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我国高校化债后的债务管理问题的探讨】-政府债政府债务限额.docx
6页对我国高校化债后的债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政府债政府债务限额 【摘要】高校担负巨额债务的压力下,政府提出了化债政策化债工作的展开直接减少了高校还本付息的压力,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维护高校的稳定本文通过简单分析债务形成的原因,针对化债工作开展的现状,简单提出了一些高校化债后债务管理的对策,希望高校采取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措施,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化债;债务管理;对策 我国高校巨额负债的形成是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逐渐形成的大力征地、新建盖楼,高校向银行的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发展,但远远超出高校实际还款的承受能力巨额债务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桎梏,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只有化解债务问题或者把债务化解到合理范围内,才能轻装上阵,更好的发展 1.化债工作开展的原因及现状 1999年随着史无前例的扩招,各个高校为了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利用贷款的补充,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区建设许多高校当初在举债发展时,并未对贷款的风险意识有足够的认识,也没对自身的还债能力和可行性做充分的论证,就盲目增加基建项目,使银行贷款的规模过大,过多贷款利息的支付造成高校流动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事业发展。
从2010年起,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化债的相关政策,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化解高校债务负担,大幅度降低高校债务规模国家提出政府以奖补支持,高校自身主体统筹,逐步缩小债务空间,强力清除高校的历史账务问题 以陕西省为例,2010年初,陕西40所省属高校共负债102.68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银行贷款2011年,省政府安排16.5亿元的专项资金,并统筹高校自筹资金等资源,支持高校化债争取在2015年前,基本完成债务化解工作 2.化解债务对高校的意义 化解债务对高校意义重大,着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高校还本付息压力减小,有利于其健康稳定发展 高校化债前面临的是还本付息压力的急剧加大、财务风险的不断增高,有的高校收来的学费基本用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债务问题成为各高校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制约着我国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使高校从一个借新账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跳出来,使高校还本付息的压力减小,轻松健康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还清历史旧账中央到地方的资金奖补政策,对偿债能力较弱的地方高校尤为重要,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所以要积极配合化债工作,明确高校是化债工作的责任主体,坚持从实际出发,争取尽快解决债务问题。
2.2化解债务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化债问题解决,高校的工作重点就不再是还本付息、解决债务,而是集中精力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学校举债征地,新建高楼,适应扩招,却忽略了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使得生均教育投入不达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教学用图书、教学媒体等设施是教学资源,教师也是教学资源,只有一流的教师资源,才能办好一流的教育化解债务,高校可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改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重视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为教育创造一个更完善的环境 2.3化解债务是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长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高校的形象是稳定的、积极的、和谐的,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新生力量,它的作用毋庸置疑,只有高校稳定,师生员工才能更好地学习进步高校的声誉就如同产品的品牌一样重要,如果负担着巨额债务,会让学生及家长担心债务是否最终会由他们来承担所以高校要解决高额负债的状况,消除不利于和谐校园发展的因素,建立和维护对社会的正面印象 3.高校化债后加强债务管理的对策 3.1合理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高校在编制各部门及专项项目预算时,要合理可行,严格贯彻执行。
按定额、按标准、按需求实事求是细化编制,对招待费、会务费、差旅费等实行目标控管、限额包干预算一经批准确定,财务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对预算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控制,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为了保证预算的执行,审计部门要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加以监督,加强分析超预算项目的原因,在下一年度编制预算工作中,继续完善健全预算工作 3.2控制学校支出,建立节约风气 随着电子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要加强对教职员工培训、调研,与之同时,教学环境及实验设施也要改善为了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水、电、气的开支也占学校日常开支的相当大比例,这些支出都不可忽略高校化债后,各部门应合理安排,严格控制行政办公费用的支出,依照化债工作养成的勤俭的好习惯,建立良好的节约型校园风气在目前办公条件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合理减少复印、打印等办公支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招待支出和会议,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另外,有些高校管理行政机构庞大,一线教师却非常缺少,行政管理人员冗余,教育经费中人员管理费用支出过大引进人才有利于教学、科研的提高,但人才的浪废或者未达到合理的使用,这都会使高校支出加大。
3.3利用学校资源,拓宽新的筹资渠道 高校可打破传统的筹资渠道,利用学校资源,通过开展自考、短期培训班等办学形式筹措更多资金,也可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投资和捐赠,多渠道多形式积聚教育资金及资产的累计;高校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高校要规范国有资产立项审批程序和统筹管理工作,防止资产流失,逐步提高管理队伍专业水平,推动高校财务资产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支持高校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 3.4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在高校内部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风险较大项目的财务活动,先进行严格稳健的论证后再具体实施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早察觉财务状况恶化的苗头,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萌芽状态时及时预防,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项目进展的因素高校如果今后有贷款项目,要严格审核,存在风险隐患的,一定要慎重 我国高校化债工作是学校减轻债务的最佳契机,是高校扩招之后,对中国高等教育影响深远的又一件大事化债工作完成后应勤俭办学,量入为出,高校的财务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基于贷款效益分析的高校化债方案[J].高等教育研究,2012(05). [2]弭元英.我国高校负债风险的成因及化解策略[J].经济纵横,2008(08). [3]李强.高校贷款风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18). 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