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面防灭火专项措施.docx
13页安全管理文书工作面防灭火专项措施日期: 单位: 工作面防灭火专项措施我矿工作面生产方式采用的是综采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遗留煤炭较 多,为采空区防止遗煤自燃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为防止综采工作面 采空区发生煤炭自燃,特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封堵进、回 风隅角1、由综采队分别在4*****工作面、4*****工作面的进、回风隅 角用快速砌垒材料(FSA快砌材料)每隔10米构筑一道阻燃隔离墙(墙 体要紧贴垮落区,墙宽以并排两个编织袋宽度为准)通风队在此墙体 上喷涂xx-15快速喷涂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向采空区漏风,降低供氧 条件2、在综采工作面备足能够砌筑厚度为250mm墙体的材料,包括红 砖、水泥和沙子;材料码放在辅运巷距工作面20m处、主运巷风门之间; 材料必须靠帮码放整齐,不得影响正常的通风和行人二、 均压防火1、在综放工作面主运顺槽设置调节墙,调节工作面 两道进回风压差停采期间降低工作面风量,保持配风在800〜 1000m3/min2、 保持工作面上下出口净断面达原设计断面的95%以上,保持工 作面两道材料设备码放整齐;在回风侧设置引风帘,增大回风隅角的风 量,稀释并排除回风隅角有害气体。
3、 每两天由测风员对综放工作面进行一次全面测风,摸清本采区 区域通风压能分布情况,施行区域均压三、 加强瓦斯检测1、工作面设专职瓦检员检查瓦斯瓦斯检查设 点为:(1)工作面风流;⑵回风隅角;⑶后部溜子上、中、下三点及距工 作面回风巷10m以外回风巷瓦检员3〜4小时检查一次,检查情况及 时通报看面人员及通风调度;当瓦斯超限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36条、138条、139条规定处理,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瓦检员现 场交接班2、 在工作面回风顺槽距工作面10m处及回风隅角安设瓦斯自动检 测报警断电仪,连续监测回风流中瓦斯浓度,报警浓度为CH421.0%, 断电浓度CH421.5%,复电浓度为CH4V1.0%,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 风流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回风隅角还必须悬挂氧气、一氧化 碳自动检测报警仪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氧气、一氧化碳自动检 测报警仪每七天必须校验一次,保证其正常工作3、 加强工作面下隅角气体检查,对4*****、4*****工作面束管进 行每周不少于3次的巡检,检查束管是否有破口、断裂、堵塞等,束管 管线吊挂是否平直;每天出具1份工作面采空区气体分析报告同时通 过使用取气球胆采集工作面上隅角气样,与束管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监 测人员每天必须按时、准确做好束管监测报表,并及时报送通风技术组 以便及时掌握采空区的自燃发火状况。
发现有异常时要立即报告矿领 导4、 通风技术主管负责对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报表和束管 气体分析报告进行分析,建立监测档案每周将分析报告结果上报通风 副总和总工程师5、 通风队加强对采空区地面裂缝漏风的检查;由总工程师协调加 强对采空区地面裂缝的封堵工作,杜绝地表向采空区漏风四、注氮防灭火(一)氮气防灭火机理1、采空区内注入大量的髙浓度的氮气后,氧气浓度相对减小,氮 气部分地替代氧气而进入到煤体裂隙表面,这样煤表面对氧气的吸附量便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或减缓了遗煤的氧化放热速度2、 对于采空区注氮防灭火而言,采空区注入氮气后,提髙了气体 静压,降低了漏入采空区的风量,减少了空气与煤炭直接接触的机会3、 氮气在流经煤体时,吸收了煤氧化产生的热量,可以减缓煤升 温的速度和降低周围介质的温度,使煤的氧化因聚热条件的破坏而延缓 或终止4、 采空区内的可燃、可爆性气体与氮气混合后,随着惰性气体浓 度的增加,爆炸范围逐渐缩小(即下限升髙、上限下降)当惰性气体 与可燃性气体的混合物比例达到一定值时,混合物的爆炸上限于下限重 合,此时混合物失去爆炸能力二) 注氮方法埋管注氮:在工作面的进风侧采空区埋设一趟注氮 管路,在距离进风隅角100米位置处分为两支:一根接入采空区,另一 根接至进风隅角位置,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
