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讨一次致灾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原因.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589426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5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讨一次致灾极端短时强降水的形成原因强降水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其中尤以突发性短时强降水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中短时强降水一般指1h雨量在20mm或3h雨量在50mm以上的降水事件[1]目前关于短时强降水的研究非常多,研究的方法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有从物理量场、影响天气系统[2,3,4,5,6]等方面着手研究并总结出天气模型和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短时强降水特点的;有从地形角度[7]研究短时强降水触发机制的;有从雷达回波、卫星云图方面[8,9,10]进行分析和探讨预警方法的;还有利用数值模式和卫星雷达资料[11]研究触发机制的湖北省宜昌市由于地形特殊,其境内天气复杂多变、短时强降水成因复杂国内学者对宜昌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研究也有不少,宋春远等[12]指出雷达回波中的“逆风区”对于清江流域暴雨识别及暴雨落区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性;吴翠红等[13]分析了三峡谷地发生的两次大暴雨过程,着重探讨了峡谷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但以上研究多是针对历时较长的强降水过程,专门针对短时强降水的分析较少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7月7—8时的一次宜昌城区及周边极端短时强降水的成因和机理,以期为局地极端强降水的预报、预警服务提供依据。

      1、资料说明与降水实况1.1资料本文使用的资料包括: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宜昌全市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1°×1°逐6h分析资料,FY-2G云顶相当黑体亮温(TBB)、FY-2E红外云图资料,宜昌站多普勒雷达资料,秭归站风廓线雷达资料需要说明的是,秭归站、宜昌站距离本次强降水发生区域直线距离均在30km左右,地形及海拔高度相近,且处于同一气候区,所探测资料能够代表强降水发生区域周边大气环境状况1.2降水实况2016年7月7日23时—8日04时(北京时,下同),宜昌市出现局地大暴雨,强降水中心位于宜昌城区北部、夷陵区、秭归县东部和远安县南部,为宜昌市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小时雨强最强的降水过程分析7月7日20时—8日08时宜昌全市自动站雨量数据(图1a)发现,累积雨量50mm以上的有16站、100mm以上的有3站;12h最大累积雨量为213.8mm,1h最大雨量为158.8mm,均出现在龙泉山村站从龙泉山村站7月7日22时—8日00时50分逐10min雨量监测数据(图1b)可见,7月7日23时开始,该站10min雨量超过20mm,并逐步增大,23时40分—23时50分的10min雨量达到最大值34.7mm,之后减小到20mm以下。

      此次强降水过程造成长江三峡西陵峡口支流下牢溪水位陡涨,90min涨幅4.38m可见,7月7日夜间龙泉山村站观测到强降水范围小、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是一次非常典型的极端局地短时强降水(采用文献[1]标准)天气过程2、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和环境场分析2.1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在7日20时500hPa(图2a)高度场上,副热带高压西伸控制了华南和长江流域地区,粤湘交界处形成了深厚的高压中心,宜昌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较7日08时有所加强;700hPa(图略)同样在粤湘交界处存在高压中心,宜昌位于高压后部的西南气流当中;850hPa(图2a)在海上高压和台风外围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在四川西部—重庆—湖北西部存在一条东西向的偏南风与偏东风形成的暖式切变线,并使得宜昌处于三支气流交汇处:分别为恩施地区的干暖西南气流、宜昌地区的暖湿东南气流、湖北北部的较冷偏东回流;925hPa(图2a)偏东气流进一步推进至湖北北部,宜昌受风速4m·s-1的东南气流影响,表明中、低层引导气流均较弱,同时在湖北西南地区存在西北—东南向温度、湿度锋区,宜昌站位于湿舌西端;地面(图2b)在日本海附近和中南半岛南部分别存在着高压系统,青海东部和南海东北部也分别有低值系统,宜昌受鞍形场控制,气压梯度小风力较弱,边界层无明显主导风向。

