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水管线改造方案.docx
10页1、编制依据《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学校改扩建项目 1#、2#、3#教学楼工程施工图纸》《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改扩建项目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图集2、工程概况旧供水管线在新建教学楼的楼座范围内,现将供水管线进行改动新建供水管线从学校大门外重新接入,经旧教学楼原址,从旧操场,即新建 2#、3#教学楼之间穿过供水管线埋设高程为 835.5m旧教学楼的室外地坪标高为 836.2m,操场地坪标高为 839.65m3、施工准备3.1 施工技术准备3.1.1 施工前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交底工作3.1.2 施工测量完成施工交接桩、复测工作,并进行护桩及加密点布置3.1.3 原材料和半成品检验试验:管节、阀门的进场试验已完成3.1.4 焊工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进行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证书3.2 工具设备材料准备3.2.1 机具:电熔焊机、便携式切割锯、平板振动夯、蛙夯、夹钳、扣带、水平垫木或沙袋、清洁布等3.2.2 检测设备:水准仪、经纬仪、小线、直尺、卷尺等3.2.3 主要材料参数:名称规格单位 数量备注塑料管塑料管Φ100Φ200mm50270胶圈接口接口胶圈接口接口铸铁给水管新旧管连接 Φ100铸铁给水管新旧管连接 Φ200个个515青铅接口青铅接口焊接法兰阀门焊接法兰阀门阀门井Φ100Φ200个个个101010 做法参照 05S502-17 页4、施工工艺参数4.1 材料要求管材规格及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公称直径(mm)平均内径极 最小厚度限偏差(mm) N ≥8KN/M2 N ≥4KN/M2 定长(m)Z L200250300315350±5.1±5.1±5.1±5.1±5.11416191922121414141594.2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沟槽开挖→柔性基础→管道铺设与连接→密闭性检验→管道回填→管道变形检验4.3 施工方法4.3.1 测量放线开挖前测设出管线中心桩位及边线。
4.3.2 沟槽开挖(1) 沟槽开挖为机械明挖土方2) 沟槽开挖后,应将沟底的岩石、砾石等坚硬物体铲除至管底标高以下 400mm,然后回填 300 厚砂土整平夯实3) 管道两侧宽度为 300mm4.3.3 柔性基础(1) 管道基础基底铺设一层厚度为 100mm 的粗砂基础垫层2) 管道基础按照表 1-48 采用如下形式注:He 表示砂基层厚度De 表示管半径 100.4.3.4 管道铺设与连接(1) 电源或交流发电机的准备见表 1-492) 电热熔带的连接1) 检查管道和电热熔带是否有损伤2) 对齐管道和清除杂物①通过水平杆或砂袋将要连接的管道放置在离地面 200mm ~300mm 处(地基上挖有操作凹槽的可将管道直接放置在地基上),并水平对齐②用布彻底将管道的外表面和电热熔带内壁上的杂物清除干净(包括水汽),油类污物可用甲醇擦拭3) 用夹钳和扣带紧固焊接片①用电热熔带将已水平对齐的管道的要连接部分紧紧包住,电热熔带接头应重叠 100mm~200mm包的时候有连接线的一端在内圈PE 棒也应插在此端,从两侧分别插入,紧靠此端头D400 以下插入约 50mm,D450 以上插入约 90mm~100mm。
②外面用钢扣带套住,钢扣带不带衬板的端头应与电热熔带内圈同向并在同一位置用夹钳上紧,使电热熔带与管壁紧紧地靠在一起钢扣带边缘要与焊接片的边缘对齐4) 连接:将焊接器的输出线端的夹子与电热熔带的连接线头相连接5) 焊接:在焊接机上设定好时间和电压挡,根据操作规程进行焊接焊接时间结束时,取下连接线夹子,再夹紧一次夹钳约 1/4~1/2 圈6) 冷却:焊接时间结束时风音器鸣响,电源自动断开,开始冷却在接线被断开,钢扣带和夹钳夹紧的状态下,冷却时间在夏天一般为 20min,冬天为 10min在冷却期间,可以进行下一个焊接7) 焊接检查:经过一定的冷却时间后,打开钢扣带,观察焊接状况3) 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管道与检查井采用中介层连接采用中介层连接,在管件或管材与井壁相连部位的外表面预先用粗砂做成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灌入井壁与管道的孔隙,将孔隙填满中介层的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纱将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均匀地涂一层塑料粘接剂,紧接着在上面撒一层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min,即形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层4.3.5 密闭性检验(1) 管道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应进行管道的密闭性检验可采用闭水试验方法检验。
