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使用技术完全课件下册710章汽车润滑剂的合理使用等.ppt
192页第7章 汽车润滑剂的合理使用7.1 发动机油7.2 车辆齿轮油7.3 汽车油滑脂7.1 发动机油7.1.1 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 车用发动机油使用性能要求,将围绕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达到一定的燃料经济性和环保要求而发展 发动机油的主要作用是润滑、冷却、情净、密封和防蚀发动机油在发动机中的工作条件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 (1) (1) 温度变化大温度变化大发动机油在发动机中工作时,接触到的各润发动机油在发动机中工作时,接触到的各润滑部位温度很高.滑部位温度很高. (2(2) ) 压力高压力高,活塞速度变化大发动机工作时,燃气最高压力,活塞速度变化大发动机工作时,燃气最高压力可达可达5 5~~9 9 MPaMPa,活塞环对气缸的侧压力为,活塞环对气缸的侧压力为2 2 ~~ 3MPa3MPa,活塞裙,活塞裙部对气缸的侧压力为部对气缸的侧压力为1.0 1.0 ~~ 1.2MPa1.2MPa现代发动机的最高转速可现代发动机的最高转速可达达3000 3000 ~~ 6000r/min6000r/min,由于活塞每秒行经,由于活塞每秒行经100 100 ~~ 200200个行程.个行程.活塞平均速度可达活塞平均速度可达10 10 ~~ 15m15m//s s,且活塞在上下止点时速度为,且活塞在上下止点时速度为0 0,活塞在气缸中的速度变化大。
因此摩擦表面难以形成理想的,活塞在气缸中的速度变化大因此摩擦表面难以形成理想的润滑状态,会产生异常磨损和擦伤润滑状态,会产生异常磨损和擦伤潘存云教授研制轴瓦失效实例轴瓦失效实例:潘存云教授研制疲劳点蚀疲劳点蚀 潘存云教授研制表面划伤表面划伤 潘存云教授研制轴瓦磨损轴瓦磨损(3) (3) 发动机零件易腐蚀发动机零件易腐蚀与可燃混合气和燃烧废气与可燃混合气和燃烧废气接触的零件接触的零件( (例如气缸、气缸盖、活塞组等例如气缸、气缸盖、活塞组等) )将受到化将受到化学腐蚀 (4) (4) 发动机油易变质发动机油易变质发动机油的高温氧化、曲轴发动机油的高温氧化、曲轴箱窜气、杂质和沉积物的混入,会促进发动机油劣化箱窜气、杂质和沉积物的混入,会促进发动机油劣化变质 (5) (5) 发动机净化装置的采用使发动机油工作条件恶发动机净化装置的采用使发动机油工作条件恶化当代汽车为适应日趋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在传当代汽车为适应日趋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在传统发动机结构中增加了排气净化装置,例如曲轴箱强统发动机结构中增加了排气净化装置,例如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制通风装置(PCV)(PCV)、废气再循环装置(、废气再循环装置(EGREGR)等。
这)等这些装置使发动机油的工作条件恶化、并对发动机油使些装置使发动机油的工作条件恶化、并对发动机油使用性能级别提出更高的要求用性能级别提出更高的要求闭式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闭式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PCV阀阀) 发动机油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一、良好的润滑性二、良好的低温操作性三、良好的黏温性四、良好的清净分散性五、良好的抗氧性六、良好的抗腐性七、良好的抗泡沫性一、良好的润滑性 在各种条件下,发动机油降低摩擦、减缓磨损和防止金属烧结的能力,叫做发动机油的润滑性 发动机油的黏度和化学性质对发动机零件在不同润滑状态的润滑作用有重要影响• 按照两表面的润滑状况,摩擦分为:按照两表面的润滑状况,摩擦分为: 1)干摩擦)干摩擦----无润滑状态无润滑状态 2))边界摩擦边界摩擦——边界润滑状态边界润滑状态 3)流体摩擦)流体摩擦——流体润滑状态流体润滑状态 4)混合摩擦)混合摩擦——混合润滑状态混合润滑状态 5))薄膜摩擦薄膜摩擦----薄膜润滑状态薄膜润滑状态 一、干摩擦一、干摩擦•不加润滑剂时,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直接接触,这样不加润滑剂时,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直接接触,这样产生的摩擦称为干摩擦产生的摩擦称为干摩擦 (如真空中如真空中)。
二、流体摩擦二、流体摩擦• 当两摩擦表面被流体(液体或气体)完全隔开时,当两摩擦表面被流体(液体或气体)完全隔开时,摩擦表面不会产生金属间的直接摩擦,流体分子摩擦表面不会产生金属间的直接摩擦,流体分子层间的粘剪阻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称为流体层间的粘剪阻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称为流体摩擦三、边界摩擦三、边界摩擦两表面加入润滑油后,在金属两表面加入润滑油后,在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边界膜,它可表面会形成一层边界膜,它可能是物理吸附膜,也可能是化能是物理吸附膜,也可能是化学反应膜学反应膜不满足流体动压形成条件,或不满足流体动压形成条件,或虽有动压力,但压力较低,油虽有动压力,但压力较低,油膜较薄时,在载荷的作用下,膜较薄时,在载荷的作用下,边界膜互相接触,横向剪切力边界膜互相接触,横向剪切力比较弱,这种摩擦状态称为边比较弱,这种摩擦状态称为边界摩擦油性分子吸附在表面油性分子吸附在表面润滑机构——在边界润滑的条件下AW/EP Additives Prevent Metal Contact抗磨损抗磨损/极压极压 添加剂防止金属表面的接触添加剂防止金属表面的接触此时起润滑作用的不再是润滑油的黏度,而完全是润滑油的此时起润滑作用的不再是润滑油的黏度,而完全是润滑油的此时起润滑作用的不再是润滑油的黏度,而完全是润滑油的此时起润滑作用的不再是润滑油的黏度,而完全是润滑油的化学性质,即润滑油的油性和极压性。
化学性质,即润滑油的油性和极压性化学性质,即润滑油的油性和极压性化学性质,即润滑油的油性和极压性四四、薄膜润滑状态、薄膜润滑状态 介于干摩擦和边界摩擦之间,薄膜厚度仅几介于干摩擦和边界摩擦之间,薄膜厚度仅几介于干摩擦和边界摩擦之间,薄膜厚度仅几介于干摩擦和边界摩擦之间,薄膜厚度仅几纳米,在现代精密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纳米,在现代精密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纳米,在现代精密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纳米,在现代精密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五、混合摩擦五、混合摩擦•当动压润滑条件不具备,且边界膜遭破坏时,就当动压润滑条件不具备,且边界膜遭破坏时,就会出现流体摩擦、边界摩擦和干摩擦同时存在的会出现流体摩擦、边界摩擦和干摩擦同时存在的现象,这种摩擦状态称为混合摩擦现象,这种摩擦状态称为混合摩擦当润滑油膜的厚度小于运动副表面粗糙度时,便成为当润滑油膜的厚度小于运动副表面粗糙度时,便成为边界润边界润滑状态滑状态,此时起润滑作用的不再是润滑油的黏度,而完全是,此时起润滑作用的不再是润滑油的黏度,而完全是润滑油的化学性质,即润滑油的油性和极压性润滑油的化学性质,即润滑油的油性和极压性ØØ油性是润滑油在摩擦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性。
油性是润滑油在摩擦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性ØØ极压性是润滑油在摩擦表面的化学反应性质极压性是润滑油在摩擦表面的化学反应性质 发动机油黏度是评定润滑性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边界润发动机油黏度是评定润滑性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边界润滑、主要是油性剂和极压剂起作用,所以发动机油的润滑性滑、主要是油性剂和极压剂起作用,所以发动机油的润滑性还要通过相应的发动机试验来评定还要通过相应的发动机试验来评定二、良好的低温操作性v 从发动机油方面保证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容易起动和可靠供油的性能,叫做发动机油的低温操作性v发动机油黏度随气温降低而增加,因此,使发动机低温起动时转动曲轴的阻力矩增加,曲轴转速下降(图7-1),从而造成发动机起动困难 发动机油黏度增加后,流动困难,供油不足,造成磨损严重v发动机油的低温操作性包括有利于低温起动和降低起动磨损两方面润滑油的黏度润滑油的黏度润滑油的黏度反映了润滑油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润滑油的黏度反映了润滑油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也是内摩擦力大小的标志变形的能力,也是内摩擦力大小的标志 1.低温动力黏度按流体黏度特性流体分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按流体黏度特性流体分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
