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8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精编版.ppt

43页
  • 卖家[上传人]:ahu****ng1
  • 文档编号:133099450
  • 上传时间:2020-05-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2M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国联军侵华与 辛丑条约 第8课 一 瓜分狂潮 1 背景 十九世纪末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增加资本输出 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及其执行的投降政策 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 帝国主义从哪两个方面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经济上 政治上 抢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清政府向列强借债情况表 年息重 折扣大 年限长 2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截至1898年11月 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1895 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企业特点 资金充足 规模大 技术与管理先进 产量高成本低 拥有特权 列强通过借款向清政府施加政治压力 以达到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和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 修筑铁路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交通 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还加强了对中国人民的军事镇压 开矿和设厂 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 重工业也无从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 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 3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政治上 甲午战争的失败 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 西方列强争相宰割中国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示意图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北京 德国强占胶州湾 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广西 广东 云南是法国的 势力范围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 又强租旅顺 大连 英国的 势力范围 是长江流域 1842年 南京条约 割占 1860年 北京条约 割占 1898年英国租借地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并将福建作为它的 势力范围 从下表中看看有没有美国的一席之地 4 门户开放 政策 背景 美国南北战争后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一跃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但在军事上还相对薄弱 1898年美西战争中 美国打败了西班牙后 再把注意力转向中国时 列强已把中国瓜分完毕 美国为了分享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在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前提下 提出了 门户开放 政策 4 门户开放 政策 主要内容 对任何条约 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 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 势力范围 内 对他国船只 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沈沈 沉沉 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 义和团运动示意图 廊坊 杨村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 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教堂 材料一 拳会蔓延 诛不胜诛 不如抚而用之 统以将帅 编入行伍 因其仇教之心 用作果敢之气 化私仇而为公义 缓急可恃 似亦因势利导之 材料二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 数月之间 京城蔓延已遍 其众不下数万 自兵民以至于王公府第 处处皆是 同声以洋教为仇 势不两立 剿之 则即刻祸起肘腋 只可因而用之 徐图挽救 材料三 此案之初 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 今欲拔木塞源 非痛加铲除不可 严得查办 务尽根诛 慈禧太后出逃中发布上谕 二 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 1时间 参加国 1900年夏 英 俄 德 法 美 日 意 奥八国 2暴行 公开抢劫 屠杀无辜 奸淫妇女 无恶不作 3特点 这次战争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 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贪婪 侵略和掠夺的本性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直接原因 义和团威胁其在华利益 概况 三 结果 辛丑条约 的签订及影响 赔款4 5亿 划使馆界 拆炮驻兵 严禁反帝 设外务部 人民贫困 经济凋敝列强侵华大本营 完全控制清政府 破坏主权和国防安全 清政府成为列强治华工具 便于控制清廷外交政策 内容 危害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影响 TheEnd 拓展提升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1 性质 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运动2 斗争方式 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3 组织形式 都是利用宗教发动 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4 结果 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5 作用 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 不同点1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 2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3 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组织 领导和革命纲领义和团的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 领导和纲领4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政权 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 斗争时间短5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 创新运用 19世纪末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 分别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据此回答 1 19世纪末 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 这种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危机 19世纪末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马关条约 的签订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 其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 概述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在挽救民族危机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 贡献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发起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提出 扶清灭洋 的口号 抗击侵华的八国联军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重创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3 这两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何异同点 失败原因 相同点 反动势力比较强大 将救亡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阶级身上 在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或参与镇压下失败 不同点 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勇气 采取了改良的办法 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 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 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 自发性 涣散性 4 这两次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什么 说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盲目的反帝斗争都不能成功 只有由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 问题探究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之处 1 20世纪初的中国需不需要义和团式的运动 再见 感谢光临 辛丑条约 签订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1 社会矛盾 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确立 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 集中表现为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集团 后期是北洋军阀 的矛盾2 清政府 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 列强侵略方式 以华制华4 革命任务 集中表现为反对本国政府的反动统治5 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歌谣八国联军侵满清 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 派驻兵 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 清朝变成洋人廷 材料一无论欧美各国 皆无次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 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 应该小心谨慎 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 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变化的原因 原因 义和团初期发展迅速 列强要求 为维护清朝统治 随着义和团发展直接威胁清朝统治 八国联军向京津进犯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迫于无奈实行安抚 1900年 为维护统治 取得帝国主义的宽容和谅解 实行剿灭 本质 控制利用消灭义和团 维护清统治 概念 半殖民地半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 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面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的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渐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形成上保留了中国政府 经济上丧失了独立地位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半封建 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表现为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 维护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完全形成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进一步加深 战争 条约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义和团运动概况梳理 义和团发展历程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1898 山东 1899 直隶 镇压 招抚 剿灭 1900 京津 列强对义和团态度 剿杀 要求清政府镇压 材料 升黄表 焚香烟 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 把线砍 旋即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 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1 口号 扶清灭洋 积极性 具有爱国性质 局限性 落后性 盲目排外性 评价 3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评价 2 性质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旧式运动 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后 山东先后遭受日 德 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灾难极为深重 1895年1月 日军在荣成湾登陆 1897年 德国在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 英国强租威海卫 山东农民组织性强 教会势力猖獗 甲午战争及战后受害最深 自然灾害严重 4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局限性 3 积极意义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英勇斗争的精神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加速了它的灭亡 局限性 封建迷信色彩 落后性 盲目排外性 学术争鸣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传统观点认为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在于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近年来又出现一些新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有打击作用 但中国并未被瓜分的主要原因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 认为义和团的历史作用不在于粉碎帝国主义的瓜分野心 而在于使人们认识到清政府反动面目 擦亮了中国人民的眼睛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2.1 一次方程(组).docx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大模块知识梳理+9个考点+5个重难点+1个易错点)(原卷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2-北京版 (共13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1.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3课时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共13张PPT).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