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艺术-明代戏曲.ppt

54页
  • 卖家[上传人]:woxinch****an2018
  • 文档编号:45545398
  • 上传时间:2018-06-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1M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 明代杂剧流变 第二节 明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三节 汤显祖和《牡丹亭》第一节 明代杂剧流变一、明初剧作家的杂剧创作他们所创作的杂剧总体上几乎都是 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代表 作家有朱权和朱有燉 朱权:《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 朱有燉:《香囊怨》• 二、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从创作倾向上看,中后期杂剧打破了 前期杂剧风花雪月、伦理教化和神仙 道化的偏狭局面,题材不断拓宽,思 想逐渐深化,出现了不少张扬个性、 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和伦理反思剧;从艺术体制上看,中后期的杂剧大都 是南北合套或者纯为南杂剧,北杂剧的 纯北曲体式从总体上看已经终结;从艺术成就上看,明代中后期的部分作品 可以称之为传世之作,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王九思:《杜甫游春》 康海:《中山狼》 徐复柞:《一文钱》 王衡:《郁轮袍》 吕天成:《齐东绝倒》 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 》 冯惟敏;《僧尼共犯》徐 渭清代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而齐白石说:“恨不早生300年,为青藤 磨墨理纸 徐渭的杂剧代表作《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第二节 明传奇的发展与繁荣一、明初传奇概述明初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如 《五伦全备记》、 《香囊记》等。

      较少受道 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金印记 》、《千金记》、《连环记》等知名剧作• 二、明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 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王世贞《鸣凤记》:是传奇作品中时事戏的先 锋,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的道路 三、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明代后期的传奇,从剧作精神上看,最为突出 的创作倾向是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 高濂《玉簪记》周朝俊《红梅记》孟称舜《娇红记》 与临川派⒈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和文学思想 ⒉了解《牡丹亭》的剧情 ⒊通过分析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 理解掌握《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⒋掌握《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⒌了解《牡丹亭》的影响汤显祖(1550—1616) 字义 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 西临川人与莎士比亚(1564— 1617)同时青木正儿:“东西曲 坛伟人,同出其时,以一奇也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 屡应会试不第直到万历十一年 34岁时才以第三甲第211位的 排名中了进士万历十九年( 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被 贬广东徐闻汤显祖最早的戏剧作品为万历 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后 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钗记》。

      其余三剧即《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 的晚年,合称《玉茗堂四梦》,也 称《临川四梦》至情”论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 人生而有情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 ——至情:“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 有情人耳……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 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牡丹亭·题词》)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式— —戏曲汤显祖以《牡丹亭》为具体演绎代表的 “至情”论的形成,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密 切相关王阳明“心学”客观上突出了人在道德实 践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 觉醒,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绝对权威之后, 以泰州学派为代表的“王学左派”继承和发 展了阳明心学中积极进步一面,特别是泰州 学派中的颜钧、罗汝芳、李贽等人,更是对 程朱理学“以理制情”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批 判和对抗——汤显祖也是这股怀疑和抗拒程 朱理学思潮中的一员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代表人 物王艮的三传弟子对汤显祖的思想大有启发的人物,还有王学 左派的后期代表、著名的反封建斗士李贽与李贽并列为当时思想界“二大教主”的 达观和尚,与汤显祖有着多年的神交他们的这些思想,对当时束缚人们思想行为 的封建礼教和维护这些礼教的程朱理学形成了 强大的冲击。

      正是在他们这些思想观点的影 响下,汤显祖形成了“至情论”的主张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 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 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 睢阳王收拷谈生也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李仲文故事,见于《太平广记》 卷三一引《法苑珠林》冯孝将事,见《太平广记》卷二 十七引《幽明录》 谈生事,见《太平广记》卷三一 六引《列异传》《牡丹亭》的直接取材,是何大伦《燕居笔 记》卷九所收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西 厢》交胜——张埼《衡曲麈谈》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牡丹亭》足可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为追求爱 情因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 的过程为情而死,揭露了在明代 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 被摧残的事实,为情而生,表达了 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 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近睹分明似俨然, 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 不在梅边在柳边 《惊梦》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戏前半出写游园,后半出为惊梦作者 通过杜丽娘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牢笼的强烈 愿望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表达了以 “情”反“理”的进步思想。