牛顿流体:牛顿流体:遵循牛顿黏度定律的流体,即切应力与剪切速率遵循牛顿黏度定律的流体,即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流体,叫做牛顿流体;成正比的流体,叫做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不遵循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即切应力与剪切不遵循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即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不成正比的流体,叫做非牛顿流体速率不成正比的流体,叫做非牛顿流体表观黏度:表观黏度:润滑剂在低温状态下为非牛顿流体,其黏度为低润滑剂在低温状态下为非牛顿流体,其黏度为低温动力黏度,也称表观黏度温动力黏度,也称表观黏度低温动力黏度:低温动力黏度:非牛顿流体流动时内部阻力特性的量度,其非牛顿流体流动时内部阻力特性的量度,其值为在规定的剪切速率下,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叫做表观黏度,值为在规定的剪切速率下,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叫做表观黏度,即低温动力黏度即低温动力黏度 低温动力黏度是划分冬用发动机油强度级别的依据之一低温动力黏度是划分冬用发动机油强度级别的依据之一2.边界泵送温度发动机油的边界泵送温度:发动机油的边界泵送温度:能将发动机油连续、能将发动机油连续、充分地供给发动机机油泵入口的最低温度,叫做充分地供给发动机机油泵入口的最低温度,叫做发动机油的边界泵送温度发动机油的边界泵送温度 边界泵送温度是衡量发动机在起动阶段发动边界泵送温度是衡量发动机在起动阶段发动机油是否易于流到机油泵入口并提供足够压力的机油是否易于流到机油泵入口并提供足够压力的性能。
边界泵送温度也是划分冬用发动机油黏度性能边界泵送温度也是划分冬用发动机油黏度级别的依据之一级别的依据之一 发动机油的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按照发动机油的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按照GBGB//T 9271-T 9271-198819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的规定进的规定进行 3 3.倾点.倾点倾点: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能够流动的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叫做倾点最低温度,叫做倾点 同一试样的凝点比倾点略低现行发动机油同一试样的凝点比倾点略低现行发动机油规格均采用倾点作为发动机油低温操作性的评定规格均采用倾点作为发动机油低温操作性的评定指标之一指标之一 油品的倾点测定按油品的倾点测定按GBGB//T 3535T 3535——1983(1991)1983(1991)《《石油倾点测定法石油倾点测定法》》的规定进行的规定进行倾点测定实验指导倾点测定器见图7-2方法概要是,试样经预热后,在规定速度下冷却,每间隔3℃检查一次试样的流动性记录观察到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做为倾点三、良好的黏温性 温度对油品黏度的影响很大。
温度升高,黏度降低;温度对油品黏度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黏度降低;温度降低,黏度升高润滑油这种由于温度升降而改温度降低,黏度升高润滑油这种由于温度升降而改变黏度的性质叫做黏温性变黏度的性质叫做黏温性良好的黏温性良好的黏温性是指油品的是指油品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程度小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程度小 发动机油所接触到的各润滑部位的工作温度差别甚大发动机油所接触到的各润滑部位的工作温度差别甚大因此,就要求发动机油在高温工作时,能保持一定的因此,就要求发动机油在高温工作时,能保持一定的黏度,以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确保润滑效果;而在黏度,以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确保润滑效果;而在低温工作时,黏度又不至变得太大,以维持一定的流低温工作时,黏度又不至变得太大,以维持一定的流动性,使发动机低温时容易起动和减小零件的磨损动性,使发动机低温时容易起动和减小零件的磨损稠化机油:稠化机油:在基础油中加入黏度指数改进剂可提高油在基础油中加入黏度指数改进剂可提高油品的黏温性能同时满足低高温使用要求的发动机油品的黏温性能同时满足低高温使用要求的发动机油叫做多强度发动机油,俗称稠化机油这种发动机油叫做多强度发动机油,俗称稠化机油。
这种发动机油用低黏度的基础油和黏度指数改进剂调配而成,具有用低黏度的基础油和黏度指数改进剂调配而成,具有良好的黏温性良好的黏温性发动机油黏温性的发动机油黏温性的评定指标评定指标是黏度指数是黏度指数黏度数黏度数: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程度与标准油黏度随温度: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程度与标准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程度比较所得的相对值,叫做黏度数黏度指数缩写变化程度比较所得的相对值,叫做黏度数黏度指数缩写为为VIVI((viscosity Indexviscosity Index))越高,即黏温性越好,对于黏度指数小于越高,即黏温性越好,对于黏度指数小于100100的润滑油,黏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按下式计算度指数按下式计算黏度指数的概念可用图黏度指数的概念可用图7-37-3作作具体说明具体说明 把试油与在把试油与在100100℃℃和试油黏度相同,但黏温相和试油黏度相同,但黏温相性截然不同性截然不同( (高标准油高标准油VIVI ==100100;低标准油;低标准油VIVI ==0)0)的两种标准油对比,的两种标准油对比,试油在试油在4040℃℃时的运动黏度越时的运动黏度越接近高标准油,则黏度指数接近高标准油,则黏度指数vVI——黏度指数;vL——黏度指数为0的低标准油在40℃时的运动黏度(该种油在100℃时的运动黏度与试油相同);vU——试油在40℃时的运动黏度;v H——黏度指数为100的高标准油在40℃时的运动黏度(该种油在100℃时的运动黏度与与试油相同)。
v黏度指数可根据GB/T 995-1988《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计算法》或GB/T 2541-1981《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计算表》计算四、良好的清净分散性发动机油的清净分散性:发动机油能抑制积炭、漆膜和油泥生成或将这些沉积物清除的性能,叫做发动机油的清净分散性评定指标:发动机油清净分散性的评定指标是硫酸盐灰分和残炭发动机油的清净分散性主要通过相应的发动机试验来评定1、硫酸盐灰分 硫酸盐灰分是指试样炭化后的残留物用硫酸处理,硫酸盐灰分是指试样炭化后的残留物用硫酸处理,加热至质量恒定时的残留物加热至质量恒定时的残留物硫酸盐灰分可以用来表明新润滑油中已知的含金硫酸盐灰分可以用来表明新润滑油中已知的含金属添加剂的浓度属添加剂的浓度 2、残炭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受热蒸发后剩下的黑色残留物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受热蒸发后剩下的黑色残留物叫做残炭残炭占油品总质量的百分数叫做残炭叫做残炭残炭占油品总质量的百分数叫做残炭值根据残炭量大小,可以大致判断发动机油在发动根据残炭量大小,可以大致判断发动机油在发动机中结炭的倾向机中结炭的倾向五、良好的抗氧性发动机油氧化:发动机油氧化:发动机油与氧相互作用反应生成氧化产发动机油与氧相互作用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过程,叫做发动机油氧化。
物,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过程,叫做发动机油氧化发动机油抗氧性:发动机油抗氧性:发动机油抵抗氧化的能力叫做发动发动机油抵抗氧化的能力叫做发动机油抗氧性机油抗氧性发动机油的氧化是发动机沉积物生成、发动机油变质的前发动机油的氧化是发动机沉积物生成、发动机油变质的前提,因此抗氧性也是发动机油的重要性质提,因此抗氧性也是发动机油的重要性质途径:途径:从油品方面减缓发动机油的氧化变质的主要途径从油品方面减缓发动机油的氧化变质的主要途径有:选择合适的馏分和组成,合理精制;添加抗氧剂或抗有:选择合适的馏分和组成,合理精制;添加抗氧剂或抗氧抗腐剂氧抗腐剂六、良好的抗腐性发动油的抗腐性:发动油的抗腐性:动机油动机油抵抗腐蚀性物质抵抗腐蚀性物质对对金属腐蚀金属腐蚀的能力的能力叫做发动油的抗腐性叫做发动油的抗腐性腐蚀机理:腐蚀机理:金属先与氧化产物金属先与氧化产物( (过氧化物过氧化物) )作用生成金作用生成金属氧化物,接着金属氧化物与有机酸反应生成金属盐属氧化物,接着金属氧化物与有机酸反应生成金属盐提高发动机油抗腐性的途径:提高发动机油抗腐性的途径:加深发动机油的精制程加深发动机油的精制程度,减小酸值,同时要添加抗腐剂。
