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平詹氏渊源.docx
7页饶平詹氏渊源根据《路史》《姓苑》《姓綦》《姓氏考略》记载,詹姓起源于周朝溯詹氏之源,为黄帝后代;河间衍派,绵延千秋周宣王(姬静),为周朝第 十^一位君主,公元前827年即位妻姓姜,生两子:长子姬宫涅,于公元前781年 继承王位,称周幽王次子文公,封爵于河北河间郡詹城(今天津和沧州之间), 得姓于此文公有四子:华、显、英、礼礼公字尚节,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 年)世袭侯爵,为詹姓始祖礼公妻白氏,生三子:典、芳、茂芳公,字伯宜, 于春秋郑武公时为光禄大夫,妻颜氏,生两子:宇、宙宇公,字嘉世,仕为邑令, 妻杨氏,生三子:绥、绶、缓绶公仕晋桃林之寨,生子嘉,为晋大夫,仕潼关 战国时哲学家詹何,主张『为我』思想,认为『重生』必然[轻利],反对纵欲自盗 的行为思想接近道家十世祖家公,生两子:长笃信、次笃行笃信封为汉醴陵(今湖南省醴陵县) 侯,迁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县)孔家村,生四子:长衍,居河间(今河北省献县东 南);次韶,居河东(今山西省西南部);三桓,四隗,居南阳衍仕周,为司徒,与桓 共返河间;韶公为散骑威远将军,迁河东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隗公于晋 永嘉时,为避战乱迁邓州南阳高义里十八世祖康公,战国时仕秦,为大夫,生两子:荣、华。
二十六世祖临公,汉安帝时为太守,生四子:兴、瑕、何、孚二十七世祖兴公,字嘉諆,汉恒帝时为贤良方正,生子:权瑕为褒州太守, 何为楚州太守,孚为蜀州太守兴公四兄弟同修族谱,公元225年汉尚书李密为之 作世系叙略三十五世祖隗公,生一子:坦,初为晋武帝冼马,后任通明殿金紫大夫基在 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青阳西八里生子静川,静川生三子:长康邦、次敬邦、 三成邦成邦公为岭南桂、广、容、邕诸州承之敬邦公为江、湖二州承之,以及 新安(今浙江省淳安西)诸派承之康邦公,初为太子冼马,后为晋怀义伏波将军, 再为东都太守,为饶、睦、歙、泉、杭、抚、赣诸州之祖,葬在昌邑白马山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战乱动荡,康邦、敬邦、成邦三位先祖,渡江南下,分 居各地,繁衍生息从此,南方才有詹姓康邦公之子良义,为晋侍御将军,迁建 安(今福建建瓯县)崔田良义生两子:兑、允,兑为晋幕府将军兑生三子:志、 诜、谊诜任福州侯,官为县令诜生两子:长宣、次节节生子豪,豪生五子, 分居闽越一带宣生子宏,为南北朝宋孝文帝侍郎,死后同良义公葬在一处宏生 十六子:灌,为录事参军,迁睦州(今浙江淳安县西南)黄河村;参,迁饶州(今 江西波阳县)余干;臻,任学士,为蜀郡太守,居广信(今江西上饶)玉山;和, 派居杭州;俭,迁江陵(今湖北江陵)府邑棠;敬,迁新安,妻沈氏,生二子:文 敉,文粹;文敉,南北朝为梁宣城县令,妻华氏,生子逸民。
彪,迁居高州(今广 东阳江西);爱,迁韶州(今广东曲江西南);长信,迁岩俊;长遽,迁信城;长 贤、长琮、长嗣同迁武夷四十六世祖逸民公,生于南北朝,隐居不仕妻窦氏,生两子:长大公,次三公,迁居 徽州诸邑大公,讳初字符载,号黄隐,生于南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为 东阳(今浙江金华)郡守,有治绩因文帝废除郡制,于隋大业二年(606年)隐 居徽州(今安徽歙县);为避战乱迁至婺北庐源为开基江南(今江西省婺源县)始 祖黄隐公后裔第40代孙詹天佑(1861 — 1919),号眷诚,字达朝,为茶商詹兴洪 之子,出生在广东南海,祖籍江西婺源同治十一年(1872年)考取清政府“幼童 出洋预备班”,被选送赴美国留学,经小学、中学,光绪七年(1881年)以优异的 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工程学土木建筑专业,是我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同年回国效 力设计并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一一京张铁路(今京包线北京至张家口 段),因地制宜应用“人”字线路,降低坡度,并采用“竖井施工法”开挖隧道, 缩短工期培养了我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尊为中国铁路之父协助孙中山先生编 制《建国方略》实业计划,提出全国总体铁路修建方案詹天佑时任国民政府交通 部总长,逝世后墓葬北京万泉庄。
