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Form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doc
4页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Form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 内容摘要Fran教授认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有5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时空背景,整体景观、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化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属性据此他提出用以解决土地保护与开发矛盾的“空间解决途径〞,其内容包括建立“斑块一廊道一基质〞形式,构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格局等20世纪80年代,北美的景观生态学逐渐兴起[1],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RihardT·T·Fran教授为北美景观生态学的兴起和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在1981年—1983年,Fran教授通过编写一系列文章介绍了欧洲景观生态学的一些概念,他强调景观生态学与其它生态学科不同,是着重于研究较大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互相关系的科学,并提出“斑块一廊道一基质〞(Parh-rridr-atriX)形式,奠定了景观生态学的基矗Fran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景观和区域生态学同时,他也研究土地的转变、“斑块一廊道—基质〞理论和道路系统生态学Fran教授的景观生态思想详细表达在他的众多专著与论文之中1986年,Fran教授和G0drFl教授共同出版了重要专著?Landsapeelgy?,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的开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该书资料丰富,取材精当,系统性强,总结了景观生态学已经获得的一系列成就1995年,F0ran教授在他的?Landsais:theElgyfLandsapeandRegin?—书中,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景观格局的优化方法,并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即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安这说明景观生态学已经开场从静态格局的研究转向动态格局的研究2.Fr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Fran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来说,其规划原那么应包括:①考虑规划区域外较广阔的空间背景;②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其中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状况;③规划中要考虑将来变化的灵敏性;④将来5年、10年或20年内可意料的保护区面积变化是规划的关键部分;⑤规划方案应有选择余地,其中最优方案应基于规划者明智的判断,而不涉及现实政策,这样其它可供选择的折衷方案才能明晰、明确〞因此,景观生恋规划设计中有5个要素必不可少:时空背景、整体景观,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划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属性据此他还提出了一个土地规划中协调保护与开发矛盾的“空间解决途径〞,此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必要的格局〞(IndispensablePatterns)、“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Aggregate-ith-utliersPttern)及“战略点〞(StrategiPints)。
2.1“斑块—廊道—基质〞形式“斑块—廊道—基质〞形式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根本形式Fran教授和Gdrn教授在观察和比拟各种不同景观的根底上,认为组成景观的构造单元不外乎3种:斑块(Path),廊道(rridr)和基质(atrix)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评价中,基质代表了该景观或区域的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系统,斑块意味着土地利用系统的多样化,廊道意味着土地利用系统之间的联络与防护功能这些都是景观或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根本格局,这些要素能实现主要的生态或人类目的斑块—廊道—基质〞形式为详细而形象地描绘景观构造、功能和动态提供了一种“空间语言〞此外,这一形式还有利于考虑景观构造与功能之间的互相关系,以及比拟它们在时间上的变化运用这一“根本语言〞,景观生态学可进一步讨论地球外表的景观是怎样由斑块、廊道和基质所构成的如何来定量,定性地描绘这些根本景观元素的形状,大孝数目和空间关系,以及这些空间属性对景观中的运动和生态流有什么影响如万形斑块和圆形斑块分别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构成有什么不同影响,大斑块和小斑块各有什么生态学利弊;弯曲酌或是直线的,连续的或是连续的廊道对物种运动和物质流动有什么不同影响;不同的基质纹理(细密或相散)对生物的运动和于扰的空间扩散有什么影响等等。