度,减小酸值,同时要添加抗腐剂发动机油抗腐性的评定指标:发动机油抗腐性的评定指标:是中和值,通过相应的是中和值,通过相应的发动机试验来测定发动机试验来测定中和值:中和值:表示油品在使用期间,经过氧化后酸、碱值的表示油品在使用期间,经过氧化后酸、碱值的相对变化酸值是中和相对变化酸值是中和1g1g试油中的酸性组分所需要氢氧化试油中的酸性组分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碱值是中和钾的毫克数,碱值是中和1g1g试油中的碱性组分所需要的酸试油中的碱性组分所需要的酸量,换算为相当的碱量量,换算为相当的碱量潘存云教授研制潘存云教授研制点蚀点蚀 七、良好的抗泡沫性发动机油的抗泡沫性:发动机油消除泡沫的性质叫做发动机油的抗泡沫性评定指标:发动机油抗泡沫性的评定指标是泡沫性抗泡沫性7.1.2 7.1.2 发动机油的分类和规格发动机油的分类和规格一、发动机油的分类一、发动机油的分类发动机油按使用性能和黏度进行分类发动机油按使用性能和黏度进行分类1 1.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分类.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分类表表7-1 API7-1 API汽油机油的使用性能分类汽油机油的使用性能分类API质量水平SA用于运行条件非常缓和的老式汽油机和柴油机,不含添加剂SB用于中等运行条件下的老式汽油机。
加少量的抗氧剂,具有轻微的抗氧性和抗磨性SC用于1964-1967年生产的汽油机具有清净性和防蚀性SD用于1968-1971年生产的汽油机具有比SC级更好的清净性和防蚀性SE用于1972-1979年生产的汽油机有比SD级更好的清净和防蚀性.并具有高温抗氧化性SF用于1980-1988年生产的汽油机有比SE级更好的抗磨、防蚀、清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SG用于1989-1993年生产的汽油机具有比SF级更好的抗磨、防蚀和清净件SH用于1994年后生产的汽油机具有比SG级更好的抗磨、清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SJ用于1997年后生产的汽油机具有比SH级更好的滑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并具有更长的S系列(SERVICE STATlON CLASSlFICATlON即供应分类v现行的API柴油机油分类见表7-2C系列(COMMERCIAL Classification 工商业分类 2.发动机油的黏度分类 目前执行的是SAEJ300-1987《发动机油黏度分类》(表7—3)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按机油粘度等级分类法将机油质量分类,第一类为单级粘度型,又分为高温环境用型和低温环境用型高温环境用型机油标号有:SAE30、SAE40、SAE50,SAE后标注的数字表示在100摄氏度下机油的粘度,数字越大表明机油粘度越大。
由于这种机油的粘度相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夏季高温下使用,气温越高的地方应选择标号数字较大的产品低温环境用型机油标号有:SAE0W、SAE15W、SAE20W,SAE后的W表示冬季,而数字也表示粘度,数字越小表示粘度越小由于此类型的机油用于冬季低温,粘度低,所以对于温度越低的地区应选用数字越小标号的机油机油粘度越低,发动机的启动转速越大;同时机油的倾点越低,机油就越容易被泵送,可以更快捷的到达润滑部位,缩短发动机经受干摩擦的时间第二类为多级粘度全天候用型:机油标号有:SAE5W-30、SAE15W-40、SAE20W-50这种标号横杠前半部分表示该标号机油所符合的冬季低温粘度性能,横杠后半部分表示符合的夏季高温粘度性能W前的数字越小,表示润滑油在低温时的流动性越好,汽车启动越容易而W后边的数字越大,则表明该机油在高温环境的粘稠性越好,生成的油膜强度更强,这种机油基本可以通用四季二、发动机油的规格v表7-4为我国SF级汽油机油规格7.1.3 发动机油的选择发动机油的选择应兼顾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和黏度级别的发动机油的选择应兼顾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和黏度级别的选择两个方面选择两个方面。
发动机油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主要根据发动机性能、结发动机油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主要根据发动机性能、结构、工作条件和燃料品质构、工作条件和燃料品质一、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一、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汽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汽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1)发动机压缩比、排量、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发动机压缩比、排量、最大功率、最大扭矩, (2)(2)发动机油负荷,即发动机功率发动机油负荷,即发动机功率(kW)(kW)与曲轴箱机油容量与曲轴箱机油容量(L)(L)之比 (3)(3)曲铀箱强制通风、废气再循环等排气净化装置的采用对发动机油的曲铀箱强制通风、废气再循环等排气净化装置的采用对发动机油的影响 (4)(4)城市汽车时开时停等运行工况对生成沉积物和机油氧化的影响等城市汽车时开时停等运行工况对生成沉积物和机油氧化的影响等部分汽油车发动机主要技术特性和要求的汽油机油使用性部分汽油车发动机主要技术特性和要求的汽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见表能级别见表7-57-5表7-5 部分汽油车发动机主要技术特性 和要求的汽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柴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主要根据发动机的平柴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主要根据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活塞平均速度、发动机油负荷、使用均有效压力、活塞平均速度、发动机油负荷、使用条件和轻柴油的硫含量。
条件和轻柴油的硫含量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活塞平均速度等可反映发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活塞平均速度等可反映发动机的强化程度,用强化系数动机的强化程度,用强化系数K Kфф表示对于四冲程柴油机对于四冲程柴油机强化系数与柴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的关系见表强化系数与柴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的关系见表7-67-6部分柴油车发动机的技术特性和要求的柴油机油使部分柴油车发动机的技术特性和要求的柴油机油使用性能级别见表用性能级别见表7-77-7二、黏度级别的选择发动机油黏度级别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气温、工况和发动发动机油黏度级别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气温、工况和发动机的技术状况机的技术状况发动机油的黏度要保证发动机低温易于起动,而走热后又发动机油的黏度要保证发动机低温易于起动,而走热后又能维持足够黏度,保证正常润滑能维持足够黏度,保证正常润滑发动机油黏度级别选择的实例见表发动机油黏度级别选择的实例见表7-87-87.1.4 在用发动机油的更换发动机油使用时间长短,不仅与发动机油使用性能有关.发动机油使用时间长短,不仅与发动机油使用性能有关.还与发动机的技术状况、维修质量有关为减缓发动机油还与发动机的技术状况、维修质量有关。
为减缓发动机油变质,延长换油期,必须的技术措施有变质,延长换油期,必须的技术措施有: : (1)(1)正确选择发动机油正确选择发动机油 (2)(2)认真执行维护作业认真执行维护作业, ,维持汽车良好的技术状况维持汽车良好的技术状况定期换油定期换油: :发动机油的更换要根据车辆的行驶里程发动机油的更换要根据车辆的行驶里程( (或发动或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机的工作时间) )来定,叫做定期换油;来定,叫做定期换油;按质换油按质换油: :也可以根据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来定,叫做按也可以根据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来定,叫做按质换油质换油. .还可以采用在发动机油油质监测下的定期换油还可以采用在发动机油油质监测下的定期换油. .一、定期换油v定期换油是按行驶里程或使用时间对发动机油使用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来确定的换油期与发动机油使用性能级别、发动机技术状况和运行条件有关表7-9 部分汽车发动机油的参考换油里程二、按质换油 两个换油指标所规定的检验项目有关概念大部分在前面已讲述过,对未提到的几个概念说明如下:v1、100℃运动黏度变化率v2、不溶物 用溶剂使悬浮杂质分离、凝聚,随后用离心法可测定出不溶物含量。
v3、碱值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标准滴定溶液滴定1g试油所用的高氯酸量,换算为当量的碱量以mgKOH/g来表示,叫做碱值 v 4、开口闪点 发动机油、车辆齿轮油在其规格中规定了开口闪点石油产品用开口杯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接触火焰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叫做开口闪点100℃运动黏度变化率v100℃运动黏度变化率用下式表示v式中 u1—使用中油的100 ℃运动黏度实测值,mm2/sv u2—新油的100 ℃运动黏度实测值, mm2/s表7-10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表7-11 柴油机油换油指标注:①②③适用于固定式柴油机实验指导 (1) 100(1) 100℃℃运动黏度变化率测定法运动黏度变化率测定法 在用发动机油在用发动机油100100℃℃运动黏度的变化率是通过测定在用发动运动黏度的变化率是通过测定在用发动机油和相应级别的新发动机油的机油和相应级别的新发动机油的100100℃℃运动黏度计算得出的运动黏度计算得出的 (2)(2)水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 水分测定器见图水分测定器见图7-47-4。