为纪念他的功绩,1982年5月铁道部将其墓及夫 人谭菊珍的骨灰,一并迁至八达岭下青龙桥火车站安葬,并设立詹天佑纪念馆,馆 前立着他的全身铜像其事迹拍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詹天佑)建于1912年的武 汉詹天佑故居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激励后人,1993年国家科委(科技部) 批准设立詹天佑铁路科技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其土木工 程科技奖是我国土木工程界最高荣誉奖,2006年定为每年评选一次四十八世祖飞公,字鹏远,生于唐高祖一年(618年),唐显庆时为万载(今 江西万载县)县令,以德化民;妻胡氏,生两子:长伯高,次伯英伯高公,字仲 嵩,生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富甲一邑;妻胡氏生三子:长云岳,次云烟,俱 迁庆阳;三云气,迁龙尾云岳公,讳善,字世美,生于唐中宗神龙丙午年(706 年),为万年(今江西万年县)邑令,以德化民,葬于庐源下村中巷;妻胡氏,生 子诚遇五^一世祖诚遇公,号不推,生于唐开元廿八年(740年),大历十二年(777 年)授歙州参军;妻汪氏,生两子:谨畴、信谨谨畴公,生于唐德宗一年(780 年),善诗能文,举为府从军;妻陆氏,生三子:迈、进、迅;同迁洛语溪。
五十三世祖迈公,字英才,号令忠,生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仕为杭州刺 史府幕曹,又为抚州刺史;妻余氏,生两子:长必胜,次必明,迁家村庄必胜公, 字公进,谥奉忠,生于唐武宗四年(844年),唐著名忠勇将军,唐僖宗光启三年(887 年),为闽中王潘知牧,后为福州府署先锋兵马使,战死疆场;妻李氏,生两子:长 咏,次谏,迁察关咏公,字以言,号平园,生于唐懿宗七年866年),昭宗壬子年 (892年)任行军总督,光州刺史,作战阵亡;妻汪氏,生五子:长仁敏,次仁美,三 仁谔,四仁昌,五仁瑞,他们迁居衍派今河南黄川、江西、广东、福建等地仁敏 公,字伯愚,号长须,生于五代十国庚午年(910年),为莱州尹,有惠政,民深感戴, 生三子:魁、寿、文稔;仁昌公任军前检点使,生两子:长文增,次文竦文增生 二子:长敦仁,次敦信;文竦生二子:长凝,次言道凝公生两子:长昂,次觉五十八世祖敦仁公,字君泽,生于五代十国后梁干化四年(914年),卒于北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当时战乱,部分先民逐步南迁,尤其是朝中文武官员 纷纷携眷南下敦仁公进入福建泉邑(泉州府)安溪佛寿山,钎文林郎权皇使;公 元955年就任清溪(今安溪县)首任县令,兴农工,倡教育,勤政廉政,功绩显赫。
着有《清隐集》死后南宋朝廷于咸淳八年(1272年),敕赐庙号『灵惠』,授封 『靖惠侯』,其妻授封一品夫人敦仁公是开基福建安溪始祖后其子继任安溪县 令为父子封侯北宋后期,金兵侵犯,军都总管詹度(1074—1126)奋起抵抗,率兵御敌,守卫疆 土金兵渡过黄河,进逼宋都东京(今河南开封),烧杀抢掠,北方百姓蒙受深重 灾难,纷纷迁徙南方,移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等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将 先进文化传播到南方为了生存与发展,先祖们不断向周边山区迁移,扩大巩固势 力范围强化宗族意识,最终形成了今客家地区聚族而居、共井而饮的局面,创造了 颇具特色的土围楼建筑民居文化饶平全县有土围楼655幢,其中饶北客区就有300 幢六十一世祖大任公,生两子:长埋,次祀,从福建宁化石壁村迁往江西广昌 祀生勉勉生二子:长五十郎学传,次六十郎六十四世祖五十郎公讳学传(1101-1189),字成宗,号正锋,二^一岁中举人, 二十二岁会试中进士,出任山东聊城县令执法严明,清正廉洁,深得民心,升任 经略安抚使,政绩卓著,调入朝廷,任中书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夫人刘氏 亦封为一品夫人北宋钦宗丙午年(1126年),社会动荡,公携家人南迁,移居广 东大埔茶阳长窖村,隐居教书为生。
