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单元浅易文言文阅读.ppt
37页第3单元 浅易文言文阅读(二)分析综合•真题演练•一、•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今年安徽卷的文言文选文回归 到人物传记,难度并不很大但该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却都超出了高考常见的120个 实词范围不过,考生如果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和推断,不以今律古的话,也还是能 作出正确判断的B项,“款”的词义有“诚恳,恳切”“款式,样式”“钱币,经费 ”“敲,叩”“至,到”“留,止”“缓慢”“服顺,服罪”“条目,事项”“派头 ,架子”“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字”和“书画上的题名”等,文中的“款”使用了“ 款”的本义,可译为“诚恳”“诚心”“真诚”•答案B•5.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种题,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中限定筛选范围的短 语(“惠民业绩”)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相符句②应 属于例行公事,自然还算不上“惠民业绩”;句③是贺兰祥告诫守令的话,属于“惠民之语 ”,而算不上“惠民业绩”;句⑤说的是贺兰祥不随便接受礼物,体现的是他的“清素” 排除掉含有句②③⑤中任何一个或几个的选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答案B•6.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题中四个选项分别概括了原文语段的某 个要点,答题时须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 此类试题常错在对个别词句的理解上A项中,“教自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 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此外,“贺兰祥出身贵族”的说法也有疑问,虽然 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出身一般是就父系而言的,原文里说“ 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因此,说“贺兰祥出身贵族”难免会有 异议•答案A•7.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句(1)最容易 出错的地方是“致”,该词为使动用法,这里的意思是“使……到来”句(2)最容 易出错的地方是“安”,该词为意动用法,这里的意思是“感到安心”句(3)最容 易出错的地方是“行李”,该词为古今异义词,这里的意思是“使者”•参考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后代中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 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 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11岁就死了父亲,他在服丧期间举止都 符合礼仪。
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疼爱虽然常在军队里,但太祖经常多方 聘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太祖 )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贺兰祥17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 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被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 曾参与平定了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 爵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孺又进攻回洛城,把回洛城攻克下来 回朝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爵•大统十四年,朝廷任命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 祥曾经兼理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 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 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 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察看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 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政事吗?”于是命令当地官 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获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 很多古墓,当地有喜欢从事掘墓的习俗,到这时就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他的品性很清廉荆州南与襄阳接壤,西通岷地、蜀地 ,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 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 的节约俭省,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经史典籍作为礼品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 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 并都赏赐给了他•大统十六年,贺兰祥被任命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 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凿渠道引来水源,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 百姓都得到了便利•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被提升为柱国公,又升任为大司马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 与晋公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对于统领军队治理国家的大事,晋公护都 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 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 军趁机攻取了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座城池,把那些地方改为洮州(由朝廷管辖)他 安抚西边(新扩展的)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回朝。
