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doc
4页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 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 (2)学生直接口答 (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 说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板书设计: 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