云岩。

      厚 134一481米本组厚度巨大,岩性稳定,不但顶、底界线清楚,且四段岩性特征均较明显,易于区分本组富含迭层石, 及微古植物化石2•蓟县系(Zj)本系分布较长城系广泛,除蓟县地区发育较好外,平谷县、密云县、怀柔县、昌平县、延庆县和房山区一带 出露较全、门头沟区显著变薄以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夹少量砂质页岩根据岩性特征分为四组6) 杨庄组(Zjy)底部为白云质石英砂岩及砂质白云岩,有时见紫色泥质页岩、燧石团块白云岩及紫红色 巨厚层白云岩;下部及中部为浅灰、浅紫红色中层含砂泥质白云岩及含砂白云岩,会红、紫红、绿、黑及白色等 彩色燧石,彩色燧石呈块状或透镜体状;上部为土黄色白云质砂岩、石英砂岩与青灰色结晶白云岩,后者含黑色 燧石团块厚 29—81 米含迭层石及微古植物与下伏高于庄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在密云、平谷县见有底砾 岩存在,故以此面做为长城系与蓟县系的分界面7) 雾迷山组(Zjw)以巨厚层燧石条带或团块状白云岩为主,岩性均一,分布广泛,最大特点是含白云质 灰岩增多,所含的条带也增多,常呈细而密的纹带状规则地平行于层面排列与下伏杨庄组呈整合接触,是元古 界中沉积最厚的一组,从204—3315米。

      含有迭层石,如聚环迭层石Collenia本组代表性剖面:昌平县德胜口——万娘坟——大宫门蓟县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剖面8) 洪水庄组(Zjh)以黑色页岩和含白云质页岩为主,有时夹白云岩透镜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