以以100g100g在用发动机油与在用发动机油与100mL100mL脱水并脱水并滤清的溶剂汽油或直馏汽油在水分测定器的干燥烧瓶中混合均滤清的溶剂汽油或直馏汽油在水分测定器的干燥烧瓶中混合均匀,接上水分测定器的接受器和冷凝器,按照规定的蒸馏速度匀,接上水分测定器的接受器和冷凝器,按照规定的蒸馏速度加热蒸馏.水和汽油蒸气冷凝后流入接受器;根据接受器底部加热蒸馏.水和汽油蒸气冷凝后流入接受器;根据接受器底部水分的体积计算出试样的水分体积百分含量或质量百分含量水分的体积计算出试样的水分体积百分含量或质量百分含量 (3)(3)开口闪点测定法开口闪点测定法 开口闪点测定按开口闪点测定按GB/T 3536-1983GB/T 3536-1983《《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的规定进行,克利夫兰开口杯仪见(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的规定进行,克利夫兰开口杯仪见图图7-57-5三、油质综合监测下的定期换油 这种方法在规定了发动机油换油期的同时也监测在用油这种方法在规定了发动机油换油期的同时也监测在用油的综合指标,必要时可提前报废润滑油质量。
快速检测有以的综合指标,必要时可提前报废润滑油质量快速检测有以下方法1 1、滤纸斑点试验法、滤纸斑点试验法 典型斑点形态分为典型斑点形态分为3 3个环(图个环(图7-67-6):沉积环、扩散环、油环、):沉积环、扩散环、油环、2 2、油滴斑点色域迹象试验法、油滴斑点色域迹象试验法 正常发动机油的油滴色域迹象由(如图正常发动机油的油滴色域迹象由(如图7-77-7))4 4个圈域组成:油心圈、清个圈域组成:油心圈、清净圈、分散圈、扩散圈净圈、分散圈、扩散圈 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更换发动机油: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更换发动机油: ((1 1)油心圈、洁净圈、分散圈三界限模糊不清,变小变黑时;)油心圈、洁净圈、分散圈三界限模糊不清,变小变黑时; ((2 2)扩散圈变小,蓝色变浅或消失时扩散圈变小,蓝色变浅或消失时3 3.用润滑油质量检测仪测定.用润滑油质量检测仪测定技技 术术 指指 标标 数据显示范围:[0,±99.9]μA重复性误差:≤3%环境温度:-20 ~+70℃整机功耗:≤5W输入电压:220V整机重量:4.5Kg尺寸(mm):285×220×115THY-20CJ油液质量检测仪7.2 车辆齿轮油7.2.1 车辆齿轮油的使用性能车辆齿轮油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车辆齿轮油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一、良好的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一、良好的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 车辆齿轮油的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的评定,除运动黏度指车辆齿轮油的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的评定,除运动黏度指标外,还要通过四球极压试验机或台架试验来评定。
标外,还要通过四球极压试验机或台架试验来评定二、良好的低温操作性和黏温性二、良好的低温操作性和黏温性 车辆齿轮油不但要求车辆齿轮油低温起动性好,而且要求车辆齿轮油不但要求车辆齿轮油低温起动性好,而且要求高温时黏度不能太小,即有良好的黏温性高温时黏度不能太小,即有良好的黏温性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 车辆齿轮油抵抗高温条件下氧化的能力叫做热氧化安定性车辆齿轮油抵抗高温条件下氧化的能力叫做热氧化安定性四、良好的抗腐性和防锈性四、良好的抗腐性和防锈性 在车辆齿轮传动装置的工作条件下.齿轮油防止齿轮、轴在车辆齿轮传动装置的工作条件下.齿轮油防止齿轮、轴承腐蚀和生锈的能力叫做抗腐性和防锈性承腐蚀和生锈的能力叫做抗腐性和防锈性7.2.2 车辆齿轮油的分类和规格一、车辆齿轮油的分类一、车辆齿轮油的分类 车辆齿轮油按使用性能和黏度进行分类车辆齿轮油按使用性能和黏度进行分类 1 1.车辆齿轮油的使用性能分类.车辆齿轮油的使用性能分类 世界上广泛采用美国石油学会世界上广泛采用美国石油学会(API)(API)的车辆齿轮油使用性的车辆齿轮油使用性能分类法.根据其特性和使用要求等划分为能分类法.根据其特性和使用要求等划分为GL-1GL-1、、 GL-2GL-2、、 GL-3GL-3、、GL-4GL-4、、GL-5GL-5和和GL-6GL-6六级六级( (表表7-12)7-12)。
2 2.车辆齿轮油的黏度分类.车辆齿轮油的黏度分类 世界上广泛采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世界上广泛采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SAE)的车辆齿轮油的车辆齿轮油黏度分类法黏度分类法SAE J306—1991SAE J306—1991《《驱动桥和手动变速器润滑油驱动桥和手动变速器润滑油黏度分类黏度分类》》的规定见表的规定见表7-137-13,本标准采用含字母,本标准采用含字母W W和不含字母和不含字母W W的两组黏度等级系列的两组黏度等级系列表表 7-12 车辆齿轮油车辆齿轮油API使用性能分类使用性能分类3 3、、交错轴的齿轮机构蜗轮蜗杆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两轴相交错的斜齿两轴相交错的斜齿 圆柱齿轮机构圆柱齿轮机构交错轴齿轮传动蜗轮传动外啮合直齿轮外啮合直齿轮内啮合直齿轮内啮合直齿轮1 1、、两轴线平行的圆柱齿轮机构直齿轮的啮合内齿轮啮合斜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人字齿圆柱齿轮人字齿圆柱齿轮斜齿轮的啮合人字齿轮啮合2齿轮齿条传动齿轮齿条传动齿轮齿条啮合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2 2、、相交轴齿轮传动圆锥齿轮机构二、车辆齿轮油的规格表表 7-14 重重负负荷荷车车辆辆齿齿轮轮油油接表7.2.3 车辆齿轮油的选泽 与发动机油一样,车辆齿轮油的选择也包括使与发动机油一样,车辆齿轮油的选择也包括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和黏度级别的选择两个方面用性能级别的选择和黏度级别的选择两个方面 一、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一、使用性能级别的选择 一般可按齿轮类型和传动装置的功能来选择车辆齿轮一般可按齿轮类型和传动装置的功能来选择车辆齿轮油的使用性能级别。
油的使用性能级别 为减少用油级别、在汽车各传动装置对齿轮油使用性为减少用油级别、在汽车各传动装置对齿轮油使用性能级别要求相差不太大情况下,可选用同一级别使用性能能级别要求相差不太大情况下,可选用同一级别使用性能的齿轮油部分汽车要求车辆齿轮油的使用性能级别见表的齿轮油部分汽车要求车辆齿轮油的使用性能级别见表7-157-15 二、黏度级别的选择二、黏度级别的选择 车辆齿轮油黏度级别的选择,主要根据最低气温和最车辆齿轮油黏度级别的选择,主要根据最低气温和最高油温,并考虑车辆齿轮油换油周期较长的因素高油温,并考虑车辆齿轮油换油周期较长的因素 车辆齿轮油的黏度应既能保证低温下的车辆起步,又车辆齿轮油的黏度应既能保证低温下的车辆起步,又能满足油温升高后的润滑要求能满足油温升高后的润滑要求表表7-15 部分汽车要求的车辆齿轮使用性部分汽车要求的车辆齿轮使用性能级别能级别7.3 7.3 汽车润滑脂汽车润滑脂v7.3.1 汽车润滑脂的使用性能v组成:润滑脂由基础油、稠化剂和添加物(添加剂和填料)组成;v结构:润滑脂的结构是指润滑脂的稠化剂和基础油组分颗粒的物理排列。
润滑脂是具有结构骨架的两相胶体结构的分散体系,基础油是这种分散体系中的分散介质,稠化剂粒子或纤维构成骨架,即分散相,将基础油保持在骨架中v作用:润滑脂的主要作用是润滑、保护和密封,绝大多数润滑脂用于润滑,称为减摩润滑脂汽车润滑脂的使用性能 考虑润滑脂的结构特件和用脂部位的工作条件,汽车润滑脂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v适当的稠度v良好的低温性v良好的高温性v良好的抗水性v良好的防蚀性v良好的机械安定性v适当的胶体安定性v良好的氧化安定性一、适当的稠度 稠度稠度是指像润滑脂一类的塑性物质在受力作用时抵抗是指像润滑脂一类的塑性物质在受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程度,稠度是塑性的一个特征,它仅是反应润变形的程度,稠度是塑性的一个特征,它仅是反应润滑脂的变形和流动阻力的一个笼统概念滑脂的变形和流动阻力的一个笼统概念 评定润滑脂稠度指标是锥入度评定润滑脂稠度指标是锥入度锥入度锥入度是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标淮锥体沉入是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标淮锥体沉入润滑脂的深度,以润滑脂的深度,以1/10mm1/10mm为单位按测定方法不同按测定方法不同锥入度分为多种:锥入度分为多种: (1)(1)不工作锥入度不工作锥入度 (2)(2)工作锥入度工作锥入度 (3)(3)延长工作锥入度延长工作锥入度 锥入度是润滑脂普遍采用的一项质量指标、具有下列意义: ①以锥入度划分润滑脂稠度级号(表7-16)。