      综上可知,这次局地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暖区里,位于中低层切变线附近,同时由于边界层主导风向不明显,预示着夜间的对流系统为准静止类型2.2环境条件分析降水量是由雨强和持续降水时间决定的[14,15],较大的雨强持续一定的时间可产生较强降水本文主要从降水强度和降水持续时间两个方面分析此次极端降水的产生机理前文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分析表明环境引导气流较弱,预示着在此环境中产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移动将会非常缓慢,因而降水持续时间会较长下面着重从降水强度方面进行分析图1(a)2016年7月7日20时—8日08时宜昌市雨量分布;(b)2016年7月7日22时—8日00时50分龙泉山村站逐10min雨量分布图22016年7月7日20时(a)500hPa位势高度(等值线,单位:dagpm)、850hPa风场(风向杆,单位:m·s-1)和925hPa露点温度(彩色阴影,单位:℃);(b)1000hPa风场(风向杆,单位:m·s-1)、温度(等值线,单位:℃)和露点温度(彩色阴影,单位:℃)其中:k为比例系数;E为降水效率;w为云底附近上升气流;q为云底附近比湿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深厚湿对流内部才能产生强烈上升气流,因此需要有一定大小的环境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EffectivePotentialEnergy,CAPE),同时对流抑制能(ConvectiveInhibitoryEnergy,CIN)不能太大,这样局地某种抬升机制才可使深厚湿对流触发。

      宜昌站7月7日20时探空图(图3d)和相关数据(表1)显示,925hPa露点温度为23℃,较西侧恩施站的20℃水汽条件明显更好;850~500hPa温差达到23℃(温度直减率γ为5.75℃·km-1),处于干(温度直减率γ为9.8℃·km-1)、湿(温度直减率γm为3.0℃·km-1)绝热递减率之间,属于典型的条件不稳定同时探空曲线上分别出现了5个不稳定层,K指数为34℃,SI指数为-2.12℃,CAPE为1253J·kg-1,CIN为26.7J·kg-1,表明宜昌站附近存在较大的不稳定能量,极有可能转化为中小尺度强烈上升运动的动能探空图整体表现为上干下湿,在700hPa以下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且在487hPa高度以下层相对湿度几乎也在60%以上,表明湿层深厚按照Davis[16]标准,暖云厚度在4km以上就算很深厚,宜昌站探空显示,抬升凝结高度为935.2hPa,0℃层高度为531.9hPa,暖云层厚度5km,属于深厚暖云层风的垂直探测表明,0~6km风矢量差约为7m·s-1,为一个弱切变,表明宜昌周边的上述环境干空气的夹卷作用不强,有利于周边降水效率的提高表12016年7月7日20时宜昌探空站关键环境参数注:925hPaTd、PW、T850-500、CAPE、CIN、WCT、Δv分别为露点温度、大气可降水量、850hPa与500hPa温差、对流有效位能、对流抑制能、暖云层厚度、0~6km风矢量差.利用宜昌站(30.42°N,111.18°E)7月7日20时NCEP资料进行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沿111°E做散度和水平风的垂直剖面(图3a),可见在31°N附近上空,850hPa以下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运动区,850hPa至300hPa由偏西风控制,300hPa以上为明显的下沉气流;同时,在31°N附近上空表现为900hPa以下辐合、900~800hPa辐散,可见宜昌上空整层天气系统的动力抬升作用不强,只在底层动力抬升作用明显,表现为弱天气尺度强迫下发生的局地对流过程沿31°N作垂直速度和水平风的垂直剖面(图3b)可见,在111°E附近上空800hPa以下存在一个中尺度垂直环流,宜昌位于上升支气流中,垂直速度最大值达0.1~0.2m·s-1,下沉支位于宜昌西侧说明在暴雨发生前,宜昌附近存在一个跨越露点锋的中小尺度的次级环流,这也是露点锋动力作用的体现由于峡谷附近的地面气流与复杂地形相互作用,在峡谷内产生局地气旋性小环流或气流汇合区,因此对降水的增幅起到关键作用[13,17]傅抱璞提出了利用地形坡度、风场计算地形抬升速度的方法[17]:图32016年7月7日20时(a)散度(等值线,单位:10-5·s-1)及水平风(风向杆,单位:m·s-1)沿111°E垂直剖面;(b)垂直速度(等值线,单位:10-1m·s-1)及水平风(风向杆,单位:m·s-1)沿31°N垂直剖面;(c)地形抬升速度(等值线,单位:10-3m·s-1);(d)宜昌站T-lnp图其中Vg为地形抬升速度,V为探测风速,θ为风向,β为向风坡坡向,α为斜坡的坡度。

