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万马尔康幅热接触变质带划分.doc
7页1∶25 万马尔康幅热接触变质带划分摘 要: 1∶25 万马尔康幅范围内有多个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体,呈大小不一的岩株或岩基产出,侵入三叠系西康群地层,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边部,发育大量的热接触变质岩,受原岩成分的差异和受烘烤时的温度差异影响,形成不同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在空间上表现出由接触内带到外带递减的接触变质圈(带) ,这种规律性的圈(带)呈环带状产出根据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将角岩化带、斑点板岩带和黑云母角岩带划为绿帘―钠长角岩相;将堇青石角岩带、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和矽线石角岩带划为角闪石角岩相 关键词: 1∶25 万马尔康幅; 热接触变质岩; 变质带; 变质相 1. 序言 热接触变质作用的蚀变岩是重要的找矿有利地段,系统调查、研究热接触变质岩,进行变质相、带划分,对于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б 庖濉?1∶25 万马尔康幅区调(修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系统收集了岩石、构造等方面的资料,为研究区域性的地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质资料支撑 研究区的岩石除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外,其余岩石、地层均已遭受不同程度变质作用的改造本文仅探讨热接触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变质带的划分。
2. 热接触变质岩的岩石类型 区内的岩浆岩分布范围较广,它们与不同围岩接触形成不同的接触变质岩: 斑点板岩:属变质初始阶段的产物,是重结晶作用不完全,残留较多原岩特征的岩石中可出现新生变质矿物雏晶,呈斑点状或变斑晶分布,具板状构造此类岩石多是泥质岩石受热接触,变质程度较低的产物常见有斑点白云质绢云母板岩、斑点粉砂质绢云母板岩、斑点绢云母板岩等 角岩化岩石:一般为岩体外接触带外带的岩石这类岩石原岩主要是泥质、粉砂质沉积岩常见岩石类型有角岩化石英细砂质粉砂岩、角岩化绢云母板岩、角岩化灰质石英粉砂岩、角岩化长石石英中粗砂质细砂岩、角岩化白云质岩屑石英细砂质粉砂岩等 角岩:分布于岩体与围岩接触近岩体的外接触带内带云母角岩:原岩为泥质岩或含杂质泥质岩,经热接触变质作用,泥质原岩蚀变为云母鳞片(多为黑云母) ,有的岩石中可出现少量的变质矿物堇青石常见的岩石类型主要有黑云母角岩、堇青石角岩石榴石黑云母角岩、堇青石黑云母角岩、黑云母方解石堇青石角岩等长英质角岩:原岩为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酸性火山岩等,经热接触变质后,原岩发生重结晶,形成以石英、长石为主要成份的岩石,具典型的角岩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母长英角岩、角闪石长英角岩、石榴石透辉石石英角岩、透辉石角闪石长英角岩、透辉石阳起石长英角岩、黑云母方解石英角岩、黑云母角闪石长英角岩、石榴石黑云母长英角岩、透闪石透辉石长英角岩、透辉石长英角岩、矽线石二云母长英角岩、含电气石矽线石黑云母石英角岩、二云母石英角岩、二云母长英角岩等钙硅酸盐角岩:原岩为钙质泥质岩,变质后形成由透辉石、方柱石、阳起石等所组成的岩石见有透辉石角岩、透闪石角岩、透辉石透闪石角岩、黑云母透闪石角岩等基性角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变质后形成由透辉石、石英等组成的岩石,时含少量黑云母,变质温度低时还可出现阳起石测区见有(石英)阳起石角岩、斜长角闪角岩、角闪斜长角岩、黑云斜长角岩、阳起黑云斜长角岩、透辉斜长角岩、方解斜长透辉角岩等 3. 热接触变质带的划分 区内的热接触变质岩在空间分布上与岩体密切相伴,呈环带状展布于岩体周围,形成宽度不等的接触变质圈(带) 最窄数米,最宽可达几公里,岩体从内向外由于温度的逐渐降低而自然构成渐进变质带(表 1) ,现将区内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的热接触变质带的分带情况介绍如下:3.1 老君沟复式岩体热接触变质带 岩体侵入三叠系侏倭组和杂谷脑组,根据理县孟通沟老雅寨沟剖面将其从外到内依次划分为: ①黑云母角岩带:本带较窄,呈俘虏体在岩体中,以黑云母长英角岩为代表。