②选用润滑脂须考虑适宜的稠度 ③可用锥入度表示润滑脂的其他性能(如润滑脂机械安定性)二、良好的低温性 在寒冷地区使用的汽车,要求润滑脂仍能保在寒冷地区使用的汽车,要求润滑脂仍能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持良好的润滑性能: 评定指标:评定指标:评定润滑脂低温性指标是相似黏度评定润滑脂低温性指标是相似黏度 相似黏度:相似黏度:润滑脂不是牛顿液体,但仍按牛顿液润滑脂不是牛顿液体,但仍按牛顿液体的黏度概念表示,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剪切速率体的黏度概念表示,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剪切速率下,将润滑脂流动时的切应力量与剪切速率的比下,将润滑脂流动时的切应力量与剪切速率的比值称为润滑脂的相似黏度值称为润滑脂的相似黏度由于润滑脂的相似黏度以温度和剪切速率两个固由于润滑脂的相似黏度以温度和剪切速率两个固定条件为前提,因此对相似黏度要注明这两个前定条件为前提,因此对相似黏度要注明这两个前提条件三、良好的高温性 温度升高,润滑脂变软,使得润滑脂附着性能降低而易于流失另外,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还易使润滑脂的蒸发损失增大、氧化变质和分油现象严重。
高温性好的润滑脂可以在较高的使用温度下保持其附着性能,其变质失效过程也较缓慢 评定指标:评定润滑脂高温性的指标有滴点、蒸发量、漏失量和分油量 滴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润滑脂达到一定流动性的温度叫做滴点四、良好的抗水性润滑脂遇水后抵抗结构和稠度改变的性能叫做润滑脂的抗水性评定指标是水淋流失量五、良好的防蚀性润滑脂的防蚀性是指润滑脂肪止零件锈蚀、腐蚀的性能评定方法:通过防腐蚀性试验、腐蚀试验和测定游离碱六、良好的机械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是指润滑脂在工作条件下抵抗稠度变化的能力评定指标:延长工作锥入度或延长工作锥入度与工作锥入度的差值七、适当的胶体安定性胶体安定性是指润滑脂抵抗温度和压力影响而保持胶体结构的能力、也就是基础油与稠化剂结合的稳定性评定指标是分油量八、良好的氧化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脂在贮存和使用中抵抗氧化的能力7.3.2 汽车润滑脂的分类和规格一、汽车润滑脂的分类和产品标记表7-17 润滑脂按操作条件的分类 润滑脂代号的构成和标记的实例如下 L-X C C H A 2 其中 L——类别(润滑剂); X——组别(润滑脂); C——最低温度(-30℃); C——最高温度(120 ℃); H——水污染(经受水洗、淡水能防锈); A——极压性(非极压型脂); 2——数字(稠废等级,2号)二、汽车润滑脂的规格表7-18 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7.3.3 汽车润滑脂的选择v 润滑脂规格的选择包括润滑脂品种(即使用性能)和稠度级号的选择。
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温度、转速、负荷、工作环境和供脂方式等v 汽车润滑脂品种的选择见表7-19表7-19 汽车润滑脂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钙基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适于潮湿和与水接触的部件润滑,拖拉机水中作业使用的应是钙基润滑脂,它同时可起到密封作用钙剂润滑脂使用温度一般在70℃以下为宜,且主要用于中、低速运动部件钠基润滑脂主要适于在较高环境温度使用,但不适宜潮湿或与水及水蒸气接触的场合钙钠基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和耐高温性能,适于潮湿或高温环境,如汽车、拖拉机的轮毂轴承、万向节或发电机的滚动轴承等,但不适于低温环境,这种润滑脂价格较高,因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作业:1、2、3、4、5、9、13、14第8章 汽车工作液的合理使用8.1 发动机冷却液 8.1.1 发动机冷却液的使用性能 汽车发动机广泛采用强制循环水冷却系,冷却液即为发动机水冷却系中带走高温零件热量的一种工作介质为保证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发动机冷却液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一、冰点低、沸点高¡冰点就是在没有过冷情况下冷却液开始结晶的温度¡沸点是在发动机冷却系与外界大气压相平衡的条件下,冷却液开始沸腾的温度。
二、防腐蚀性好、不损坏汽车有机涂料¡为使发动机冷却液有良好的防腐性,要保持冷却液呈碱性状态;¡发动机冷却液是一种化学物质的调和物,在加注中很容易接触到汽车的有机涂料层,就要求发动机冷却液对汽车有机涂料不能有不良影响三、不易产生水垢、抗泡沫性好¡ 水垢对发动机冷却系的散热强度影响很大;¡ 发动机冷却液如果产生过多的泡沫,不仅会降低传热效率、加剧气蚀.而且会造成冷却液溢流8.1.2 发动机冷却液的规格¡ 目前,汽车广泛使用的冷却液是用乙二醇或丙二醇等化学物质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液,还要加入腐蚀剂、清洁剂、阻垢剂和着色剂等添加剂¡国外典型的发动机冷却液规格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订的¡我国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现行执行标准是SH 0521-1999《汽车及轻负荷发动机用乙醇型冷却液》¡冷却液按冰点分为-25号、-30号、-35号、-40号、-45号和-50号六个品牌防冻剂的种类 ¡汽车防冻剂的种类很多,像无机物中的氯化钙(CaCl2)、有机物中的甲醇(CH3OH)、乙醇(C2H5OH,俗名酒精)、乙二醇(C2H4(OH)2,俗名甜醇)、丙三醇(C3H5(OH)3,俗名甘油)、润滑油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砂糖、蜂蜜等,都可作为防冻液的母液,在加入适量纯净软水(不含或少量含有钙、镁离子的水,如蒸馏水、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等,其水质的总硬度成分浓度在0-30ppm之间)后,即可成为一般意义上的防冻液。
¡目前世界各国车厂大多采用以乙醇、乙二醇或丙三醇为母液的汽车防冻液,其中尤以乙二醇型防冻液使用居多现在我国进口的汽车,绝大多数都采用乙二醇型防冻液¡乙二醇型防冻液采用乙二醇与软水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纯净的乙二醇是无色、粘稠而有甜味的液体;乙二醇比水重,易溶于水和乙醇乙二醇的冰点为12.5℃,沸点则高达197℃其优点是配兑容易、溶液不易挥发、使用安全可靠其缺点是当乙二醇的百分比浓度过低时,其对机件的腐蚀性就会增加因而一般乙二醇型防冻液都会添加一定比例的防锈剂,以达到防锈除垢的作用 防冻液使用应注意的事项◆虽然乙二醇本身并无毒性,但由于防锈剂等物质的存在,使防冻液也带有了一定的毒性,故车主应将防冻液储存在儿童不能触及到的专用容器中◆加注防冻剂时还需注意不能让防冻剂溅在车漆上,因为它会损伤漆膜;还要注意不能让防冻剂溢流到高温状态下的发动机零件上,以免引起燃烧 ◆为了安全起见,车主在自行加注发动机冷却液和防冻剂时,应让发动机处于冷机状态这样,不但加液量准确,而且更为安全 ◆不少车主为了减少防冻剂的挥发,有在夏季把发动机防冻液放出后储存起来的习惯,其实这样做弊多利少因为没有了防冻液,冷却水中就没有了防腐剂,这样就很容易使水箱生锈并堵塞水路,导致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
使用要素¡实践证明,防冻剂在冷却液中加注比例的增加会降低后者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加上汽车防冻液还存在着抗冻能力的临界点,故防冻剂在冷却液中的百分比浓度最大不能超过60%,也即应该把最大抗冻能力控制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上不然,若一味追求汽车的抗冻能力,会使发动机的冷却效果骤降,最后反而伤及汽车¡目前国产的桑塔纳、别克和金杯等系列车型的冷却液中都加注乙二醇防冻剂,其中桑塔纳车型采用代号G11的添加剂,其最大抗冻能力达到-40℃;¡别克车型专用的DEX-COOL冷却液,其防冻能力达到-37℃;¡金杯客车的冷却液中含有F35防冻剂,其中乙二醇与软水的体积各占50%,它的防冻能力达到-35℃8.1.3 发动机冷却液的选用 发动机冷却液的选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发动机冷却液的冰点要低于环境最低气温10℃左右 (2)按发动机的负荷性质选择汽车制造厂要求的发动机冷却液 (3)对浓缩液进行稀释时应使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4)经常检查发动机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和冷却系的密封性 (5)按制造厂规定的发动机冷却液更换周期更换但应经常注意发动机冷却液的颜色、气味等是否有变化 (6)不同厂家、不同牌号的发动机冷却液不能混用。