      从情节看,它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而前半出“游园”,杜丽娘受到美好春 光的强烈刺激,因而引起下半出离奇的梦《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就是表现“情” 与“理”的冲突,也就是作为人的自然 本性的爱情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 道德观念的冲突,而在这种冲突中, “情”最终战胜了“理”这正是汤显 祖“至情论”思想的具体演绎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在《牡丹亭》中,汤显祖通过 编织梦和醒、死和生等曲折离奇 的故事情节,来突显理想与现实 、情与理的矛盾冲突 杜丽娘春游后花园时做的梦就 是她对青春和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的反映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 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他日到人家,知书达理,父母光辉 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 嫁”,女儿点点年纪,知道什么是七 情六欲?——杜宝杜丽娘毕竟是一个少女,在她 的内心中不能不滚动着青春的热 流,潜伏在她心底的青春天性和 对美与爱的强烈渴望、追求,也 不是外界的一些条条框框所能束 缚和压抑制住的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 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杜丽娘这种对青春自由和爱情的向往与追 求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只能借 助梦境来实现,于是在梦里,她有了知心可 意的恋人,感受到了两情相悦的幸福正是这一理想的梦境唤醒了杜丽娘全部的 青春意识和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但在现实 世界中,“情”是无力战胜“理”的于是 为了实现对于爱情理想的追求,她最终为情 而亡 在突破了生与死的界限后,杜丽娘终于可以 随心所欲地追求和拥有自己的爱情自由了当她终于和意中人柳梦梅会面私合后,她就 获得了新生梦而不至于死,不足以表现杜丽 娘的精神企望的热切和强烈; 死而不至于复生,也不足以表现 杜丽娘的实际追求的果敢和坚决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手画形容, 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冥莫 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 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 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游园惊梦”后,由一个温顺乖巧的官 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 于献身的深情女郎; 身为鬼魂而仍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 以身相许,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 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 ; 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对历经 劫难、终得团圆之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

      在生生死死的轮回中,杜丽娘的性格经历了三次发展:为什么杜丽娘必须经历一番出生入死、 起死回生的情感历程呢?这是因为作者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 里,要实现正常的爱情理想,要实现个 性的自由解放,几乎是没有现实可能的 然而天地间毕竟还存在着一种超越生死 的男女至情,一种违背理学的人性要求, 这种男女至情和人性要求,是应该也 可以冲破禁锢人性的黑暗现实的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 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 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又侧 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 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 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 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 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 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 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 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 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 落泪1、人物性格的塑造 正面人物: “生生死死为情多”的杜丽娘; 活泼可爱的春香; 痴情又钟情的柳梦梅。

      反面人物: 顽固不化的杜宝; 陈腐迂阔的陈最良2、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 场面,都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 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3、典雅蕴藉的语言特色「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酴醾外 烟丝醉软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 先!〔贴〕成对儿莺燕啊〔合〕闲凝眄,生 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 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 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惟“四梦记”,真堪压倒王、董, 陵轹关、马——陈石鳞《玉茗堂全集序 》有一大批剧作家直接受到了汤显祖的影 响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 格融铸,都刻意模仿汤显祖的剧作,如 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构思奇 幻浪漫的故事情节,语言绮丽,戏曲史 上称之为“玉茗堂派”或者“临川派” 通常认为这批剧作家有吴炳、孟称舜、 洪升和张坚等人新词不让《长生殿》, 幽韵全分玉茗堂知音何在?玉茗堂前刚一派; 色色空空,勘破尘缘一梦中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微云, 地上吹着微风啊!微风吹动了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海洋, 海洋恋着月光。

      啊!这般安详静谧的夜里,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叫我如何再想他》教我如何不想他,可能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如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牡丹亭》的文化意义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 ,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赞 扬了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 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 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