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某医院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50页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一、 项目背景 2二、 编制依据 5三、 结论与建议 5第二章 医疗需求分析及建设的必要性 7一、 深圳市病源状况分析 8二、 深圳市患病率发展动态 8三、 医院建设的必要性 9四、 **医院的定位分析 13第三章 工程建设条件 15一、 医院的功能区划 16㈠ 医院功能结构的分析 16㈡ 医院的功能区划 16二、 建设规模与建筑方案 17㈠ 建筑方案的构思 17㈡ 附图 18㈢ 建设规模 181、 医院的设置规模 182、 规划主要指标 193、 建筑总体规划 20三、 环境保护及影响评价 221、 项目建设和运作对环境的影响 232、 环境保护措施 243、 环境影响的评价 24第四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25一、 组织机构 26二、 人力资源配置 29第五章 建设方案及项目计划 32一、 项目概况 33二、 项目实施内容 33三、 本项目的实施方案 34四、 本项目的实施计划 35五、 本项目的招投标 37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9一、 投资估算 40二、 资金筹措与运用 44三、 经济效益分析 45四、 社会效益分析 45五、 综合评价 46第一章 总 论u 项目背景u 编制依据u 结论与建议第一章 总 论一、 项目背景1、 深圳与周边地区经济概况深圳是我国建立最早、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特区,经过20多年的创业,目前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新兴现代化城市。
迄今为止,深圳特区已建成为区域面积约327平方公里,绿化率达到45%,并获得过“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100家来深圳投资,国家各部委和省、市在深圳设立的办事机构已达489个2002年,深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030元,比上年增长6.5%,相当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深圳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趋势如图1-1:图1-1深圳周边地区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地区,面积达4.15万平方公里,其中珠江三角洲整体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无论是工资总额或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国均居首位同时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在未来十年内将有15%的香港人愿意迁居深圳在日常生活方面,深圳已成为香港居民购物、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的度假城2、 深圳人口及收入发展概况截止2002年底,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504.25万人,比上年增长7.6%其中户籍人口139.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7.7%;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8,087元,同比增长了8%;人均消费为18,926元,增长了11%。
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剧增,同比增长达20%具体情况见图1-2和1-3:图1-2图1-33、 深圳医疗卫生状况根据深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医疗卫生服务情况显示为:n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61家,其中医院77家,比上年增加2家;n 各类卫生机构病床12,404张,比上年增设1,245张,增长11%,其中医院病床11,808张,增设1,266张,增长12%;n 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18,615人(执业人员约10,000人),增长8%;n 全市各医疗机构完成门诊、急诊量2,689万人次,增长12%;收治住院病人36万人次,增长19%;病床使用率比上年增长了5%4、 深圳市卫生医疗机构目前存在的问题① 我市卫生资源的增长远远滞后于人口及其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② 我市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未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③ 根据目前我市各医院病床使用率情况,显示我市各大医院已处于病床超负荷状态;④ 现有的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缺少预留和发展空间;⑤ 我市的干部保健基地尚无专用病房,与所承担的保健任务极不相称二、 编制依据1.深圳市卫生局《关于筹建深圳市**医院的函(深卫函[2003]178号)》;2.深圳市规划局:《关于**医院等三项卫生设施选址方案的函(深规土函[2003]419号)》;3.深圳市政府《区域卫生规划2005-2010(深府[2003]59号)》;4.深圳市政府《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5.深圳市政府《国民经济或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深圳市卫生局《卫生机构统计资料汇编》;7.广东省建设厅等《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8.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9.深圳市计划局《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深计投资[2000]362号)》;10.《深圳市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2003年)》。
三、 结论与建议经综合分析深圳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市区人口增长与特区人口西移和各级干部保健的趋势,以及市内现有医疗服务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状况;仅从区域卫生规划角度,以2010年初步可行性研究基准年,拟在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确定的**医院深圳湾填海区选址处,建设一座超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其门诊容量为6,000人次/日;住院床位为2,000张该医院拟建的建筑面积21.95万m2 (不含地下部分),约需占地22万m2,估算总投资额约20亿元人民币其中,建安工程费12.55亿元;医疗设备购置费4亿元;医院数字化建设1亿元;建设管理与其它费用2.45亿元若从社会效益分析,该医院的建成将有助于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市内外民众医疗和干部保健环境,尤其将为福田中心区与南山区之间的大片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就医条件该医院的运行与管理宜选取法人治理结构的院长负责制,服务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非营利医院在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与保健的多种功能建议在进一步功能规划和工程研究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要求,用三至四年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章 医疗需求分析及建设的必要性u 深圳市病源状况分析u 深圳市患病率发展动态u 医院建设的必要性u **医院的定位分析第二章 医疗需求分析及建设的必要性一、 深圳市病源状况分析根据深圳市2002年末的统计,全市各医疗机构完成门诊、急诊量2,689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6万人次,其中内科门诊占总数的20%;由各医院门诊的统计,患病率较高主要是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病等。
