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前日本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特点.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24812139
  • 上传时间:2022-09-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4.75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前日本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特点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 高峡1998年6月,日本的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了关于改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 审议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的精神,文部省于1998年11月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 要领》,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本文围绕日本课程审议会的咨询报告和 文部省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对日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特征及其 意义做些分析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在战后的几十年中,日本大体上每十年就要对《学习指导要领》修订一 次特别是80年代中期的临时教育审议会以后,作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的 重要内容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重视针对日本教育面临的 偏重学历、过度的考试竞争、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教育的划一化和僵化等一系 列问题,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教育应朝着尊重个性的方向改革根据这一指导思 想,日本于1989年对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修订,在小学低年级以综合性更强、 更重视体验学习的《生活课》代替《社会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扩大了选修课 的范围和比重等此后,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将“临教审”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并 于1996年8月发表题为《关于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咨询报告。

      报告指出, 面对今后日益信息化、国际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要注重 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学习、独立思考、判断、行动的能力,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格以及与他人合作的 能力该报告强调,今后日本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 力”,必须使教育由注重灌输知识向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转变因 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现有的学校课程进行改革:1.精简那些容易陷入死记硬 背的内容,严格筛选基础和基本的教育内容,削减课时;2.通过加强课程的弹性 化,改善教学方法,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推进个性化教育;3.加强道德教育, 培养丰富的人格,应重视志愿服务,自然体验等活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体 育运动;4.适应国际理解、信息、环境、志愿服务等综合学习和学习的需要,设 定“综合学习时间”,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根据上述建议,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从1996年8月开始,就课程改革的 方针、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科教育的内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分别 于1997年11月和1998年6月发表了关于教育课程标准改善的中间报告、最终 审议报告。

      文部省根据这些报告,着手修订课程标准,并于1998年11月颁布了 新学习指导要领,拉开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此次课程改革集近十几年来课 程改革之大成,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改革举措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学校教育,是近年来日本教育界着力倡导的一种新 的学校教育观,也是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教育课程审议会的报告指出, 近年来日本青少年发展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表现 为,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学生社会性发展欠缺,社会规范意识低下、自立迟缓, 因而欺负弱小、逃学、暴力等青少年行为问题时有发生,一直未得以解决在身 体健康方面表现为,肥胖儿增多,学生体力和视力下降等尽管根据近年来国际 评价协会的调查结果,日本学生的学力水平还保持了较高的水准,但不能否认在 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过度重视知识灌输教育,缺乏适于不同孩 子学习的课程,部分学生对现行的课程内容不能充分理解,单一的接受型学习, 难以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日本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等而这些现象既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相关,也与目前学校的 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直接相关。

      适合儿童生长和发展,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两大基 本主题也就是说,学校教育不仅要解决一系列自身存在的问题,以适合孩子的 发展,也要面对一系列社会变化和问题,努力通过改革,充实和完善学校教育内 容,以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面对日本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教育课程审议会认为,当前日本学校教育要努力解决以下主要课题1.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社会中,面临着日本出生率降低和进入老年社 会的实际状况,必须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培养青少 年正确的伦理观,促进其社会性发展2.适应国际合作和使日本人能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加强国际理解教 育,在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基础上,提高对不同民族、国家历史和文 化的尊重与理解3.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进展,展开多样的信息和计算机教育,以帮助学生 学会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加深对信息化社会的理解4.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进 一步提高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力依据上述认识,教育课程审议会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任务作了进 一步阐述指出,小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儿童具备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社会成 员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础,具有丰富的人格,在接触自 然、社会、人和文化等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个性,培养自立意识。

