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oCAD机械制图实训教程》 (17).doc
9页实训任务十一1、新建一个“无样板公制”文件,并创建“粗实线”“细实线”“中心线”三个图层2、打开“正交”和“对象捕捉”综合利用绘图操作,按照如图所示的标注尺寸绘制如图3.59所示的空心轴环的剖视图图3.59 空心轴环的剖视图3、创建“文字样式”和“标注样式”4、标注直径为40mm的尺寸极限偏差1)单击下拉菜单“标注→线性”命令,启动线性标注2)移动光标,分别捕捉直径为40mm的线段的两端点作为尺寸界线的端点3)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下拉菜单中选择“多行文字”,系统弹出“文字格式”对话框4)在“文字格式”对话框中输入“%%c40+0.015^0”回车后将显示如图3.60所示的自动堆叠对话框,单击确定即可图3.60 自动堆叠特性对话框5)单击“文字格式”编辑框中的确定按钮,切换到绘图屏幕6)移动鼠标光标,在适当的位置拾取一点为尺寸定位标注结果如图3.61所示图3.61 直径为40的尺寸公差标注结果5、按照第4步操作方法,分别标注直径为50mm和60mm的极限偏差以及长度为90mm的极限偏差,完成后如图3.62所示图3.62 各极限偏差标注结果6、标注直径为73mm的对称偏差1)单击下拉菜单“标注→线性”,启动线性命令。
2)移动鼠标光标,分别捕捉直径为73mm的线段的两端点作为尺寸界线的端点3)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多行文字”,系统弹出“文字格式”对话框4)在弹出的“文字格式”对话框中输入“%%c73±0.01”注:当输入“±”时,单击“文字格式”对话框中的按钮,弹出如图3.63所示的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正/负(P)%%P”即可图3.63 “符号”下拉菜单5)单击“文字格式”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绘图区,在适当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拾取一点为尺寸定位,标注结果如图3.64所示图3.64 直径为73mm的对称偏差标注结果7、利用绘图命令绘制如图3.65所示的基准符号图形 图3.65 基准符号图形 图3.66 捕捉基点8、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以如图3.66所示捕捉的点为基点,移动到适当位置拾取一点作为移动目标点,结果如图3.67所示9、命令行输入“qleader”命令,启动引线标注,标注形位公差(垂直度),命令行的操作如下:命令: QLEADER指定第一个引线点或 [设置(S)] <设置>: s //输入字母“S”并按回车,系统弹出“引线设置”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首先选择“注释”选项卡,设置参数如图3.68所示。
然后选择“引线和箭头”选项卡,其参数设置如图3.69所示最后单击“引线设置”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绘图区指定第一个引线点或 [设置(S)] <设置>: //捕捉Φ50mm的尺寸与其上方的尺寸界线的交点指定下一点: //向上移动鼠标光标,在适当位置拾取一点指定下一点: //向左移动鼠标光标,在适当位置拾取一点,系统弹出“形位公差”对话框,其设置如图3.70所示,然后单击此对话框上的确定按钮,完成垂直度公差的标注标注结果如图3.71所示图3.67 基准标注结果图3.68 设置“注释”参数图3.69 设置“引线和箭头”参数图3.70 设置“形位公差”参数图3.71 标注形位公差10、利用“线性”命令分别标注水平尺寸15mm、35mm、65mm,垂直尺寸Φ84mm及2×Φ5mm,标注结果如图3.72所示图3.72 标注其余尺寸11、绘制表面粗糙度符号并定义块1)打开“极轴追踪”功能,并设置增量参数,如图3.73所示图3.73 设置增量角2)综合利用绘图命令和“极轴追踪”功能绘制如图3.74所示的表面粗糙度符号。
图3.73 表面粗糙度符号3)单击下拉菜单“绘图→块→定义属性”命令,打开“属性定义”对话框4)在“属性”选项中输入属性的标记、提示说明以及默认值;在“文字选项”选项组中,设置属性的对正方式、文字样式以及属性文本的高度等参数,如图3.74所示图3.74 设置块属性5)单击“属性定义”对话框中确定按钮,捕捉如图3.75所示的端点作为属性的插入点,插入结果如图3.76所示 图3.75 捕捉插入点 图3.76 插入结果6)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移动命令按钮,选择刚刚定义的属性将其向下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结果如图3.77所示图3.77 移动结果7)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创建块命令按钮,打开“块定义”对话框8)单击“块定义”对话框中的拾取点按钮,捕捉如图3.78所示的点作为块的基点图3.78 捕捉块基点9)单击“块定义”对话框中的选择对象按钮,框选所有对象,如图3.79所示,按下回车键返回“块定义”对话框,其参数设置如图3.80所示10)单击“块定义”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绘图区12、插入刚刚定义的表面粗糙度块图3.79 选择对象图3.80 设置“块定义”参数1)单击下拉菜单“插入→块”命令,打开“插入”对话框,对话框中的参数设置如图3.81所示。
图3.81 设置块的插入参数2)单击“插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返回绘图区,根据命令行的操作,在插入属性块的同时,为其输入表面粗糙度值命令行的操作如下:令: _insert指定插入点或 [基点(B)/比例(S)/X/Y/Z/旋转(R)]: //移动鼠标光标到适当位置,捕捉如图3.82所示的最近点作为插入点输入属性值输入表面粗糙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