两支管路每隔60米断开 一次,采用迈步式轮流对采空区进行注氮三) 注氮方式注氮方式采取间歇断式注氮即在采空区拟处理区域注入一定量的 氮气后停止注氮,考察氮气在该区域内的滞留时间,随着氮气的泄漏, 采空区内的氧气浓度会逐渐回升,当氧气浓度回升至自然发火的临界氧 浓度之上时,开始新一轮的注氮;注氮量的确定根据采放髙度、采空区碎胀系数、自然发火危险带宽度等确定注氮 口每开启一次的注氮量注氮量的确定原则是使氮气充满整个需要惰化 处理的区域,每个综放工作面注氮量分为首次注氮量和间歇式注氮量 1、4*****工作面首次注氮量可按公式1)计算377 Ol)Ql=120XllX240X3X0.9=855360m3 式中:Q1——首次总注氮量,m3;W——-惰化带宽度,m;H——-惰化带(采、放煤)髙度,m;L——-惰化带长度,m;K1——采空区气体置换系数,取2 3;K2———采空区松散系数,0.5-0.9间歇式注氮的日注氮量用公式2)计算2)式中:Qn 间歇式注氮时日注氮量,m3;b-工作面日推进度,m;L——-工作面长度,m;H——-采、放煤髙度,m; K1 采空区气体置换系数,取2 3;K2——采空区目洛矸石松散系数,取0.8 0.9;K3———工作面推进速度校正系数,按公式3)计算。
200-80/200=0.63)式中:Lmax――采空区窒息带与氧化带自燃危险区边界距工作面的距离,m;Lmin――采空区氧化带自燃危险区距工作面的最短距离,m =240X11X3X0.9X0.6=4276.8m3 式中:Qn——间歇式注氮时日注氮量,m3;L——-工作面长度,m;H——-采、放煤髙度,m; K1 采空区气体置换系数,取2 3;K2——采空区冒落矸石松散系数,取0.8-0.9;K3——工作面推进速度校正系数,如果注氮强度按3000m3/h计算,那么每日注氮时间为1.4256小时加强注氮工作,实现以注氮防火措 施为主要求制氮机每天注氮时间不少于1.5小时,即注氮量不低于 4276.8m3/ 日2、*****工作面首次注氮量可按公式1)计算1) Ql=120XllX200X3X0.9=712800m3 式中:Q1——首次总注氮量, m3;W――惰化带宽度,m;H——惰化带(采、放煤)髙度,m;L——惰化带长度,m;K1——采空区气体置换系数,取2-3;K2――采空区松散系数,0.5-0.9间歇式注氮的日注氮量用公式2) 计算2) 式中:Qn 间歇式注氮时日注氮量,m3;b――工作面日推进度,m;L 工作面长度,m;H——采、放煤髙度,m; K1——采空区气体置换系数,取2-3;K2——采空区冒落矸石松散系数,取0.8-0.9;K3——工作面推进速度校正系数,按公式3)计算。
200-80/200=0.63)式中:Lmax――采空区窒息带与氧化带自燃危险区边界距工作面的 距离,m;Lmin――采空区氧化带自燃危险区距工作面的最短距离,m =198X11.75X3X0.9X0.6=3768.93m3 式中:Qn——间歇式注氮时日注氮量,m3;L 工作面长度,m;H——采、放煤髙度,m; K1——采空区气体置换系数,取2-3;K2——采空区冒落矸石松散系数,取0.8-0.9;K3——工作面推进速度校正系数,如果注氮强度按3000m3/h计算, 那么每日注氮时间为1.256小时加强注氮工作,实现以注氮防火措施 为主要求制氮机每天注氮时间不少于1.3小时,即注氮量不低于 3768.93m3/日以上检测资料由通风队技术员专门收集整理分析,并组 织实施和监督综合防灭火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有关单 位和人员四) 注氮设备我矿制氮设备为AH—GT—1500变压吸附式制氮机, 单台制氮能力为1500m3/h,共有三台同型号设备,配套有四台空压机五) 注氮防灭火注意事项1、氮气源必须稳定可靠2、 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小于97%3、 铺设一条专用的氮气输送管路系统及其附属安全设施。