围绕着这一系列问题的观察和分析,景观生态学得出了一些关于景观构造与功能关系的一般性原理,为景观规划提供了根据 2.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是进展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主要理论根据,是Fra教授基于生态空间理论提出的景观生态规划格局,被认为是生态学上最优的景观格局该格局是针对答复“在景观中,什么是土地利用的最适宜的安排〞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它包括以下7种景观生态属性;①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修养水源维持关键物种的生存:②粒度大小,既有大斑块又有小斑块,满足景观整体的多样性和部分点的多样性;③注重干扰时的风险扩散;④基因多样性的维持;⑤交织带减少边界抗性;⑥小型自然植被斑块作为临时性栖息地或避难所;⑦廊道用于物种的扩散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强调集中使用土地,保持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的完好性,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引导和设计自然斑块以廊道或小型斑块形式分散渗入人为活动控制的建筑地段或农耕地段、同时在人类活动区沿自然植被斑块和廊道周围地带设计一些小的人为斑块,如居住区和农业小斑块等显然,这种规划原那么的前提是营理景观中存在着多种组合,包含较大比重的自然植被斑块,可以通过景观空间构造的调整,使各类顶块大集中,小分散,通过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实现生态保护,以到达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扩展视觉多样性的目的。
这种景观形式是根据美国和欧洲的农村情况,交融生态知识与文化背景的一种创新它有着许多生态学上的优越性:一方面,这一格局有大型植被斑块也有小的人为斑块,可进步景观多样性,到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型植被斑块可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和休憩的去处,小的人为斑块可作为人们的工作区和商业集中区,高效的交通网络那么可方便人们活动2.3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优化方法其核心是将生态学的原那么和原理与不同的土地规划任务相结合,以发现景观利用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牛态学途径该方法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核心展开;(1)背景分析在此过程中,景观的生态规划主要关注景观在区域中的生态作用(如“源〞或“汇〞的作用),以及区域中的景观空间配置对区域中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特点及它们对景观可能产生的影响进展分析也是区域背景分析应关注的主要方面另外,历史时期自然和人为干扰的特点,如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及干扰地点等,也是分析的重要内容2)总体布局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那么为根底,Fran教授提出了一个具有高度不可替代性的景观总体布局形式在该形式中,Fran教授指出,景观规划中作为第一优先考虑保护和建立的格局应该是几个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并且作为物种生存和水源修养所必需的自然栖息环境,这些斑块应有足够宽度和一定数目的廊道用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空间运动的需要。
而在开发区或建成区里建立一些小的自然斑块和廊道,那么可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一优先格局在生态功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所有景观规划的一个根底格局3)关键地段识别在总体布局的根底上,应对那些具有关键生态作用或生态价值的景观地段给予特别重视,如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生境类型或单元、生态网络的关键节点和连续点,对人为干扰很敏感而对景观稳定性又影向较大的单元,以及那些对于景观安康开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段等4)生态特性规划根据当时景观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规划的总体目的和总体布局为根底,进一步明确景观生态优化和社会开展的详细要求,如维持重要物种数量的动态平衡,为儒要多生境的物种提供栖条件、防止外来物种的扩散,保护土地以免被过度利用或被建筑、交通建立所占用等这是格局优化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这些目的或要求,调整现有景观利用的方式和格局,以决定景观将来的格局和功能5)空间属性规划将前文所述的生态和社会要求落实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之中,即通过景观格局空间配置的调整实现上述目的,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为此,需根据景观和区域生态学的根本原理和研究成果,以及基于此所得出的景观规划的生态学原那么,针刘前文所述的生态和社会目的,调整景观单元的空间属性。
这些空间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斑块及其边缘属性,如斑块的大孝形态,斑块边缘的宽度,长度及复杂度等;②廊道及其网络属性,如“暂息地〞的聚集程度、廊道的连通性、控制水文过程的多级网络构造、河流廊道的最小缓冲带、道路廊道的位置和缓;中带,以及连续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等等通过对这些空间属性确实定,形成景观生态规划在特定时期的最前方案之后,随着对景观利用的生态和社会需求的进一步改变,仍可对该方案进展·不断地调整和补充[参考文献][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尺度与等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FranRTT.Landsais:theelgyflandsapeandregln[].abridge:a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3]FranRTT,GdrnN.Pathesandstruturalpnentsfr9landsapeelgy[J].BiSlene,1981,(31):733—740.[4]FranRTT,GdrnH.Landsapeelgy[].NeYrk:JhnileySns,l986.[5]张斌高翅,着眼于景观的整体性与连续性[J],规划师,2002,(4):58—60,57,[6]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形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3):7—31.[7]肖笃宁,李晓文.试论景观规划的目的、任务合和根本原那么[J].生态学杂志,l998,(3):46—52.[8]傅伯杰,陈立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