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人们在长期的紧张工作中,精神压力大或缺少运动,使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越来越突出;近几年结石病的发病率也成爆发趋势;同时深圳市又是一座移民城市,由于人口的大量和频繁流动,使传染病容易造成流行,进而威胁整个区域人口深圳市经济较发达、交通方便,许多海外、香港、澳门患者可借旅游观光之机,顺便进行健康检查;内地的患者也有借治疗疾病的同时,而在深圳旅游的将会为数不少二、 深圳市患病率发展动态深圳市患病率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就诊人数增长快速在过去的5年中,就诊的人数增长了1.13倍,平均每年增长患者289.25万人据业内人士分析,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深圳总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所诱增周边地区人口的增长;由于地区或地方性疾病,如结石病、肝病和三高指标(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疾病日趋突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保健;人们偏重于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以致于新病种的出现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05年,在深圳就医的患者人数相对2000年将有翻一番的可能性深圳市近5年主要医疗指标或社会医疗需求发展图见如下:图1-3或图1-4综合医疗指标深圳总人口12123综合医疗指标深圳总人口图1-3图1-4三、 医院建设的必要性1、 区域卫生资源分布及其规划的要求深圳是东西走向的带状形态,特区现有总面积327平方公里。
鉴于深圳特区人口重心的西移,且目前福田中心区与南山区之间地段广阔尚无大型综合医院由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根据2003年10月10日市领导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并结合城市规划,确定**医院在红树林西北的深圳湾填海区(即华侨城16号地块)的选址在此建设**医院,必将促进深圳市医疗卫生设施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将有利于改善现有医疗设施的不足和医院住院床位严重不足的状况,也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2、 医疗、保健人数的日益增加■ 广大社会居民人数的增加本医院定性为综合性非营利医院,开设普通门诊和普通病房服务对象面向广大社会居民,包括病人、准病人、亚健康人员飞速增长的人群、居高不下的患病率,以及人们对保健意识的提高,使得现有医院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家大型的带有区域特点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势成必然■ 各级领导保健人数增加我市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干部保健工作,多年来一直没有干部保健专用病房,因此急需在新建医院中留出部分病房作为干部保健专用床位■ 驻深企业数目的增加据统计1998年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45个,1999年达到76个,2000年为79个,2001年增为83个,2003年接近100个;从数字统计上看我市吸引外商投资在逐年增加,外商决定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医疗、保健水平的高低,服务环境和质量的优劣,因此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是我市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来访外宾、港澳台人数的增加自1988年以来,我市经济迅猛发展,已具备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成为国内外游客理想的旅游胜地,到目前为此,我市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其中包括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且随着港澳台通道的开通,深圳与他们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越来越频繁,良好的医疗环境和保健水平势必会吸引他们的到来■ 高消费人群对健康产业的需求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造就了一批有高消费能力的人士收入的增长使得这群有较强支付能力,较高文化层次的人士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日益关注自己的健康,对医疗、保健、康复等都有了特殊的高要求,这为本项目的开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3、 我市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远低于全国水平按2002年末常住人口504.25万计算,我市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2.46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及其助理1.98人,而同期全国城市平均为3.69张和2.32人,分别低于33.3%和14.7%尽管我市人口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大多处于健康较佳时期,但人均资源的递减和工作饱和度的递增显示:除人口年龄构成等客观因素外,我市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若按实际服务人口700多万算,人均卫生资源则更少4、 病床使用率显示,目前我市医院病床已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2002年全市病床使用率为80%,政府医院达到85.4%,四家市级大型医院均超过100%,大大超出全国同期57.4%的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卫生部对三甲医院病床使用率的最高标准。
这显示出我市医院病床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已进入了病床使用率的“高危区”,急需增加以补充多年的欠缺病床的不足一方面将使患者重新面临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常常需要排队等候住院,另一方面,许多医院专科因没有独立病区而影响建设和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病床的超负荷运转,势必造成严重的医疗隐患,如病床必要的消毒、维修得不到保证,走廊加床带来的院内交叉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5、 现有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缺少发展空间目前我市三家市属大型综合性医院和市中医院都人满为患,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床使用率已达117%,超过合理界限(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