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课时练习二.pdf
2页1 / 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课时练习二 第十一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练习二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 2. 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3. 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巩固 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 提高计算能力 . 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 ,现在我们已经把 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 .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疑问 ? 学生可能回答 : 我知道了在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时 , 可以画图形 , 可以摆小棒或花片 .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录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同学们既有收获 , 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 这很好 , 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 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 .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 相信只要你好好学 , 就会有 收获的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 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 让学生 有点压力 , 努力学习 , 慢慢进步 . 二、探究新知 1. 看图列式 .( 课件出示 : 教材第 49 页第 5 题) (1) 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 有什么相同之处 ? 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 就用加法列式 ; 如果知道总数了 , 问其中一堆 的数量 , 就用减法列式 , 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 量. 试试看 , 能做对吗 ? 学生写好后 , 汇报交流 , 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 (2) 仔细看看第三幅图 , 你发现了什么 ? 图中告诉我们总数是6 人, 能看见 2 人, 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 这就是 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 求另一部分 , 用减法计算 . 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 2 / 2 求另一部分是多少 , 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 用减法计算 . 快试试看 . 新 课标第一 网 点名让学生汇报结果 .( 重点放在前面对此类问题有疑问的学生身上) (3) 看第四幅图 , 谁能给大家讲讲 , 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 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 , 用加法算 . 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 就把这三个数相加 , 用连加计算 . 所以这道题应列式为3+2+5=10. 设计意图 : 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 分析习题 , 突出重点 . 让学生 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 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 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 促使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 口算练习 . 要想算得又快又准, 就要平时多加练习, 形成技能技巧才行. 我们看教材第 48 页第 4 题, 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 比一比 , 看谁是冠军 . 学生做题比赛 , 教师观察学生的计算方法, 适时指导 . 交流结果 .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 , 经过今天的练习 , 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 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 一侧, 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 , 用减法计算 ; 如果物体被分成两份或三份, 就表示求 一共有多少 , 用加法计算 . 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 【教学反思】 重视角色转换 .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退为幕后指导, 由学生自己反 思发现问题 , 再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探究, 进而解决问题 ,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主动性 , 课堂气氛活跃 ,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掌握技巧. 创设民 主、宽松的课堂环境 . 教师适当地把讲解的机会让给学生, 自己退到观众的席位 , 做课堂的驾驭者 , 会觉得其实学生们的讲解很精彩. 学生则会更放得开, 不会拘 束紧张 , 而是个性张扬 , 尽显风采 . 课堂气氛这样民主、宽松、活跃, 知识含量也 是有增无减 ,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