      利用7日20时925hPa风场、地形数据计算得出地形抬升速度如图3c所示,结果显示低层偏东风与宜昌西侧巫山山脉之间迎风坡抬升作用明显大于西侧山地、东侧平原,地形抬升速度最大值达到0.5m·s-1,如此大的抬升速度有利于中小尺度系统在此地发展加强、维持同时,在宜昌东北部地区水汽含量非常高,整层大气含水量达到62kg·m-2(图略)环境场分析表明,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内侧弱天气强迫的环境下,宜昌附近存在深厚的暖湿环境,附近较强的上升气流、非常高的比湿和极为有利降水效率提升的各种条件,从而有利于出现大的雨强,进而产生极端强降水天气3、极端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分析3.1中尺度雨团移动特征分析将以20mm·h-1以上降水集中区域定义为一个中尺度雨团,其移动路径如图4所示,共有A、B两个中尺度雨团A雨团集中在三峡大坝附近,具有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稳定少动等特点A雨团生命史仅3h,影响时间在7日22时—8日01时,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降水时段为7日23—24时期间,有7站小时雨强在20mm以上B雨团最初形成在宜昌市和夷陵区城区附近,生命初期和中期具有稳定少动、降水效率极高的特点,生命后期移动较快、范围渐小。

      总生命史达6h,影响时间在7日22时—8日04时8日01∶00前稳定维持在宜昌市和夷陵区城区之附近,其间略向北移动,并在城区龙泉山村附近停滞了将近2h,强度最强降水时段在22时—24时;至01时略有减弱,并沿着山谷地形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直至04时过程结束在这次局地性极端强降水过程中,A雨团影响范围在20km左右,B雨团影响范围在60km左右,具有显著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天气特征,强降水应该为中γ和中β尺度雨团共同影响形成图42016年7月7日22时—8日04时强降水中尺度雨团移动路径(左侧:A雨团,右侧:B雨团)3.2中尺度地面系统分析地面风场中尺度分析表明,地形对中尺度系统的组织、移动影响较大7月7日22时(图5a)开始,宜昌南部的长阳县、宜都市东南风发展,与宜昌东部平原枝江市的偏东气流、西北部山区秭归县和兴山县的西北下山气流之间在三峡峡谷入口区形成气旋式辐合线,地面辐合的不断加强导致了辐合线上22—23时出现小尺度强降雨雨团,使得宜昌附近的鸣翠谷站1h雨量达60mm随后除宜昌城区南部东南风转为偏南风外,宜昌东部平原地区也出现了偏南风,表明环境南风显著加强,预示了雨团的北抬同时还将会造成南北风辐合加强;23时南风气流的加强向三峡峡谷入口涌入,受峡谷谷口西部和西北部山体影响抬升运动增强,中尺度复合线在三峡峡谷入口处(图5b)发展成完整的中尺度辐合系统涡旋结构;由于北侧、西北侧均为高大山体,环境引导气流弱,中尺度辐合中心移动缓慢,位于中尺度辐合系统第一象限的龙泉山村站点23时小时雨量达到了158.8mm·h-1的极端短时强降水。

      至00时30分(图5c)减弱为辐合线并略有南压,雨势逐渐减弱并逐渐向南回落01时之后(图5d),仅东侧地面环境风场有利于对流天气的维持,但较河谷地区的辐合继续明显减弱,随后雨团快速减弱、向东北移动3.3极端降水期间云图特征卫星资料显示,造成极端强降水的中β尺度云团发展旺盛,中低层环境场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法律援助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深度解读课件.pptx 社区关于2025年夏季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材料.docx 2025关于转型实践中汲取发展思考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关于“学论述、谈体会、抓落实”活动的学习心得体会.docx 2025教育系统党徽党旗及其制品使用管理情况自查自纠报告.docx 熔铸忠诚之魂夯实平安之基 锻造政法铁军在县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县委2025年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市关于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共青团县委2025年全体团员干部会议上的党课讲稿:用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docx 在2025年片区农业产业发展专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市保险领域民事检察协同监督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县自然资源局人才工作情况汇报材料.docx 在2025年县委办公室“病灶”清除行动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深化推进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2篇.docx 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在2025年全区年轻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在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在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