2) 管道密闭性检验应在管底三角区回填密实后、沟槽回填前进行3) 试验管段灌满水后的浸泡时间不应小于 24h4) 管道密闭性检验时,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管道24h的渗水量应满足下式计算结果:Q≤0.0046d (1-5)式中:Q——每 1km 管道长度 24h 的允许渗水量(m3/24h·km);d——管道内径(mm)4.3.6 管道回填(1) 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沟槽应立即回填至管顶以上 1倍管径高度处2) 沟槽回填应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可采取限位措施3) 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4) 槽底管基支承角 2α+20°范围内必须用中砂或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5) 从管底基础顶至管顶以上 0.5m 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屑、粒径小于 40mm 的砂砾、中砂、粗砂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再往上可回填符合要求的原状土或路基土6) 沟槽应分层对称回填、夯实,每层回填高度不应大于 200mm在管顶 400mm 范围内不得用夯实机夯实,在管顶 400mm~700mm 范围内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
4.3.7 管道变形检验(1) 管道变形检验包括安装变形检测和施工变形检测管道安装变形检测应在管道安装后进行管道施工变形检测应在管道覆土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2) 管道施工变形检测数量,应遵守下列规定:1) 每施工段最初 50m 不少于三处,每处平行测两个断面,在测量点管轴垂直断面测垂直直径2) 相同条件下,每 100m 测三处,取起点、中间点、终点附近,每处平行测两个断面,在测量点垂直断面测垂直直径3) 在地质条件、填土材料、压实工艺或管径等因素改变时,应重复 1)的做法3) 管道变形检测中,管道径向变形率 SV应按下式计算:SV=ΔdV/(d+2e)×100%SV<5% (1-6)式中:ΔdV——管道径向直径变化量;e——管道纵截面形心高;d——管道处于自由状态的内径4.4 质量要求4.4.1 管道安装基本要求(1) 管材不得有裂缝、破损2) 管道铺设平顺、稳固,管底坡度不得出现反坡3) 有防渗漏要求的排水管须做密闭性检验,管道 24h 渗水量应满足上述计算结果4.4.2 管道安装允许偏差见表 1-504.4.3 检查井(1)基本要求1)砌筑砂浆配合比准确,灰浆饱满,灰缝平整,不得有通缝、瞎缝,抹面须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
2)井内流槽应平顺圆滑、踏步安装牢固、位置准确3)井室盖板尺寸及留孔位置应正确,压墙缝应整齐;井圈、井盖安装平稳、正确2)检查井允许偏差见表 1-514.4.4 管道回填(1)回填土区域划分及材料要求见图 1-232)压实度标准见 1-525、成品保护5.1 缠绕管使用中应尽量避免阳光长期照射施工过程中没有下槽的管材应避免在阳光下直接照射,以防发生热变形5.2 管材存放、搬运和运输时,应采用皮带、吊带或吊绳进行装卸吊装时应至少有两个节点,严禁穿管吊5.3 管材、管件存放搬运时,应小心轻放,排列整齐,不得抛摔和沿地拖拽5.4 下管过程中,严禁将管道从上往下自由滚放,应防止块石等重物撞击管身5.5 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块及其他杂硬物体,避免划伤管道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管道敷设“甩龙”6.1.1 施工测量、定线严格加以控制,沟槽开挖后,应认真进行复测,基槽合格后方可铺管6.1.2 铺管前设置中线桩、高程桩等措施控制轴线和标高,其间距以 10m 为宜6.2 渗漏6.2.1 管道连接前应对管材、管件及附属设备按设计要求进行核对,并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损伤6.2.2 电热熔带及管道连接部位必须保证清洁,保证热熔连接效果。
6.2.3 焊接过程中和焊接后的完全冷却前,不得扰动管口6.3 管内积水6.3.1 严格控制管道纵断面高程,加强测量复核6.3.2 柔性基础施工根据选用的夯(压)实机具,严格控制虚铺厚度,保证密实度均匀,标准符合规定要求,防止不均匀下沉6.3.3 严格控制工作坑回填的密实度6.4 漂管6.4.1 管道铺设后应及时回填6.4.2 雨季施工注意天气变化,突遇降雨时,在来不及回填的段落的检查井底部开设进水口等临时措施6.5 管道变形6.5.1 管道两侧回填,必须对称分层回填、夯实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标准6.5.2 管道施工变形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