(7)发动机冷却液的性能既防冻又防沸8.2 8.2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汽车自动变速器油8.2.1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使用性能v 由于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以液力和液压为基础,因此汽车自动变速器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是一种多功能(传递和改变转矩,实现控制、润滑及冷却等作用)的工作液,它对自动变速器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v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一、适当的黏度和良好的黏温性v黏度过小,不易形成油膜,会加剧零件磨损,并使执行机构的油压降低,从而出现换挡不正常等故障v黏度过大,流动性差,使发动机起动后,油液供至各控制阀、执行机构的时间延迟,造成换挡滞后时间增加,严重时可能引起离合器打滑或烧结汽车自动变速器油应具有使用性能二、良好的摩擦特性v动摩擦系数对转矩传递和换档时间有明显影响,过小会影响传递功率和使离合器打滑,并使换挡时间延长v静摩擦系数过大,会使换挡后期转矩急剧增大,发出异响、使换挡过程恶化v自动变速器油的摩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由被称作摩擦改进剂的添加剂所决定的三、良好的抗热氧化性v汽车在苛刻条件下远行时,自动变速器的油温可达到150—170℃。
四、良好的抗磨性v为使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机构的齿轮及轴承和油泵等正常工作,要求自动变速器油应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为此在自动变速器油中加有抗磨剂五、良好的防锈蚀性六、良好的密封材料适应性不应对变速器重的橡胶密封装置产生腐蚀七、良好的抗泡沫性8.2.2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分类和规格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分类和规格一、自动变速器油的分类 国外液力传动油多采用由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和美国石油学会(API)共同提出的PTF (Power Transmission Fluid)使用分类(表8-3)表8-3 液力传动油使用分类二、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规格 仅介绍属于PTF-1类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规格 1.通用汽车公司的DEXRON系列自动变速器油 根据性能的不同分为: DEXRON、 DEXRONⅡ、 DEXRONⅡE、 DEXRONⅢ2.福特汽车公司的MERCON自动变速器油 自1998年起,美国福持汽车公司新开发了MERCON自动变速器油这是一种新的含有摩擦改进剂的自动变速器油3、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企业标准,将汽车自动变速器油分为ATF-Ⅱ(DEXRON Ⅱ)、 ATF-ⅡE(DEXRON ⅡE)、 ATF-Ⅲ(DEXRON Ⅲ)。
8.2.3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选择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选择原则是一定要加注原厂推荐规格自动变速器油以上介绍的仅是国外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典型规格,实际上有些汽车公司常推荐自定的自动变速器油,部分汽车原厂要求的自动速器油规格见表8-5: 表表8-5 部分汽车原厂要求的自动变速器油规格部分汽车原厂要求的自动变速器油规格8.3 汽车制动液 8.3.1 汽车制动液的使用性能 在轿车和轻型汽车上广泛采用液压传动行车制动系,汽车制动液是汽车液压传功制动系所采用的传递压力的工作介质,汽车制动液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一、良好的高温抗气阻性二、适当的运动黏度三、良好的与橡胶配伍性四、良好的抗腐蚀性五、良好的稳定性六、良好的耐寒性七、良好的容水性八、良好的抗氧化性九、良好的润滑性和材料适应性汽车制动液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汽车制动液通常由溶剂、润滑剂(基础聚合物)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溶剂决定制动液的初沸点润滑剂保持制动液的高温黏度和蒸发量,并且使制动液化学稳定性好添加剂能长期保持制动液的物理性质,同时可弥补溶剂、润滑剂所缺少的物理性质必须加入的成分,例如抗氧剂、防锈剂、防腐剂等。
8.3.2 汽车制动液的规格国外典型的汽车制动液标准是:(1)美国联邦政府运输安全部(DOT)制订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这是世界公认的汽车制动液规格的通用标准2)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3)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 4925—1978《机动车制动液》v目前,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动液仍执行FMVSS No116 DOT4和DOT3标准,我国制动液也是参照这一标准进行分级的 现市场上销售的进口制动液 主要有SAE系列、DOT系列、TCL系列和中美合资的 康普顿系列,要求使用进口制动液的车辆可按照此对应关系选用相应等级的国内产品代用 标准用代号品牌外 代用代号品牌用户应尽可能选用标准代号品牌的产品,缺乏时才考虑选用代用品如果推荐的代用品牌也缺乏时,才应选择相应等级的代用品v如北京切诺基原车要求用AMC/吉普/雷诺制动液,没有时选FMVSS No166 DOT3制动液,若DOT3也缺乏时可选SAEJ1703或国产4606代用 8.3.3 汽车制动液的选用汽车制动液使用应注意事项(1)不同规格的制动液不能混用2)防止水分或矿物油混入;(3)制功缸橡胶皮碗不可敞开放置。
4)汽车制动液多以有机溶剂制成,易挥发、易燃因此管理和使用中要注意防火1、谨慎购买制动液(补充)v目前制动液 销售市场比较混乱,质量参差不齐v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有关结果显示,我国汽车制动液抽样合格率仅为41.7%因此,建议用户购买时要谨慎,一要尽可能购买长期为汽车厂提供配套制动液的生产厂家的产品,确保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二要尽量到国有大型销售部门购买,以防假冒伪劣产品v此外,在种类选择上,最好考虑选合成制动液,不要购卖已淘汰的醇型制动液 2、严禁混加制动液v混用制动液,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由于不同种类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添加剂和制造工艺不同,混合后会出现浑浊或沉淀现象,如不注意观察是很难发现的这不仅会大大降低原制动液的性能,而且沉淀颗粒会堵塞管路造成制动失灵的严重后果 3、加强 密封制动液的保管 v汽车制动液,多为有机溶剂制成,易挥发、易燃,因此要远离火源,注意防火防潮,尤其注意防止雨淋日晒、吸水变质v当混入的水分不能完全被制动液溶解时,会沉到制动系统的底部或凹处,使金属产生腐蚀,引起轮缸漏液、污损、异常磨损,而且水分本身凝点高、沸点低,低温时容易结冰,高温时容易气阻,造成制动故障。
8.4 汽车空调制冷剂8.4.1 汽车空调制冷剂的使用性能汽车空调制冷剂的使用性能 制冷剂是在汽车空调系统压缩机中循环,通过膨胀和蒸发吸收热量而产生制冷效应的工质汽车空调制冷剂应具有以下使用性能 (1)汽化潜热大,且易于液化 (2)化学安定性好,不易变质 (3)对金属材料无腐蚀性 (4)与压缩机润滑油、可以任何比例相溶 (5)不燃烧,不爆炸 (6)不破坏大气层,有利于环境保护8.4.2 R134a汽车空调制冷剂l 汽车中调制冷剂最早广泛使用R12(CFC-12),1999年12月26日发布了《关于中国汽车行业新车生产限期停止使用CFC—12汽车空调的通知》的文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汽车必须停止装配以CFC-12为工质的汽车空调器.以HFC—134a(R134a)汽车空调器代之8.4.3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维护 R134a与R12空调制冷系统在结构和维护方面有较大的区别:两者热力性质和系统结构相似,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冷冻油冷冻油是一种与制冷剂相容,能够对压缩机起润滑作用,且化学性质稳定的液体润滑剂。
R12的冷冻油是可溶于R12之中的矿物油R134a的冷冻油一般是用一种叫做PAG或酯类的润滑剂由于这种润滑剂的特殊性,R134a只能在专门与其配套的空调系统中工作因此,凡是车用的R134a空调系统,厂方都会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橡胶管和灌充设备上注明R134a的标志以防误用 注意事项 在一段时间内R134a与R12空调制冷系统将并存,因此在制冷剂选择等方面应防止将两种系统混淆,注意事项如下1)确认汽车是采用哪种制冷剂的空调系统2)NR134a与R12两种制冷剂不能混用3)R12空调制冷系统使用的压缩机润滑油不得用于R134a空调制冷系统中4)R12空调制冷系统使用的干燥剂不得用于R134a空调制冷系统中硅胶与氟石)(5)两种制冷系统中的密封件、橡胶软管、检测仪表和加注工具等不能混用第 9章 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9.1 汽车轮胎的特点 汽车轮胎的作用是:(1)支承汽车总质量产生的重力2)与汽车悬架一起吸收、缓和路面的冲击,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3)保证汽车车轮与路面有良好的附着能力,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汽车轮胎按胎体中帘线排列方向分为普通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
