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数词“一”构成的合成词和短语]数词.docx
5页[浅析数词“一”构成的合成词和短语]数词 引言数范畴,存在于全人类共有的认知结构体系中在日常社交活动、商业往来、文化传播、科学研究等活动中,人们把数词当作反映客观事实最具说服力的工具之一数字进入到语言中成为数词,其所呈现的意义就非常多了,尤其是数词所赋予的文化意义非常浓厚在现代汉语中,特殊数词“一”构词能力非常强,由这个数词构成的合成词和固定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它们的用法、意义复杂多变,与其简单的形体结构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远远超出了本义,因此就其这个数词构成的合成词和固定语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数词“一”不同的语法功能意义 数词一在构成不同的合成词和固定语时,词性往往不一样,下面就从数词“一”构成合成词和固定语时不同的词性角度出发,逐一进行分析: 数词 数词“一”在最初的应用,主要是用来表示计数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各类文集中,“一”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作为数词中最小的自然数,最常见的用法主要有表示基数和表示序数这两种一”作为基数,表示数目或数量的多少,通过对数量的记录来完成数的功能而作为序数词,“一”则用来表示数字的先后次序的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左传》) (2)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左传》) (3)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左传》) (4)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史记》) (5)第一,词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没一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那么多《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 (6)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句中的“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2)“有一于此”;(3)“一官”;(4)“一二日”等这些短语中,“一”是基数词,表示数量的多少5)句中的“第一”;(6)句中的“一战”这些短语中,“一”为基数词,是次序上的先后关系 名词 “一”作为数词,司空见惯,被人们广泛接受了,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然而,提及“一”的名词性质,就鲜为人知了在古代文献中略有记载“一”作为名词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道”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一”即是“道”,是当时人们对某种特殊事物的概念或名称的特定称谓一”作名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的语法功能 (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例(7)中的“一”都可以解释为含有特殊意义的“道”,是中国古人对“一”和“道”最为经典的阐释。
我们的先人赋予了“一”极为丰富的哲学含义,在他们眼中“一”是种混沌的物质,亦或一为元气世界之初便是一团气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来源于“一”,这里的“一”它是浩瀚宇宙的起源,也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包含了中国古人思想智慧的精髓 动词 “一”作为动词的用法,在现当代文章著述中,很少用到,但是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这是因为主要是词类的活用现象非常多,当“一”表示动词的语法功能时,通常有表示为“统一”、“合一”等相关意义 (8)六王毕,四海一唐杜牧《阿房宫赋》) (9)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10)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几句中的合成词或短语“服剑一”,“四海一”“一中外”、“一法度”,其中“一”都表示统一的意思,是词类活用的一种表现这也是“一”在古汉语中特有的语法功能 形容词 特殊数词“一”除了有数词、名词、动词的用法,还具有形容词语法功能数词“一”作为形容词时有着丰富的含义不像“一”作为动词的用法时大都只集中在古代文献中,而作为形容词的用法时,在古代、现代文献中也颇多记载 (11)一肌一容。
唐杜牧《阿房宫赋》) (12)通计一舟明魏学洢《核舟记》) (13)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前面四个短语中“一”作形容词表示一样,全部的意思;而最后一个短语中的“一”表示专心的意义 副词 文章在前面对“一”的其他语法功能已经作出简单概括,但这仅仅是了解了它的冰山一角在“一”的多种语法功能中,我们了解对“一”的副词语法功能知之甚少在古文著述中,这类语法功能倒颇为常见 (14)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15)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列传》) (16)“他人一间女,能复自救邪?”(《汉书霍光传》) (14)短语中“一”作副词,表都,一概的意思;而例句中(15)表一经意义;(16)例句中表万一,充当副词的语法功能这也表明在古汉语中,副词“一”的语法功能也较为丰富 结语 纵观“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的词义经历了种种复杂的变化,而且连词性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由“一”构成的合成词和短语中,从最初充当数词的语法功能,到具有动词,名词,副词,形容等多种语法意义这些语法意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着,而是同时共存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