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 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48岁朝廷加给他的谥号为“景”•二、•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识”读zhì,通“帜” ,标志,记号的意思•答案B•3.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③是谭公的事迹,④是说暴方子的性格傲岸, ⑤是说乡民对暴方子的爱戴,排除③④⑤即为全部表现暴方子廉洁的一组•答案A•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 能力B项的说法有误,暴方子并没有担任过知县•答案B•5.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句注意“尚尔”是尚且如此的意 思;“岂”,哪能,或难道的意思;“计”即考虑的意思第(2)句注意“坐”是因 为的意思;“去”在这里是去职,即罢官的意思•参考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暴方子,名式昭,河南滑县人他的祖父名大儒,字超亭,曾经担任江西知县方子以巡检 的官职到江苏听候委用,补员为平望司巡检他刻苦严格要求自己,不是他本分内应得的钱 财,一钱不取即使是他的母亲也不能享受肥甘美味,更不要说他的妻子儿女了当时谭叙 初中丞凭着苏藩的官职处理巡抚的事务,禁止赌博嫖娼禁食鸦片烟。
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 上级公文到了认真奉行,几项弊政最终都根除了谭公嘉许他,举荐几个有才能的守令,方 子也在其中,皇上已经下诏军机处存档记载适逢方子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服丧期满后又 来到江苏,补员为吴县甪头司巡检清白的操守越发坚定,说:“我的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尚 且如此,现在难道会为妻子儿女的温饱之事而考虑吗!”•甪头司位于太湖西山方子穿着布衣踏着草鞋,徜徉于山水间看到先贤祠堂和坟墓,常常 在石头上刻字来标记它又访求山中遗老的诗文集,刊刻它来通行于世办公事的闲暇时光 ,喜欢读史书,《史记》、两《汉》、《三国志》、《晋书》最终都读完全书然而他生性 傲岸,喜欢冒犯上级,因此失去上级的喜欢,最终被弹劾而罢官被罢官后,方子没有粮食 吃,山中人争着拿米送他,不满一月,方子得到了一百多石米,柴薪熟菜相当山中有一个 名叫秦散之的人,为这件事作了《林屋山民馈米图》•等到他回到了滑县,更加贫困•光绪二十年,倭寇犯边,湘抚吴清卿中丞自己请求督师方子高兴地说:“这个举动 是多么伟大啊,我愿意追随他到津门拜谒中丞中丞是吴地人,看到他非常高兴 ,向皇帝上奏章说:“我从前遭父母之丧家居,就听说甪头巡检暴式昭坚持节操,因 为不善于侍奉上官被弹劾,深深为此感到可惜。
请求恢复他原来的官职,交给我使用 得到圣旨:准许方子留营差遣,等到有一点点功劳,就恢复原来的官职方子于 是跟从中丞出山海关•奉官文书到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贪污公款一文钱中丞感叹说:“此人如果担任 牧令,政绩一定有可观的地方!”•第二年,生病,在关外病死,年仅三十多岁,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深深为之惋惜•三、•8.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B、C项)和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D项)的能力,D项“动”在文中是副词,应译为“动不动、常常” •答案D•9.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 、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①是说魏 德深善于为政,从客观的角度也能说明魏德深得人心②魏德深“寻转馆陶长,贵乡 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足见其深得人心③说的是“ 猾人员外郎赵君实”惧怕魏德深,不属于其受百姓拥戴的意思④贵乡父老拥戴魏德 深,才会“诣阙请留德深”⑤馆陶父老同样拥戴魏德深,希望他留下,所以才“以 贵乡文书为诈”⑥写的是持节使者韦霁、杜整裁决的一个结果,不属于群众拥戴魏 德深的意思。
•答案D•10.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 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 解A.概述了魏德深的经历及其在贵乡的为政成就B.在打造兵器这件事上,魏德深 采取的是不同于邻城的做法,称得上是人性化的管理C.“逃窜之徒,归来如市”指 的是那些逃亡他乡的人们,都回来了,人多得像集市里一样选项将“逃窜之徒”的 意思理解错了D.本项具有迷惑性,是个很好的干扰项原文没有提到东都距武阳的 远近,但选项中的其他意思都是正确的,由此可作推断•答案C•11.试题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字顺第(1)句注意元宝藏是个人名,这在该词出现 的频率上可以看得出,还要注意“交结”“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众庶 ”“合”“因”“从而”等词的落实•参考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他的祖父魏冲,在北周为官,担任刑部大夫和建州刺史,于 是把家安在弘农他的父亲魏毗,担任郁林县令德深开始时担任隋文帝的挽郎,后 来历任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等职,因为有才能,调任贵乡县令。
他处理政 务清廉不扰百姓,措施不严厉,但能使社会安定适逢辽东战役,官军征税名目繁多 ,征税的使者来来往往,指令各郡县长官负责征税当时朝廷法度松弛混乱,官吏多 半贪赃受贿,他们横征暴敛,所到之处,百姓都承受不了他们的命令只有魏德深的 这一个县,百姓能互通有无,没有耗尽财力,所需求的东西都能供给,百姓的生产生 活没有受到干扰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多半沦陷,只有贵乡独自保全郡丞元宝 藏收到朝廷诏令抓捕盗贼,但他与盗贼作战,每当失利,就连器械也必定全部丢失, 于是从百姓那里征集,动不动就以军法论处,这样的情形有好几次邻近的县城修造 这些器械时,都是聚集在办公的地方,官吏们交替监督责令,无论白天黑夜都喧闹不 堪,但还是完成不了而魏德深只是分别询问大家各自想承担哪方面的任务,让大家 看怎么方便就怎么修造,官府里很安静,总像是没事一样魏德深只管着负责营造的 官吏,让他们负责修造的器械不得超过其他县,不得让百姓辛劳吃苦然而因为他的 部下各自尽心尽力,所修造的器械又常常是各县中最多的不久魏德深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县的官吏和百姓听说之后,大家在一起谈及此事,都歔欷落泪,语不成声等到 将要赴任时,全城的人都来送他,号泣的人群,把道路都堵塞了。
他到了馆陶,馆陶全境的 百姓,不论老幼,都像是见了父母一样有个奸猾的员外郎赵君实,跟郡丞元宝藏密切勾结 ,前前后后的多任县令,没有哪个不受他指挥的但自从德深来到馆陶县,君实只能躲在家 里,从未敢随便出门那些逃亡他乡的人们,都回来了,人多得像集市里一样贵乡县的父 老乡亲不畏路途艰险,到朝廷去请求让德深留任本县,朝廷有诏书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而馆 陶县的父老又来到郡里提出诉讼,认为贵乡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