¡轮胎胎体帘布层的帘线呈斜交方向排列(图 9-1)普通斜交轮胎的胎体坚固,胎侧不易损坏在汽车低速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好¡轮胎价格较低其缺点是滚动阻力大,使用寿命短¡轮胎胎体帘布层的帘线相对胎面中心线呈垂直方向排列.子午线轮胎在性能上有以下优点:¡(1)使用寿命长子午线轮胎耐磨性好, 比普通斜交轮胎使用寿命可延长 30%~50%¡(2)滚动阻力小,可节约燃料由于胎冠具有强度较高的带束层,胎面的刚性大,轮胎滚动时弹性变小,滚动阻力比普通斜交轮胎可减小25%~30%油耗可降低 5%~8% ¡(3)承载能力大由于子午线轮胎帘线强度能得到充分利用,能力大,比普通斜交轮胎提高约 14%¡(4)缓冲能力强,附着性能好由于胎侧部分比较柔软,胎体弹性好,能吸收冲击能量,故缓冲能力强9.2汽车轮胎的规格轮辋轮辋¡俗称轮圈,是车轮周边安装轮胎的部件在常见的圆盘式车轮中,它通常与轮盘制成一体,并与挡圈,锁环等附件一起,组成轮辋总成¡轮辋一般都用钢制成一些轿车采用铝合金铸造成的铝轮辋,造型美观,质量轻,散热性好,但是成本较高有的铝轮辋还靠自身的旋转向制动器扇风,安装时要注意方向轮胎的表示方法¡基本反映了欧洲、 美国、日本和我国等对汽车轮胎规格的规定。
一、轿车轮胎规格1 斜交轮胎6.70-13-6PR轮胎名义断面宽度(6.7in)轮辋名义直径(13in)轮胎层级(6层级)¡2 子午线轮胎P 205/75 R 15轿车轮胎代号轮胎名义断面宽度(205mm)轮胎系列(75系列)子午线轮胎代号轮辋名义直径(15in)¡185/70 R 13 86 T负荷指数(最大负荷为5300N)轮胎名义断面宽度(180mm)轮胎系列(70系列)子午线轮胎代号轮辋名义直径(13in)速度级别(最高形式车速为190km/h)二、载货汽车轮胎规格¡1、微型载货汽车普通断面斜交轮胎¡4.50 - 12 ULT轮胎名义断面宽度(4.5in)轮辋名义直径(12in)微型载货汽车轮胎代号2、轻型载货汽车普通断面斜交轮胎6.50 - 15 LT轮胎名义断面宽度(6.5in)轮辋名义直径(15in)轻型载货汽车轮胎代号3、轻型载货汽车普通断面子午线轮胎6.50 - R 15 LT轮胎名义断面宽度(6.5in)轮辋名义直径(15in)轻型载货汽车轮胎代号子午线轮胎代号4、轻型载货汽车斜交公制系列轮胎215/70 - 14 LT轮胎名义断面宽度(215mm)轮辋名义直径(14in)轻型载货汽车轮胎代号轮胎系列(70系列)6、中型、重型载货汽车普通断面斜交轮胎9.00 - 20轮胎名义断面宽度(9in)轮辋名义直径(20in)7、中型、重型载货汽车普通断面子午线轮胎9.00 R 20轮胎名义断面宽度(9in)轮辋名义直径(20in)子午线轮胎代号9.3影响汽车轮胎寿命的使用因素¡ 轮胎的使用性能是以利用压缩空气的性质和内外胎的弹性为基础的。
汽车车轮承受和传递汽车与路面的全部作用力,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复杂的变形 因变形发生摩擦,产生大量内热,使轮胎温度升高,强度降低轮胎的损坏,基本上就是力和热综合作用的结果¡轮胎气压、负荷、汽车行驶速度、气温、道路条件、汽车技术状况、驾驶方法、维修质量和管理技术等因素对轮胎使用寿命影响很大9.3.1轮胎气压¡“ 气压是轮胎的生命”,轮胎气压不同,所承受的负荷就不同 轮胎气压偏离标准是轮胎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尤以气压不足对轮胎的危害最大¡轮胎气压越低,胎侧变形越大,使胎体帘线产生较大的交变应力由于帘线能承受较大的伸张变形,而承受压缩变形的能力较差,故周期性的压缩变形会加速帘线的疲劳破坏9.3.2轮胎负荷¡ 轮胎所承受的最大负荷,设计时已经限定超载时,外胎损坏特点与气压低时类似,胎侧弯曲变形大但轮胎超载时受力和变形状态比气压低时更恶化,因此轮胎的损坏就更加严重 ¡超载的轮胎若碰撞障碍物时,易造成轮胎爆破9.3.3汽车行驶速度和气温高速行驶时胎面与路面摩擦频繁,滑移量大,使胎体温度升高,结果导致轮胎气压增高 ¡汽车高速行驶时,动负荷大,会造成轮胎的损伤尤其在气温和车速均高时 ¡气温对轮胎的使用寿命影响也很大。
轮胎使用寿命会明显缩短,其根本原因是在这种场合下轮胎气压急剧升高9.3.4道路条件¡ 影响轮胎使用寿命的道路因素主要是路面材料和平坦度它们关系到摩擦力和动负荷的大小,由此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轮胎在良好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 负荷的类型主要是静负荷,主要损坏形式是正常磨损¡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由于轮胎动负荷大,轮胎使用寿命缩短的很多9.3.5汽车技术状况¡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 尤其是行驶系不良,会造成轮胎的异常磨损¡轮胎磨损成多边形或波浪形,原因是轮辋变形、轮毂轴承松旷、车轮不平衡和紧急制动频繁等;分析轮胎不正常磨损的现象以及原因有哪些?¡轮胎的中央部分早期磨损:主要原因是充气量过大,使轮胎变形量过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磨损只能由胎面中央部分承担,形成早期磨损;或者较窄轮辋上选用宽轮胎,也会造成中央部分早期磨损¡轮胎两边磨损过大:主要原因是充气量不足,或长期超负荷行驶充气量小或负荷重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大,使轮胎的两边与地面接触参加工作而形成早期磨损¡轮胎的一边磨损量过大:主要原因是前轮定位失准当前轮的外倾角过大时,轮胎的外边形成早期磨损,外倾角过小或没有时,轮胎的内边形成早期磨损。
¡轮胎胎面出现锯齿状磨损:主要原因是前轮定位调整不当或前悬挂系统位置失常、球头松动等,使正常滚动的车轮发生滑动或行驶中车轮定位不断变动而形成轮胎锯齿状磨损¡个别轮胎磨损量大:个别车轮的悬挂系统失常、支承件弯曲或个别车轮不平衡都会造成个别轮胎早期磨损¡轮胎出现斑秃形磨损:在轮胎的个别部位出现斑秃性严重磨损的原因是轮胎平衡性差9.3.6汽车驾驶方法起步过猛使驱动轮上的负荷骤然增加,轮胎与地面发生强烈的摩擦,并易发生滑转现象, 增加轮胎磨损¡紧急制动时, 轮胎由滚动变为滑移, 局部胎面受到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使胎面胶软化而加剧磨损同时在缓冲层和帘布层中产生较大的切应力,会使胎面花纹发生崩裂,胎面胶脱空或胎体脱层¡转弯过急, 使车轮侧向滑移,增加胎面磨损,并使胎侧过度变形,在胎圈部位产生很大应力,可使胎圈破裂,胎体脱层,甚至爆破¡行驶中轮胎碰撞障碍物,使轮胎受到强烈冲击, 引起过度变形, 损坏帘布层9.3.7轮胎的维护质量¡在汽车二级维护中没有将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作为主要内容¡如果将类型、规格、花纹和新旧程度不同的轮胎混装,就会使部分轮胎超载而早期损坏 ¡拆装轮胎时不使用专用工具或拆装方法不当,也会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9.3.8轮胎管理技术¡ 不执行轮胎装运技术要求,轮胎保管条件不良或方法不当,也将引起轮胎早期损坏¡轮胎与矿物油、 酸类物质和化学药品接触,会使橡胶、帘布层遭受腐蚀 保管期间受阳光照射,室温过高或空气过分干燥,会加速轮胎老化;空气中水分过多,轮胎受潮,会使帘布层霉烂变质内胎折叠存放,会产生裂痕外胎堆叠,将引起变形9.4延长汽车轮胎寿命的使用措施¡1、保持轮胎标准气压2、防止轮胎超载¡轮胎的负荷不应超过轮胎的额定负荷在汽车使用过程中不得超载装载要分布均匀,¡保持货物均匀分布,不可质心偏移3、掌握车速,控制胎温¡ 汽车行驶速度与轮胎生热的关系很大, 车速越高, 挠曲变形速度就越快, 轮胎生热量也就越大, 轮胎胎体温度上升至 100℃以上时轮胎会分层、脱空、爆胎¡要求汽车所使用的轮胎应与最高设计车速相适应最大设计车速较高的汽车须选用具有高速特性的轮胎4、保持汽车技术状况良好¡从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的角度出发,汽车维护中要特别注意下列作业:¡(1)前束和外倾角应符合标准¡(2)行车制动器调整良好,不拖滞¡(3)轮毂轴承的间隙调整适当¡(4)轮胎螺母紧固,车轮应平衡¡(5)钢板弹簧的挠度应尽量一致,前后轴应平行。
¡(6)轮毂油封和液压制动轮缸无漏油现象¡(7)车轮总成的横向摆动量和径向跳动量的要求,总质量小于或等于 4.5t的汽车不得大于 5mm,其他车辆不得大于8mm5、正确驾驶¡汽车应起步平稳,加速均匀,选择平坦路面,少用紧急制动6、合理搭配,正确拆装¡原则:⑴ 轮胎必须装配在规定规格的轮辋上⑵同一车轴应装配相同规格、花纹和层级的轮胎;⑶普通斜交轮胎与子午线轮胎在同车上不能混用;⑷轮胎花纹应根据道路条件选择,装配有向花纹轮胎时,花纹“ 人”字尖端的指向要与汽车前进时轮胎旋转方向一致;⑸换装新胎时,应尽量做到整车或同轴同换;⑹为确保行车安全,翻新轮胎不能装在转向轮上;⑺汽车所使用的轮胎应与最大设计车速相适应7强制维护,及时翻新(1)轮胎的磨损:轿车和挂车轮胎的胎冠上花纹深度不得小于 1.6mm;其他汽车转向轮的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 3.2mm,其余轮胎胎冠花纹深度不得小于 1.6mm2)轮胎胎面不得因局部磨损而暴露出轮胎帘布层3)轮胎胎面和胎壁上不得有长度超过25mm 或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轮胎换位由于负荷、驱动形式和道路的影响,汽车各轮胎磨损部位和磨损程度不同,为使全车轮胎磨损均匀,一般应按规定的周期对轮胎进行换位。
