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298862149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够把握词的内容,赏析词语言 2.能够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咏月抒怀,早已成为古今中外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中秋之夜,月亮仿佛一面刚刚磨过的铜镜,月亮中的“桂树”婀娜婆娑,如此美妙的景致,作者却希望砍掉月中“桂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又寄寓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这首词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2、背景介绍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

      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作者七年之内,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读准字音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fù)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héng é):被(p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zhuó)去桂婆娑(pó suō),人道是、清光更多2、视频朗读3、读准节奏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4、读出感情5、抽生朗读6、全班齐读四、译读,感知词蕴美1、解释下列词语⑴太常引:词牌名⑵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⑶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⑷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⑸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6)“斫去”句: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2、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五、赏读,感知情感美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金人的势力。

      因为从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以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概括主旨:辛弃疾的这首词,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的苦闷,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的思想情感六、品读,品析艺术美1、思考:“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明确: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2、思考:“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明确: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3、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请作具体简要的分析明确: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诗中展开了奇妙的想像: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 ,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看大好河山,再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4、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明确:作者感叹“白发欺人”,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伤;俯看山河,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萦念;砍去桂树,寓有铲除一切黑暗势力的宏愿5、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明确:上片中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并大胆地对月发问,表达了内心的愤懑愁思,展示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重用的英雄的内心矛盾;下片作者大胆想像,利用一个神话传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和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小结:这首词是作者在自己力主抗金、反对妥协投降的主张得不到采纳,自己又得不到重用的情况下写的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词中的“桂婆娑”应该指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金人的势力六、背读,再享词蕴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中地理】工业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docx 【初中地理】环境保护与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 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世界的地形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视自由+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期末综合复习与检测试题-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政治】让家更美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工业+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地理】农业 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pptx 【初中数学】代数式第1课时代数式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回顾与思考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docx 【初中政治】提高防护能力+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初中政治】友善待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河流流量与水位、流速的关系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pptx 【初中政治】珍惜师生情谊+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pptx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