②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宽约 12km,以透闪长英角岩、透辉长英角岩、透辉透闪角页岩、透闪角页岩等为代表 3.2 四姑娘山复式岩体热接触变质岩 岩体侵入三叠系侏倭组和杂谷脑组,根据理县毕棚沟剖面将其从外到内依次划分为: ①斑点板岩带:该带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斑点板岩、角岩化钙质粉砂岩、角岩化钙质石英细砂岩等,宽约 200 余米 ②黑云母角岩带:该带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角岩、黑云阳起长英角岩、二云角岩等宽约 2km ③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出现特征变质矿物透辉石、透闪石岩石类型有透辉钾长石英角岩、黝帘透辉钾长石英角岩、透辉长英角岩、阳起透辉长英角岩等宽约3.7km 3.3 小金县彭家沟岩体热接触变质带 岩体侵入三叠系侏倭组,根据彭家沟剖面将从外到内依次划分为: ①斑点板岩带:板岩和绢云板岩受轻微热力影响而形成斑点宽约 200 米 ②黑云母角岩带: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角岩、绿泥黑云角岩宽约 300m ③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主要岩石类型有黝帘透辉角岩、透辉长英角岩、黝帘透闪角岩本带宽约 450m 3.4 可尔因岩体热接触变质带 该岩体在区内少量出露,岩体侵入三叠系侏倭组和杂谷脑组,向西延伸到邻区 1∶25 万炉霍幅,接触变质带宽从百余米至四五公里,从外到内依次分为: ①黑云母角岩带:以二云母石英角岩、黑云母长英角岩、黑云母二长角岩、黑云母阳起石长英角岩等为代表。
宽 1.5km~4km ②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以透辉石长英角岩、透辉石阳起石长英角岩、透辉石角岩等为代表宽约 200m ③矽线石角岩带:以矽线石黑云母斜长角岩、矽线石黑云母长英角岩、矽线石黑云母二长角岩、含电气石矽线石黑云母石英角岩等为代表宽约 100m 3.5 马尔康南部隐伏岩体热接触变质带的划分 马尔康南部仅见零星岩体,但马桑、登库、悉木斯曼等地出露了较宽的接触变质岩带,受变质地层为三叠系杂谷脑组、侏倭组和新都桥组,推测下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这一地区的热接触变质带可划分为: ①角岩化带 见于马尔康县城西南侧岩体边缘的大片地区,与黑云母角岩带的界线不清楚,变质岩石类型主要为角岩化绢云母板岩、角岩化灰质粉砂岩、角岩化石英细砂质粉砂岩等宽度约两三公里至十余公里 ②黑云母角岩带 见于马尔康县城西南侧岩体边缘的大片地区,变质岩石类型为黑云母石英角岩、方解石绿泥石斜长角岩等宽度从两三公里至十余公里不等 ③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 见于金川县东部和北东部的燕山期岩体周围,以角岩中出现透闪石为标志,主要的岩石类型为黑云母透辉石角闪石长英角岩、透辉石透闪石石英角岩 4. 变质相和相系的确定 根据区内剖面资料和路线填图资料,按变质矿物共生组合确定区内的接触变质作用的变质相。
根??《变质岩区1∶5 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对变质相组和相系的矿物和矿物组合划分表(董申宝,1986) ,由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可以看出,角岩化带或斑点板岩带和黑云母角岩带属于绿帘―钠长角岩相;堇青石角岩带、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带和矽线石角岩带均属于角闪石角岩相变质相划分界线依据如下: 绿帘―省钠长角岩相过渡到角闪石角岩相,岩石的结构、构造的变化表现在绿帘―钠长角岩相的岩石具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原岩结构、构造还多有保留,而角闪石角岩相则以粒状变晶结构、变斑结构为主,原岩结构构造大多消失由绿帘―钠长角岩相过渡到角闪石角岩相,变质泥砂质岩中由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等较低级的特征变质矿物过渡到出现较高级的特征变质矿物如堇青石、透辉石、透闪石、红柱石、十字石和矽线石等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一,区域地质.第 23 号,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91. [2]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20 万小金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 ,1984. [3]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20 万马尔康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 ,1979. [4]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25 万马尔康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2008. [5]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1∶5 万樟木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