定期对 输氮管路进行试压检漏4、 利用束管每天检测和安全监控系统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及上隅 角成分变化5、 在工作面上、下隅角设固定的温度观测点,对工作面温度进行 监测6、 注氮期间必须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注氮车间、 井下情况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7、 注氮过程中,工作场所的氧气浓度不得低于18.5%,否则应立 即停止作业撤除人员,同时降低注氮流量或停止注氮8、 每次注氮必须有三人检查管路是否有漏气现象,处理漏气时, 要有3人以上,巡查管路时必须顺风沿管路巡检9、 在注氮过程中,瓦斯检查员要时刻检查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巷 瓦斯和其它气体浓度情况,当浓度不符合规定时,必须撤出工作面和回 风巷内所有工作人员,待气体浓度降至安全浓度以下且稳定30min后, 人员方可再次进入上述地点进行工作10、 班长以上人员、电钳工及工作面内单独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便携 式瓦斯检测报警仪11、 注氮期间与注氮无关的人员不得有进入注氮管路沿线巷道内12、 注氮工作完成后,各工作地点的人员必须将注氮管路阀门关掉13、 注氮管路必须有明显、醒目的标志,防止其他人员误做它用14、 通风队负责在工作面辅运顺槽注氮支管上每隔60米进行一次 标记,当工作面推进至标记时,将注氮支管断开。
15、 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平朔公司相关规定执 行五、注浆防灭火(一)、注浆机理预防性灌浆,就是将水、浆材(粘 土、砂等)按照适当比例,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路送往可 能发生自燃的采空区以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预防性灌浆的作用,一是 隔绝氧气,二是散热浆液进入采空区之后,固体物沉淀下来,充填于 煤壁裂隙中间,能够有效的封堵裂缝漏风;沉淀物包裹遗煤,隔绝了遗 煤与氧气的接触,切断了遗煤氧化的反应过程;而浆水能增加遗煤的外 在水分,抑制氧化过程的放热二) 、注浆方法一般情况下,煤矿所采用的注浆方法有以下三种: 采前注浆、随采随注、采后注浆①采前注浆:即采煤之前对老空区采 区的防止自燃发火的措施,一般用于特厚、易燃煤层;②随采随注:随 着工作面的回采向采空区注浆,一般用于煤层自燃发火期短的工作面; ③采后注浆:利用在密闭墙上预埋的注浆管向采空区注浆我公司所采 用的注浆方法为采后注浆,即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在其主辅顺槽砌 筑永久密闭墙,墙上预留注浆管,需要注浆时,将注浆系统支线管路与 密闭墙上的注浆管连接即可实现注浆注浆方式为间歇式注浆三) 、浆材要求注浆系统所用固体浆材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不 含助燃和可燃、易燃材料;不含催化物质②粒度直径不大于2mm,细小 颗粒(粒度小于1mm)要占到70%——75%。
对于粘土,dW0.1mm颗粒要 占到60%——70%③主要物理指标:相对密度要求一般为2.4——2.8; 塑性指数9——14;胶体混合物浓度(按MgO计)25%——30%;含砂量 25%——30% (粒径在0.5——0.25mm以下)④容易脱水又要有一定的 稳定性一般用于煤矿注浆系统的浆材有粘土、亚粘土,页岩或者粉煤灰 也可以用作注浆根据我矿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的浆材有黄土、粉煤灰, 制浆时水土比例一般为2:1 (体积比),然后每千克浆液中悬浮剂添加量 为1.5—2千克四) 、注浆量计算采后注浆的注浆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采空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