      在此 基础上,初中的基本任务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和中学教育的前期,初中教育要 使学生能切实掌握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应具有的知 识、技能和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格,发现、发展自己个性和自立 意识三)课程改革的目标为实现上述义务教育的目标,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确定了此次课程改革 的目标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具有自立于国 际社会的日本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宽松 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基础,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使各个学校能够发挥主动性、 创出有特色的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解决现行课程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过度 的“应试教育”和竞争、评价标准单一、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等;2.要使学生掌握人类永恒(贯穿于各个时代)的价值观,培养其同情心、 正义感、奉献精神及对大自然和美的事物的热爱等,掌握最基本和最基础的内容;3.为使学生灵活地适应社会变化,要使教育从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使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为主的教育,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 其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其个性,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以学校五日制的实施(2002年开始)为契机,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重构 学校的教育内容,要使学校教育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学习,并适合其终 身学习和选择的需要;5.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基本能力和基础内容的学习;要从为学生今后的 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原则出发,严格精选教学内容,转变以知识的量来衡量学生 学力的学力观;6.改善学习指导和评价方法;必须改变从前偏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 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改进从知识的量上评价 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重视对学习过程、学生的优点、可能性和进步状况的评价;7.根据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改善课程管理,发挥地方和学校 的积极性,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编制和实施课程的自主权。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设定“综合学习时间”这是此次课程调整的一个突出特点在1989年设立小学综合课《生活课》 (一、二年级开设,2课时/周)的基础上,新的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 起增加“综合学习时间”(参见表1、表2)文部省在指导要领的总则中指出, 所谓“综合学习时间”不同于某个学科领域,它与各科教学、道德和特别活动相 并列,是学校教育课程的一个开有机组成部分设定综合学习时间的目的是为了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本社会国际化、信息化等新的变化,同时也是为了使学 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有机会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生活能 力和关心社会的态度因此,综合学习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 思考、自己判断、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 会思考,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解决向题和探究活动的态度,明确自己的社 会方向综合学习时间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载体综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国际 理解、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健康教育等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可采用体验大 自然、志愿者活动等社会体验,观察和实验、参观和调查、发表和讨论、制作和 生产活动等体验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也可采用小组学习或跨年龄的集体学 习等多种学习形式。

      文部省还特别指出,在综合学习的具体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上,各地区、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与社区 联手,努力创设和展开符合儿童兴趣和他们关心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方式 要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中小学综合学习的时间总时数为 640—765 节,约 占总课时的8.7%其中小学为430 节,每周为3 课时,约占总课时的8%;初 中为210—335 课时,平均每周为 2—3 课时,约占总课时的 9.3%这一改革 使得原有课程结构的“三板块”(即学科、道德、持别活动)变成了“四板块”(即 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综合学习)表 1、小学课程的构成及教学时数的变化 (单位:节)注:①表中()里的数字为调整前课程计划(1989年颁布)的课时数② 特别活动为班级(会)活动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不在表内•③ 小学一年级一学年为 34周,其余年级为 35周④ “道德”不在学科内表 2、初中课程的构成及教学时数的变化 (单位:节)分类年 级二分类课时总 计各 语文140 (175)105 (140)105 (140)350 (455)社会105 (140)105 (140)85 (70?05)290(367.5)数学105 (105)105 (140)105 (140)315 (385)学 理科105 (105)105 (105)80(105—40)290(332.5)音乐45 (70)35(35—0)35 (35)115(157.5)美术45 (70)35(35—0)35 (35)115(157.5)科 保健体育90 (105)90 (105)90(105—40)270(332.5)技术、家庭70 (70)70 (70)35(70—05)175 (227.5)外语105105105315道德35 (35)35 (35)35 (35)105 (105)特别活动35 (35—0)35(35—0)35(35—0)105(157.5)选修课0—050—5105—65155—80(105—40)(105—10)(140—80)(490)综合学习时间70 (100)70—0570—30210—35学年课时总计980 (1050)980 (1050)980 (1050)初中总计:2940 (3150)注:表中课时总计是按课时上下限的中间值计算的。

      二)削减课时,调整课时比例日本在新的课程方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削减从表1、表2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的总课时数由原来的8935节减为8307节,共减课时628节,其中,小学的总课时数减少了418节,削减比例为7.2%;初中的总课时数减少了210节,削减比例为6.7%义务教育阶段平均每学年 削减课时70节,每周削减课时2节,削减率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