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云南省蒙自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联考试题【含答案】.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中****料
  • 文档编号:593794331
  • 上传时间:2024-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1.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云南省蒙自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联考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A卷(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4分)1的平方根是( )A.1 B.-1 C.±1 D.02、(4分)下列各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是( )A. B. C. D.3、(4分)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x、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10123y51﹣1﹣11则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 )A.y轴 B.直线x= C.直线x=1 D.直线x=4、(4分)矩形各内角的平分线能围成一个(  )A.矩形 B.菱形 C.等腰梯形 D.正方形5、(4分)点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实数对应的点可能是  A.点A B.点B C.点C D.点D6、(4分)甲、乙两台机床同时生产一种零件,在5天中,两台机床每天出次品的数量如下表:甲01202乙21011关于以上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的平均数相等 B.甲、乙的众数相等C.甲、乙的中位数相等 D.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7、(4分)已知点P(a,3+a)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3 C.﹣3<a<0 D.a<﹣38、(4分)甲车行驶30千米与乙车行驶4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已知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驶15千米,设甲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依据题意列方程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9、(4分)不等式-->-1的正整数解是_____.10、(4分)如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镶嵌的图案,则这个图案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指锐角)的度数是_____.11、(4分)某车间5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依次为6、9、5、5、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12、(4分)计算的结果是 .13、(4分)已知m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 , 则代数式的值是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14、(12分)探索与发现(1)正方形ABCD中有菱形PEFG,当它们的对角线重合,且点P与点B重合时(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猜想线段AE与C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当(1)中的菱形PEFG沿着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平移到如图2的位置时,猜想线段AE与CG的数量关系,只写出猜想不需证明.15、(8分)如图,点D是△ABC的边AB上一点,连接CD,若AD=2,BD=4,∠ACD=∠B,求AC的长.16、(8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是的整数部分.17、(10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4=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的取值范围;(2)若m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两个根都是整数,求m的值.18、(10分)如图,已知,直线y=2x+3与直线y=-2x-1,求ΔABC的面积.B卷(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9、(4分)有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其六个面上分别写着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投掷这个正方体后,向上的一面的图形是对角线相等的图形的概率是_______;20、(4分)如图一个圆柱,底圆周长10cm,高4cm,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要从A点爬到B点,则最少要爬行_______cm .21、(4分)已知点A(﹣,a),B(3,b)在函数y=﹣3x+4的象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22、(4分)《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23、(4分)点P在第四象限内,P到轴的距离是3,到轴的距离是5,那么点P的坐标为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24、(8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5、(10分)解方程组:.26、(12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AB=4,E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点E不与A,C重合),连接BE,将射线EB绕点E逆时针旋转120°后交射线AD于点F.(1)如图1,当AE=AF时,求∠AEB的度数;(2)如图2,分别过点B,F作EF,BE的平行线,且两直线相交于点G.①试探究四边形BGFE的形状,并求出四边形BGFE的周长的最小值;②连接AG,设CE=x,AG=y,请直接写出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不必写出求解过程.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a,则x就是a的平方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 =1,∴1的平方根是±1.故选:C.此题考查平方根,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义2、C【解析】由可得,xy=-5,然后进行排除即可.【详解】解:由,即,xy=-5,经排查只有C符合;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对于反比例函数,有xy=k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D【解析】观察表格可知:当x=0和x=3时,函数值相同,∴对称轴为直线x= .故选D.4、D【解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详解】矩形的四个角平分线将矩形的四个角分成8个45°的角,因此形成的四边形每个角是90°又知两条角平分线与矩形的一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这个四边形邻边相等,根据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得到该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选D.此题是考查正方形的判别方法,判别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主要根据正方形的概念,途经有两种:①先说明它是矩形,再说明有一组邻边相等;②先说明它是菱形,再说明它有一个角为直角5、B【解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的大小,根据数的大小,可得答案.【详解】,,实数对应的点可能是B点,故选B.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是解题关键.6、B【解析】根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对于n个数x1,x2,…,xn,则 (x1+x2+…+xn)就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s2=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甲的平均数为1,乙的平均数为1,故原题说法正确; B、甲的众数为0和2,乙的众数为1,故原题说法不正确;C、甲的中位数为1,乙的中位数为1,故原题说法正确;D、甲的方差为 ,乙的方差为 ,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故原题说法正确;故选B.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方差和平均数,关键是掌握三种数的概念和方差公式.7、C【解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详解】解:∵点P(a,3+a)在第二象限,∴,解得﹣3<a<1.故选:C.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8、C【解析】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行程问题).【分析】∵甲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则乙甲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甲车行驶30千米的时间为,乙车行驶40千米的时间为,∴根据甲车行驶30千米与乙车行驶4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得.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9、1,1【解析】首先确定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找出不等式的特殊解.【详解】解:解不等式得:x<3,故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1,1.故答案为1,1.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正确解不等式,求出解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不等式应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0、6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平面镶嵌(密铺).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详解】解:由图可知,铺成的一个图形为平行四边形,而原图形为等腰梯形,则现铺成的图形的底角为:180°÷3=60°.故答案为60°.11、1【解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详解】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为则其中位数是1故答案为:1.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12、1.【解析】.故答案为1.13、.【解析】把代入方程,得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整体代入.【详解】当时,方程为,即,所以,.故答案为:.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同时,考查了整体代入的思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14、(1)结论:AE=CG.理由见解析;(2)结论不变,AE=CG.【解析】分析:(1)结论AE=CG.只要证明△ABE≌△CBG,即可解决问题. (2)结论不变,AE=CG.如图2中,连接BG、BE.先证明△BPE≌△BPG,再证明△ABE≌△CBG即可.详解:(1)结论:AE=CG.理由如下:如图1,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B,∠ABD=∠CBD, ∵四边形PEFG是菱形,∴BE=BG,∠EBD=∠GBD,∴∠ABE=∠CBG, 在△ABE和△CBG中, ,∴△ABE≌△CBG,∴AE=CG. (2)结论不变,AE=CG.理由如下:如图2,连接BG、BE. ∵四边形PEFG是菱形,∴PE=PG,∠FPE=∠FPG,∴∠BPE=∠BPG, 在△BPE和△BPG中, ,∴△BPE≌△BPG,∴BE=BG,∠PBE=∠PBG, ∵∠ABD=∠CBD,∴∠ABE=∠CBG, 在△ABE和△CBG中, ,∴△ABE≌△CBG,∴AE=CG.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AC=2 【解析】可证明△ACD∽△ABC,则,即得出AC2=AD•AB,从而得出AC的长.【详解】∵∠ACD=∠B,∠A=∠A,∴△ACD∽△ABC,∴,∴AC2=AD·AB,∴AC2=12,∴AC=2 (负值舍去)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两个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1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