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大资源开发调研材料.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3782918
  • 上传时间:2024-0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大资源开发调研材料 大资源开发对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调研材料 威信县扶贫办 (2023年9月) 一、县情概况 威信县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一个集革命老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8乡2镇87个村(居)民委员会1634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400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有汉、苗、彝、白、壮、回等民族,2023年末总人口42.28万人境内海拔480—1897米,多为海拔1200米以下的矮山地区,县城扎西海拔1175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多,湿度大,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3.3摄氏度 威信历史文化厚重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经威信,中央政治局相继在水田花房子、石坎庄子上和县城扎西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确定了全国其它苏区和红军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针,作出了回师黔北,重占遵义和组建川南特委、川南游击纵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实现了全党全军全国 - 1发展新产业、推广新技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等方面稳步推进,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程进一步加快,共解决了1.8万人的温饱问题,使7.5万人稳定解决了温饱。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03586万元,比2023年增长151.3%,年均增长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689万元,比2023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3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318万元,比2023年增长17.4倍,五年累计完成80亿元,年均增长7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18元 二、实施工业经济强县战略,做好“黑色”文章 (一)工作措施及取得成效威信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省重点采煤县之一,属滇黔聚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以来,威信县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实施“三基地一屏障”发展战略,打造镇威煤电工业经济区的机遇,积极推进火电项目建设通过开发利用丰富的煤资源,发展煤电联营、煤化工两大产业,通过煤炭资源和其他资源科学有效的开发,推动威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为加快威信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按照国家和省市的部署,县政府下大力关闭了270多口小煤窑,对煤资源加以保护;其次是对保留煤矿加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产量,拓展市场;第三 - 3动作用日益凸现,2023年产煤223万吨,比2023年的108.6万吨增产114.4万吨,实现产值89200万元,占202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3.5%;重点项目4×60万千瓦火电机组和年产量500万吨配套采煤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制约我县煤炭产业发展的因素1)矿井规模小按2023年核定生产能力,现有40对矿井核定总能力为146万吨/年2023年,40对矿井的生产能力为225.4万吨/年,平均单井每年生产5.63万吨/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矿井中25对井的可采储量不足百万吨,平均单井可采储量不足50万吨2023年单井最高产量为14.2万吨/年,最低单井产量为500吨/井2)地质构造复杂全县煤炭资源构造多分布在新庄、马河、石坎三大向斜,煤层倾角10°—80°不等,在40°以上的煤矿占40%,且区内断层、裂隙发育倾向明显,开采难度大3)灾害程度严重目前,全县40对保留矿井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8对,占矿井总数的95%;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6对,占全省突出矿井的一半以上随着开采规模、开采深度的加大,高突矿井将会增多,安全风险日趋增大,安全管理难度大4)基础条件脆弱目前,全县40对保留矿井大多是从小煤窑过渡而来,基础设施条件差,开采布局不合理,采煤工艺和管理方式落后,相当部分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陈旧,开采条件落后, - 5“扎西会议会址”匾名;1988年,县城扎西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威信被省政府批准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2023年,扎西会议会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3年,扎西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规划;2023年,扎西会议纪念馆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十一五”以来,全县紧紧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围绕把威信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县的目标,牢牢把握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突出特色,趁势而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威信红色旅游成为全省的一个亮点,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县的骨干产业 从202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高规格、高品味的红色文化旅游节,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采,打造红色生态旅游大县,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产业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威观光旅游,5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3.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21.6%;旅游综合收入达3.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18.9%;其中,2023年,接待各类游客3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5%;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29.2% (二)制约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威信县发展红色旅游虽然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是从观念更新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景区景点开发到各种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从宣传促销到政策措施的制订等,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呈待开发状态,发展红色旅游存在“四大”不利因素 一是交通落后威信县境内无铁路、港口、机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威信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同时,县内景区公路等次低,甚至没有通公路,旅游环线没有形成 二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威信县仅有宾馆4家,旅馆48家,客房600间,床位2000个,餐馆55家,无上规模、上档次的购物超市和星级宾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接待规模小,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三是旅游开发人才缺乏全县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人员较少,且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初中文化的占33.7%,高中文化的占49.4%,大学文化的仅占16.9%很多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薄弱,不适应新形势下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四是宣传手段单一近年来,威信县虽然采取一些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宣传,但由于财力有限,投入旅游发展的资金不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攻势,影响红色旅游的发展 - 8万亩,2023年养蚕1.1万张,产茧360吨,产值936万元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原则,大力推广双低油菜,不断扩大种植面积,2023年油菜种植面积达11.2万亩,油菜籽产量达1.48万吨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搞好蔬菜产地和产品认证,以夏秋大白菜、萝卜、甘蓝、青花菜等冷凉蔬菜为主,建成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3个蔬菜产品认证,2023年蔬菜种植面积达72150亩,其中蔬菜大棚528个424.5亩。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森林威信”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十一五”以来建成林产业基地1 3万亩,其中:竹子3.7万亩、速生丰产林7.3万亩、核桃1.4万亩、香桂2000亩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威信长征茧丝绸公司的扶持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蚕桑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大力扶持富华种业责任有限公司,基本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运营模式年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年上缴税金25万元,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1116元成立威信锦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香桂产业,在罗布乡建成年生产30吨香桂油提炼厂1个,计划引导和扶持农户种植香桂5万亩引资成立威信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建成集造林、 - 10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龙头企业少,且基本属于初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群众受益不足,整体带动作用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系不紧密,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订单农业没有真正推开,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农业产业基地分散,连片种植和规模发展难以形成,不能为生产企业提供稳定、高质的原材料供给,生产一加工—销售链条脆弱;农民的市场信息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与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民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时始终处于被动;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

      五、加快威信老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加快威信老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特别是中央明确将乌蒙山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的重大发展机遇,真抓实干,奋力开拓,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谱写威信大资源大开发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篇章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抓好交通建设改造升级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并实现与干线公路的连接贯通,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 - 12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同时推进,突出抓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工程,积极实施小额信贷、信贷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开发等工作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以小康建设目标要求,提升“一廊一带”新农村试点建设层次以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家园为突破口,高起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 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生物资源等行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扶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2023年配套煤矿投产和第一台机组发电,同时,积极推进煤电项目二期二厂建设,力争到2023年,火电装机达320万千瓦,发电量达160亿千瓦时,把威信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煤电能源基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到“十二五”末,原煤产量达到800万吨充分利用煤电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地方电力充足的优势,建设年产45万吨电石的煤化工园区积极引进资金实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企业,开展建设年采选120万吨硫铁矿、40万吨硫酸和10万吨铁精矿生产线工程 (四)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推进三次产业升级 突出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五大精品旅游品牌(即:以 - 14成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设开展文化、科技、电影“三下乡”活动,倡导科学、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继续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救济救灾“绿色通道”发展城乡社会救济、优抚和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的机制。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开展以生态保护进学校、进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