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一部分专题六 第3讲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的情感.doc
5页第一部分 专题六第3讲 重难突破——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的情感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月夜泛舟刘 著①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注] ①刘著: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②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③区区:庸庸碌碌④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或故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B.第二句使用典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南朝”“北朝”两词对举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C.颔联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扰扰”“区区”的使用不仅有叠词的音韵效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D.颈联由远及近写泛舟所见的优美景象:两岸青山绵延流转,身侧白鹭傍船翩飞但从诗歌抒情的角度看,应是以乐景衬哀情解析:D项,颈联不是“以乐景衬哀情”,厌烦官场俗务的诗人徜徉于青山碧水间,体验到的是难得的解脱的愉悦,句中“不厌”“相亲”更是诗人喜爱之情的直接表露。
答案:D(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解析: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句,“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异朝为臣颔联“扰扰”“无虚日”“区区”“老却人”,饱含作者厌烦的感情倾向抓住景物形象特点“青山”“白鹭”色彩鲜明欢快,“看不厌”“自相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透出喜悦轻松,对故国的眷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答案:①国家破亡,人世漂泊的悲痛首联写祖国灭亡、异朝为臣的屈辱,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②对公务繁冗、官场庸俗的厌烦颔联写文书繁多终日碌碌,应对庸俗僚吏让人心灰意懒③暂得摆脱公务、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轻松愉悦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绘了月光照耀的优美山景,傍船飞掠的白鹭轻姿,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俗务的喜悦心情④对故国的眷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句“暂向尧封作逸民”,诗人特称早已沦陷的中原为“尧封”之地,宁做故土的隐逸之民,而不愿仕宦金朝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林 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色酒舍归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却忆清溪谢太傅[注],当时未解惜蓑衣。
[注] 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C.第五、六句写苍山半带着厚重寒云,红叶暗淡了夕阳余晖,渲染了凄凉气氛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山水之乐解析:C项,错在“渲染了凄凉气氛”,渲染的应是宁静安详的气氛答案:C(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着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其中蕴含的情感6分)解析:从内容看诗句描绘了村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从手法看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从情感看,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答案:这句话描绘了村犬听到有人说话时奔跑出柴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诗人用人语声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过野人家有感①陆 游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注] 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参议官之职从第一次罢黜,到这次再遭弹劾,其间恰好十年②井臼:水井和石臼借指屋舍、庭院③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祥和宁静、温馨质朴的农村生活图景B.首联中,落日余晖,乡野院落,水井、柴门、石臼相互掩映,宁静而美丽C.颔联写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农家院落各司其职,农村生活悠然而有序,淡泊而有味D.尾联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反衬,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解析:D项,运用的手法是“自比”,而不是反衬答案:D(2)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6分)解析:诗歌首联和颔联写诗人闲居出游在夕阳余晖中骑马漫游,看到了农家温馨宁静的生活画面,表达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由第三联“世态十年看烂熟”可见对朝政的不满;“家山万里梦依稀”表达对家乡田园生活的思念;尾联借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典故,有自我宽解意,也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答案:①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和颔联写诗人闲居出游。
在夕阳余晖中骑马漫游,看到了农家温馨宁静的生活画面②对朝政的不满颈联中“世态十年看烂熟”写出对朝政的不满,十年奔波,换来的却是罢官闲居,不禁心灰意冷③对家乡田园生活的思念家山万里梦依稀”写梦回家乡,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④壮志难酬的愤慨和自我宽慰尾联借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典故,有自我宽解意,也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解析:A项分析诗歌首联第一句的景物描写,分析意境,该句写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尚无“萧瑟凄凉”之感。
答案:A(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解析:作者在首联第二句直接使用情感关键词“寂寞”,表达了因自然变换季节产生的忧伤;颔联诗人独上高楼,听见孤雁之声,萌生思乡之情;颈联想象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加深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尾联出句用一“愁”字表达了为生计而愁,用“年年星鬓”感慨每年白发增加,年华老去答案: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