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评价指南.docx
18页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评价指南目次前 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评价要素 14.1 评价目的 14.2 评价指标 14.3 评分公式 14.4 评价结果 15 评价过程 25.1 评价原则 25.2 评价方式 25.3 评价流程 2附 录 A (规范性)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评价工作流程图 4附 录 B (规范性)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评价得分表 5参 考 文 献 15《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分为以下 4 个部分:——第 1 部分:《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总体框架》——第 2 部分:《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通用技术要求》——第 3 部分:《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数据要求》——第 4 部分:《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建设评价指南》本文件为 T/CECA-G 0307—2024 的第 4 部分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建设评价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的分级要求、平台功能要素、分级对应关系、分级评定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对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等级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ECA-G0304—2024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总体框架 T/CECA-G0305—2024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通用技术要求 T/CECA-G0306—2024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数据要求3 术语和定义T/CECA-G0304—2024《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总体框架》T/CECA-G0305—2024《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通用技术要求》T/CECA-G0306—2024《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数据要求》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评价要素4.1 评价目的旨在为平台提供一个通用性的建设评价指南通过自评或第三方评价机构,依据指南对平台的功能与技术水平进行全面评价4.2 评价指标从系统建设、平台功能、交互体验三个维度对平台建设进行评价,总分值100分其中,系统建设35分(含1分加分项),平台功能50分(含2分加分项),交互体验15分(含1分加分项),具体评分表见附录A4.3 评分公式4.4 评价结果根据评分结果将平台的建设情况分成三个级别,针对不同类型行业特点,如有部分指标不适用,可采取相应分数酌情折算的方式进行累加,以平衡因行业属性差异带来评价结果的较大差异详见表14表 1 平台建设评价等级表等级分数特征★★★60 < St ≤ 75初步满足企业的基础需求,实现了基本的碳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功能,为企业碳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支撑。
★★★★75 < St ≤ 90达到建设标准,功能完备、运行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企业实现碳减排目标★★★★★St > 90建设水平较高,功能上全面覆盖碳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且在平台建设、技术创新、用户体验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成为企业碳管理的有力工具5 评价过程5.1 评价原则a) 独立、公正原则;b) 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c) 为被评价单位保密的原则5.2 评价方式平台建设评价包括文件评审和现场评审两种方式5.3 评价流程平台建设评价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评价阶段和报告阶段工作流程图如附录A所示5.3.1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工作包括:a) 信息采集:企业提出评价申请后,应向评价机构报送平台的自查资料,包括平台建设评价自查表、建设平台的设计说明书、平台操作手册、安装维护手册及用户使用情况等;b) 评价准备:评价机构根据收集的基本信息,选定具备能力的评价人员组成评价组,评价组应由两名及以上成员组成评价组应覆盖平台建设评价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综合考虑建设企业行业领域、排放特点等因素,制定评价计划,确定任务分工5.3.2 评价阶段:评价阶段工作包括:a) 文件评审:评价组对企业报送的自查资料进行全面审查,确认其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进行现场评审的要为抽样调查做好准备。
b) 现场评审:现场评审平台的建设情况通过走访现场、登录操作碳管理平台、访问相关人员、查阅文件和记录、汇总数据等方式对平台评价指标的实际执行水平进行评审1) 评价组在文件评审的基础上制定现场评审计划,评审计划包括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程序、评审时间、评审人员分工、评审要求等内容;2) 现场评审采取资料审查、抽样调查、现场观察、现场提问、现场检测等方式进行;3) 一般情况下,现场评审时间不超过一天;4) 现场评审程序包括首次会议、分工评审、情况汇总、交换意见和末次会议5.3.3 报告阶段:报告阶段工作包括:a) 报告编写:现场评审结束后,由评价组组长根据评审汇总情况和现场评审时确定的评定结论,编制平台建设评价等级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清晰、简明和准确,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对评定要素进行系统性描述;2) 分级评定活动的主要内容;3) 评定过程描述;4) 评定要点描述;5) 评定结论和建议b) 结论确认:当企业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时,评价机构应建立技术评价制度对评价活动进行内部质量管控,应安排至少 1 名具备能力的非评价组成员对评价报告进行技术复核技术复核可采取文件审核的形式,对评价组的所有工作文件以及受评价方提供的证据资料进行评审,必要时可访问评价组成员和受评价方。
