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7 昆明的雨(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4页17 昆明的雨◎文化自信: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学会热爱生活◎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思维能力:把握课文所叙写景、事、人、物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重点)◎审美创造:品味文章“淡而有味”的语言,欣赏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难点)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作家,他爱吃爱玩,在文艺界独树一帜;他还特别重感情,有一个地方让他心心念念了40多年这个地方就是昆明,这个作家就是汪曾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感受雨中的景、物、人、事的美好,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积累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的小说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汪曾祺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在昆明生活7年,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感情。
本文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最有特色也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写成的,表达了作者40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2.目标任务二:初读,感知内容之“散乱”请同学们略读课文(注意文章关键部分,如标题、首末段以及每段关键词句等),时间为3分钟,然后回答问题◎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的语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雨季长,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事?找出相关词句,填写下面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景、物、人、事特点景与物雨季风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①________________多、肥大、浓绿、倒挂着还能开金黄色的花各种菌子种类繁多、味道鲜美火炭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缅桂花/树白色、香/高大、浓绿木香花叶浓密人与事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③④________________淳朴、善良与友人雨中小酌静谧、美好[参考答案] ①仙人掌 ②个大、黑红、味甜 ③戴小花帽、穿绣花鞋、声音娇娇的④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写以上这些内容?这些内容都与雨有联系。
如: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昆明的雨的滋润下,杨梅是又大又黑红的,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娇美的吆喝声也将雨季的空气衬得更加柔和了选取以上这些昆明雨季中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是为了充分体现雨季特点,展现昆明的风土人情师小结:课文篇幅不长,但所叙景、事、物等较多,显出“杂”的特点,这也是散文“形散”的体现3.目标任务三:细读,品味语言之“平淡”◎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像一壶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知甘甜下面,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你认为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的语句或段落,仔细揣摩1)①(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②(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③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大多数作家作品中的比喻句都是华美而艳丽的,而汪曾祺却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或描述这些随处可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事物在文中一次次出现,更易于让普通读者直接感受事物的形象2)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用“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形象地描绘出牛肝菌的颜色、口感和味道,表达出作者对牛肝菌的喜爱之情。
很好吃”这三个字是日常用语,很好地体现了汪老散文平淡、如叙家常的语言特色3)①这种东西也能吃?!②这东西这么好吃?!这两个句子的标点很特别,都用了一个问号和一个叹号,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感情却迥然不同句①反问+感叹,表露出质疑、嫌弃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初见干巴菌丑陋的外形时,内心强烈的质疑和惊讶以及对它的嫌弃和畏惧句②疑问+感叹,表露出惊叹、喜欢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干巴菌的美味的惊喜与惊叹之情追问:如果要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语气词表达作者的情感,你会加什么?(啊?)这种东西也能吃?!(哇!)这东西这么好吃?!(4)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用“戴”“穿”“坐”“吆喝”等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用卖杨梅的苗族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文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画面感5)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把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与昆明的火炭梅进行对比,突出昆明火炭梅的美味,侧面衬托了昆明的雨的滋润,抒发了作者对昆明和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6)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这段环境描写很有意境外面是大雨,院子里是淋湿的绿叶、白花,这样一种氛围里,两个人静静地坐着,给人以宁静、闲适、恬淡之感师小结: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的语言平淡自然,如话家常,却饶有趣味,言有尽而味无穷他最善于用话家常式的口语,以及标点、修饰语等凸显语言特有的格调4.目标任务四:悟情感,体会散文之“神聚”◎本文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结合本文,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的以小见大: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情感的载体,事物零散,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曾祺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形散神聚:本文所叙景、事、物较多,但都围绕着核心,即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回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情感的线索串起当年散点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师补充:全文重点描述昆明雨季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事物,重在表现生活气息,体现作者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美的欣赏,符合作者散文创作的一贯特点。
由画始,至诗终,并且首尾都有“我想念昆明的雨”的心语,不能不说是作者的艺术匠心的表现,这也说明,散文之“散”其实是外形散,而内核严整结束语:汪曾祺先生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能够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以平淡的心对待人生艰难,并且创造了积极的、乐观的、诗意的、美的文学人生也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读汪老的文章,真正体会先生浓烈如火的真情怀三、作业布置阅读提示里说:“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请结合本文和汪曾祺的另外几篇散文《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来分析该特点可从标点、用语、分段、取材、情味等角度进行分析这堂课重在引导学生自读,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以及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在版块设置上,找准时机导读导学,最终使学生获得学习自读课文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