南宋理学家朱熹是他的得意门生学传公死后, 朱熹设坛祭师,并撰写《祭詹侍郎文》与《祭詹淑人文》,寄托对恩师的沉痛悼念 之情学传公是开基粤东、闽西南始祖,育有二子长子五五公黑龙泰,次子五八公白 龙秦;公与刘氏合葬长窖村墓地修葺一新,被大埔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 龙公,妻蓝氏生一子十八郎;裔孙派广东大埔和福建龙岩、永定、上杭、漳州、宁 化、边城、南靖等地白龙公,妻胡氏生一子仁启派大埔六十六世祖仁启公,妻 倪氏,生一子:德延德延公,妻幸氏,生一子二十郎六十八世祖行二十郎公, 讳帝行,号健庵,公生平以孝行着闻,父老传多阴德事,燕翼贻谋,不遗余力;葬在 汤溪白水塘,坟名『金交椅』,路边立碑『詹本(太)祖』为标志,石亭柱上对联: 瑞启饶山画屏罗列云千迭,兆藏白水衣带潆洄玉一湾妻淑裕赖氏,葬在公坟不远 处,坟名『飞凤翼窝』生一子:上弦而今学传公裔孙衍派至闽、粤、台、川等 省以至海外六十九世祖肇熙公,行三五郎,讳上弦,字东潞,号维明,生于南宋景定二年 (1261年),妻张氏、杨氏,张氏生二子:必达、必敬,杨氏生一子:必恭暂住 海阳钱塘(今饶平钱东钱塘村),后迁往汤溪白水塘他有择里之智及裕后之仁, 最后在西瓜园(今饶洋西瓜园村)定居,劈山造宅,开垦田地,是开基饶平的始祖。
宋 授五经博士,器宇恢宏,识见超越,德泽邻里葬在三饶南关外卓屋埔,坟名『金 龟朝北斗』,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立碑为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詹昭榜等宗裔 捐资修建詹氏肇熙公陵园,供后人瞻仰园内建有纪念碑、泰山亭、宜敬亭,大门 冠首联:肇基饶阳忠孝传芳燕翼贻谋绵世泽,熙续台疆耕读垂训象贤卓荦展鹏程; 肇迹河间弓治箕裘会向台疆崇庙貌,熙光海外兰孙桂子曾从饶邑溯渊源泰山亭柱 联:泰业锡光绳祖武,山川毓秀起人文宜敬亭柱联:宜向宗裔宣祖训,敬游故土 感亲情三饶建有詹氏大宗祠『永思堂』堂联:一脉衣冠开宋代,千秋俎豆配饶山七^一世祖淑文公,生于元宁宗壬申年(1332年)时为元末适皇都御极之初, 素有大志,深谋远虑,广置田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投军为归附事,又点充 南京应天府广洋卫后所军职明永乐年间,又点充北京顺天府大兴县无定关第三厢 富户葬在祠西塘背窠,坟名“乌纱帽”妻徽姜邱氏,葬在水口癞狸山,坟名『鳄 鱼朝天』;1998年宗亲捐资重新修墓立碑,肇熙公后裔第22代孙詹顺之先生为之 作坟联:鳄出河涧贻谋远,鱼跃环球绍述长;群峰俯首皆朝祖,一水潆洄自顾宗; 千秋仰懿范,万世聆徽音生四子:伯玉,伯珪,伯善,伯玳。
派新丰,东瓜园, 石楼,坎下,瓜园寨,陈坑,金场继娶朱氏,再娶孔氏,派北京大兴开饶始祖肇熙公之后人丁渐多,其曾孙有二十多名,除伯玉公兄弟之外,还有: 伯盛、伯和、伯文、伯用、伯应、伯保、伯美、伯政、淑和、淑可、淑璋、淑美、 洪保、世保、长六、五六、季孙、季景、季螺、景荣、宗亮、叔旺等必敬公、必 恭公后裔派大埔背等地,其后迁台湾明朝初期以后,蕃衍较快,人口激增,为适 应生存,从七十三世祖(宗辈)开始,裔孙们沿黄冈河两岸迁移到陈坑,茂芝,上 善,新丰,九村,建饶,三饶就近迁到游凤岗,石坑里,名扬楼,岗下,盘石楼, 大埔背,安福堂等地明中期至清初年,七十五世祖之后的裔孙迁到澄海,潮安, 揭阳,潮阳,普宁,惠来,丰顺,台湾,四川等地繁衍生息此前,我祖未有辈序,因人口日益俱增,岁岁其昌,宗支莫辨,上下难分七 十二世祖伯珪公撰写廿字作为他儿子开始的辈序: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时来 名其显,昭得益前勋从此,叔孙有序,尊卑自明伯善公裔孙八十三世祖肯构公, 清乾隆丙寅年(1746年),在编写詹氏族谱时,他续作辈序廿字:皇朝滋雨露,贤 路裕经纶;奕祀尊庭训,天申福自均为族人所赞赏伯珪公裔孙八十九世祖培勋 公,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续撰詹氏辈序四十字,为海内外裔孙认可。
其诗云: 兴周崇祖业,振展炳乾坤博士书香绍,才猷喜冠群章成期世笃,品立迪维勤运际 昌明会,纲常万载循七十二世祖伯玉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