当技术复核发现评价证据不能支撑评定结论时,应开出澄清项给评价组澄清,如果有影响评定结论的问题而评价组不能解决,技术复核人员应根据问题的性质调整评定分值,直至改变评定结论1) 评价机构将复核后报告交付委托方;2) 应保存评价记录以证实评价过程符合本文件的要求,记录保存应不少于 3 年附 录 A(规范性)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评价工作流程图图 A.1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评价工作流程图附 录 B(规范性)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建设评价得分表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准则得分描述(事实记录与扣分原因)得分系统建设(35 分)硬软件基础设施配置情况(3)——硬件: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杀毒防御软件;——网络:网络宽带全部满足得 3 分,否则不得分 CPU≥4 核内存≥8GB 硬盘≥500GB带宽≥5M其他:支持加密存储、冗余备份系统规模(2)系统规模,包括但不限于点位量、数据量、用户量、项目体量全部满足得 2 分,否则不得分监测点位≥50上线项目≥3运行速度(2)包括但不限于登录、查询、页面跳转以及报表导出等方面的速度平均切换≤5s:2 分≤10s:1 分>10s:0 分*数据容量(1)数据容量,即指历史数据存储和可查询年限。
≥3 年:1 分系统可靠性(2)——无故障时长;——故障恢复时长全年故障时长≤72h:2 分 72h—120h:1 分>120h:0 分14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准则得分描述(事实记录与扣分原因)得分系统安全(2)——账号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根据是否采取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酌情打分数据点位完整率(5)——自动采集点位数覆盖率(即表计总数)情况;注 1:1 级系统数据采集必须实现能源一级计量能耗数据 100%采集;注 2:2 级系统数据采集必须实现能源二级计量能耗数据 90%采集;注 3:3 级系统数据采集必须实现能源三级计量能耗数据 80%采集;——自动采集数据项丰富程度;——外接系统自动接入情况;——人工导入数据类型/频率;——人工填报数据类型/频率——自动采集间隔频率;——环境天气数据接入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累加:(1) 一级计量能耗数据实现 100%自动采集:1 分;(2) 二级计量能耗数据实现 90%自动采集:1 分;(3) 三级计量能耗数据实现 80%自动采集:1 分;(4) 支持从外部系统采集数据:1分;(5) 人工采集的数据量低于整体数据量的 10%:1 分。
数据通讯成功率(2)数据通讯成功率≥95%:2 分≥85%:1 分<85%:0 分数据准确率/ 一致性(2)数据准确率/一致性≥95%:2 分≥85%:1 分<85%:0 分数据采集延迟时间(1)数据采集延迟时间≤1min:1 分>1min:0 分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准则得分描述(事实记录与扣分原因)得分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上的兼容性(2)系统 PC 端能否在 Windows、macOS、 Linux 上运行系统小程序端能否在安卓、 IOS、鸿蒙系统上运行系统在谷歌、IE、 UC 等常规浏览器打开有没有出错全部没问题:2 分 其中一项出错:1 分多项出错:0 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兼容性(2)定义:接口兼容性指的是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交互,而且不会发生任何冲突或错误进行外部系统或外部硬件接入测试,在标准接口协议下;系统或外部硬件能成功接入:2 分可接入系统不能接入硬件:1 分 系统、硬件匀无法接入:0 分系统所需的环境配置和依赖项是否清晰明确(2)系统部署时,是否有部署环境配置清单清单完整:2 分清单明细缺失:1 分没有清单:0 分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定义:是指通过模拟大量用户访问和负载压力,在正常和峰值使用情况下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的过程。
软件进行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软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满足用户的需求对平台进行压力测试,并编写压力测试报告至少模拟 100 人同时并发 10 个,总共 1000 个请求,结果平均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不超过 1秒可得分,否则不得分系统等保级别(2)定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是验证信息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安全保护等级的评估过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应具有不同的安全保护能力≥2 级:2 分<2 级:1 分无评级:0 分*数据质量(3)平台的数据质量按 T/CECA-G0306 — 2024《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数据要求》5.2.3计算,应在 L3 等级或以上L1 等级:3 分 L2 等级:2 分 L3 等级:1 分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准则得分描述(事实记录与扣分原因)得分其他(加分项,最多可得 1 分)在评定时,根据平台规模、运行管理及安全性等可酌情加分,如获得省、市级或行业奖项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加分,需提供证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