轮胎换位的基本方法有循环换位法和交叉换位法两种轮胎翻新¡轮胎翻新是将胎面花纹磨耗超限而胎体尚好的轮胎进行翻新¡轮胎的胎体寿命一般都比胎面寿命长,特别是尼龙胎和钢丝胎,胎体寿命一般都比胎面寿命长4~5 倍,而胎体经济价值占整个外胎经济价值的70% 左右,又加上翻新费用低廉,因此轮胎翻新的经济效益显著8、正确装运,妥善保管¡装运轮胎时,不得与油类、易燃物、 化学腐蚀品等混装,并用篷布遮盖,以免阳光照射或雨淋长途运输必须竖立放置,内胎如无包装,需放在外胎内,并适量充气第十章第十章 汽车公害和控制10.1 汽车排放污染和控制10.1.1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一、汽车排放污染物¡ 汽车排放物是汽车的排气排放物、蒸发排放物和曲轴箱排放物的总称,习惯上指其中的污染物¡ 汽车排放污染物是汽车排放物中污染环境的各种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微粒物(PM)等¡ 一氧化碳: 是燃料中的碳在不完全燃烧下所生成的一种气体¡ 碳氢化合物: 是由碳和氢形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指气缸内的燃料或润滑油未经燃烧,或经分解而生成的碳和氢的化合物以及燃料蒸气。
¡ 氮氧化物:是气缸内的氮在高温下被氧化生成的气体¡ 光化学烟雾: 是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生成的烟雾状物,它是一种强刺激性有害气体的二次污染¡ 微粒物:是排气中各种直径大于0.001µm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称通常包括铅氧化物等重金属化合物、硫酸盐、有机物、烟灰和碳颗粒等¡ 柴油机排气可见污染物:是指柴油机的排烟,即悬浮在柴油机排气流中的微粒和雾状物,它们阻碍光线通过使其变暗,并反射、折射光线 表10-1所示为汽油机与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比较汽油机污染物主要是CO、HC和NOx而柴油机污染物工要是PM和NOx表10-1 汽油机与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比较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有3个排放源(图10-1):¡一是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发动机燃烧废气(俗称尾气);¡二是曲轴箱排放物;¡三是燃料蒸发排放物图10-1 汽油车污染物排放源及其所占比重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1.一氧化碳(CO)的危害 当人们吸入CO后,与人体血红蛋白亲合后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的输氧能力大大降低,使心脏、头脑等器官严重缺氧,引起头晕、恶心、头痛等征状,轻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慢性中毒,严重时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2.碳氢化合物(HC)的危害 HC对人的鼻、眼和呼吸迟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3.氮氧化物的危害 NOx能刺激人眼黏膜,引起结膜炎等疾病,还对呼吸系统有害4.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光化学烟雾刺击人们的眼睛、鼻腔和咽喉,损害农作物5.微粒物的危害 微粒物除对人体呼吸系统有害外,由于微粒物存在孔隙而能粘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等10.1.2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一)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1.一氧化碳¡(1)燃料不完全燃烧;¡(2) CO2和H20在高温时离解2.碳氢化合物¡ (1)由于气缸壁对火焰的冷却作用、缝隙效应,油膜和沉积物对燃油蒸气的吸附作用,使燃料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 (2)出于燃料供给系统的蒸发以及燃烧室等泄漏而产生3氮氧化物¡ (1)混合气在高温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分子氮被氧化为氮氧化物¡(2)燃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分解成低分子氮化物被氧化生成氮氧化物¡(3)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或瞬发N010.1.2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响因素一、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形成一、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形成 1、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 CO是烃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
2、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其来源有三部分 : 排气管——55~65%;曲轴箱通风——20~25%;化油器、油箱蒸发——15~20%二、使用因素对排气二、使用因素对排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1、负荷的影响、负荷的影响负荷——空燃比——影响有害气体1)怠速——全闭,α=0.60~0.88 HC↑ CO↑ 2)小负荷——0~25%开度,α = 0.8~0.9 HC↑ CO↑ 3)中负荷——25~80%开度,α = 0.9~1.1 HC↓ CO↓ NOx↑4)接近满负荷——80~100%,α = 0.8~0.9 CO↑ HC↑NOx↓2、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发动机转速的影响转速——进气,混合气形成、燃烧——排放转速↑ CO↓ HC↓ NOx ↑3、、不稳定工况不稳定工况强制怠速CO↑↑ HC↑↑ 但柴油机已停止供油,无排放4、发动机热工况、发动机热工况冷却水温度提高——缸壁温度↑——HC↓ 30℃~80℃——NO↑ 供油泵温度提高——气阻——HC↑罩下温度提高——充气系数↓——HC↑ CO↑气温低——起动困难——HC↑随温度↑——NOx ↑CO↓¡5、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 车龄↑ HC↑ CO↑¡ ⑴供油系故障 化油器怠速产生变化,HC↑ CO↑¡ 加速泵¡ 空滤器堵塞,CO↑ HC↑¡ 供油提前角↓,HC↓ NOx↓¡ ⑵点火系故障 点火提前角↑ , NOx ↑¡ 点火提前角↓ , NOx↓ ¡ 点火提前角↓↓,HC↓ ¡ ⑶配气相位¡ ⑷积炭10.1.4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一、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1、采用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2、采用燃油蒸发控制系统¡3、采用电控多点燃油喷射系统¡4、采用氧化型催化转化器¡5、采用废气再循环系统¡6、采用高能电子点火和控制系统¡7、采用稀薄燃烧发动机技术¡8、采用多气门、可变配气相位和进气旋流等技术,优化燃烧室¡9、采用三效催化转化器和闭环电控系统¡10、采用车载诊断系统,对汽油车排放控制系统进行自动监控二、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1、采用废气再循环系统¡2、采用电控可变进气涡流技术¡3、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与中冷技术¡4、采用氧化催化转化器¡5、采用四气门结构¡6、发展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电控共轨喷射技术。
¡7、采用可变配气相位技术¡8、采用微粒捕集器§10-2 汽车的噪声汽车的噪声一、发动机噪声来源一、发动机噪声来源 1. 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 燃烧噪声——燃料燃烧而引起的声音 机械噪声——发动机运转而引起的敲击声2. 进排气噪声进排气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仅次于本体噪声与风扇噪声 原因:A 空气声(脉动声)、涡流声 基频噪声,气栓共振声、废气喷柱、冲击 涡流声,气体通过气门产生的涡流 B 幅射声(扩散声)、进排气零件表面辐射 振动引起压力波、机械振动 影响:消声器 、密封、接头紧固3. 风扇噪声风扇噪声——最大噪声源之一最大噪声源之一 空气动力性噪声二、传动系噪声二、传动系噪声 声源:变速器噪声、传动轴、驱动桥噪声 变速器噪声 原因:1、齿轮振动 2、发动机振动传到变速箱 3、轴承声 4、搅油声 影响因素:n n ↑ dB ↑ 共振时达到最大值 p p ↑ dB↑ 结构 变速器形式、档位、制造精度、调整三、轮胎噪声三、轮胎噪声 声源:花纹噪声、道路噪声、弹性振动、风噪声。
1、花纹噪声 2、道路噪声,路面凹凸不平产生的 3、弹性振动 4、风噪声,Va小时可以忽略 影响因素:轮胎花纹 、Va 、P、 Pa四、车身噪音车身和空气的摩擦、冲击产生的风噪音以及路面不平造成的车身震动噪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