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科学说课稿昼夜交替现象_教科版.docx
6页小学科学《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我的说 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说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 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 习和生活打好基础1、教材简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不 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过程方法: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情感体验: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3、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4、教学手段: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实物。
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我没有采用先 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主要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如: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 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 能动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 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 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 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 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 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三、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 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昼夜交替现象》这堂课,我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的现象进行观察、研讨、推测假设、验证,以进一步研究昼夜交替产 生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 教学。
四、说学法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假设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第 1 页“假设——实验——得出结论”的途径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 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五、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引入新课:首先,通过老师谈话引入课题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 西边落下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 —— 地球,就这样白天和黑夜不停的交替出现白天可以 叫做---(昼),晚上可以称为---(夜)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 然后老师提出问题:①白天跟晚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②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地球和太阳)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自己知道的,从而老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最后过渡: 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提出很多的假设, 然后再对自己做出的假设进行论证,最后发现规律今天我们也来当科学家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引出昼夜,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 铺垫)第二大部分推测假设:1 .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作出假设,暴露学生的初始想法:画示意图(注意事项: 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2 .收集学生的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猜测是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也是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模型。
以前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肯定有些许了解,也就让学生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同时培养了 学生大胆猜想,进行科学预测的习惯过渡: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说一种正确的都没有,怎样去判断呢? (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难在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先让学生自己想象画图、到小组讨论,再到全班交流,为的让学生的思维有梯度的发展和完善第三大部分模拟实验: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1) 把乒乓球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呢?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 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2) 用彩色笔在乒乓球上画红星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怎样才能让红星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2、小黑板出示实验要求:(1) 作标记:在乒乓球上画红星2) 实验中乒乓球不要转动太快,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3) 认真观察:小红旗处昼夜会不会变化?(4) 完成实验记录表,作解释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实验情况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 2 页第四种……3、材料员来领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 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4、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5、 实验小结:提问:我们在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只要太阳绕地 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科学探究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科学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经历、体验和发现 的过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检验自己提出的预测,能用语言描述实验 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地球或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点第四大部分总结、延伸:(1)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有什么收获?(2) 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要找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我们获得的 证据越多,我们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就越接近真理下节 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把你得资料带来我们一起交流联系生活,深化运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 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学生交流分享收集的信息资料,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 堂生态化六、说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学生画的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③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④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两种)(板书是微型的教科书,利用板书,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 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说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 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在本节课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 价方式:1、 在“推测假设”环节中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2、 在 “模拟实验”环节中采取小组评价3、 在“汇报展示”环节中采取教师、学生对汇报者实验活动作出评价4、 在“实验小结”环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第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