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论文--浅析语文教学中影响主体接受的因素以及促进主体接受最优化的策略.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4004457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语文教学中影响主体接受的因素以及促进主体接受最优化的策略所 在 学 院 专 业 名 称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年 级 学生姓名、学号 陈曦 2008010097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田瑞云 教授 完 成 日 期 2012年6月5日摘要学习主体的接受是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进行选择、编码、整合和内化的 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主体的接受主要受到学生自身因索、教师的因索、教 学内容因素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我们力求 排除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实现主体接受的最优化实现主体接受最优 化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转变语文教学观念;明确传授和接受的Fl的;创设良好的 接受情境;科学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合作关键词:语文教育,主体,接受,认知结构,最优化ABSTRACTAcceptance of learning subjects is a process during which students choose , encode , integrate and assimilate the knowledge given by teachers . In Chinese teaching , acceptance of learning subjects are influenced by students9 factors , teachers factors, teaching contents factors . Since there are both favorable factors and negative factors , we try our best to eliminate the former and take full use of the latter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acceptance of learning subjects. There are five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acceptance of learning subjects —— transferring Chinese teaching concept , clearring the aim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setting up brilliant teaching environment , using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s flexibly and strengthe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Key words:Chinese teaching, subject, acceptance,cognitive structure, optimization目录1引言 12语文教学中影响主体接受的因素 12.1学生自身的因素 12. 1. 1学生的内在需要 12.1.2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 22.1.3学生的情感因素 22.1.4学生的人格特征 42.2教师的因素 42. 2. 1教帅在学生心廿小的形象 42. 2.2教师的教学观念 42. 2.3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 42.3教学内容的因素 52. 3. 1学科自身的特性 52. 3.2教材编写的问题 53促进主体接受最优化的策略 63. 1转变语文教学观念 73.2明确传授和接受的目的 73.3创设良好的接受情境 73.4科学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 83.5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合作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TTT1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信息交流的基础载 体,拥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和学科地位,因此国家一向对语文教育十分重视,尤其 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要求将语文学科作为提高全 民素质的基础学科。

      但语文教育的发展却并不乐观近年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 不断进行改革,但语文教育却日益陷入一-种的尴尬的境地:语文课上的不少,但 国民的语文素质却逐渐滑坡,受过十儿年语文教育的大学生中,口不能言,笔不 能写者,大有人在语文教育中“少、慢、差、费”的弊端不断为人诟病,这也 成为许多一线教育者心中难以言说的痛实际上,语文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的高投入和学习主体接受的 低效率Z间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主体的接受就是学 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选择、解释、整合和内化的过程在接受过程中,教师 首先通过各种媒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根据各口的接受特性,在一定期望和 H的的引导下,把那些与口己的期待视野相吻合的信息纳入认知范囤中,并对其 进行编码和解释,使其与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最终个体在给定信息的 基础上进行新的建构,使其内化为个体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由多个环节组成,在各个环节 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 的因索、教学内容的因索下面,我们仅就这三方面因索对主体接受活动的制约 机制进行分析并对促进主体接受最优化的策略进行探索。

      2语文教学中影响主体接受的因素2.1学生自身的因素2. 1. 1学生的内在需要需要是主体接受的基本动力,是人的生理和社会方而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 反映,是主体在生活中感到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一旦产 生,就会引起个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驱使个体去获得所需要的东西,消除紧张 状态,恢复机体平衡这种驱动力促使接受主体提出接受H的,寻找接收对彖,选择接受内容,开始满足需要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所传授的信息能 够引起并且满足学生的这种内在需要,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积极 主动地去加工内化接收对象,从而加速接受进程,提高接受质量相反,如果老 师传授的信息与学生的需要方向不一致,学生可能对教学内容反应冷淡,甚至可 能产生抵触情绪,拒绝接受2.1.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人际交往 中,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及对事物的独特看法,虽然这些 看法不一定以理性的态度表现出来,但都构成了主体较为稳定的思想观念,并 且有血有肉地渗透到个体学习的每一时空中,对主体将要受到的教育起评价和 选择的作用,影响着主体的接受态度。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老师 传授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不一致甚至相悖,他就会产生抵制的接受态 度,或者遗忘甚至歪曲老师传授的知识使之更符合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无疑会 降低主体接受的质量反之,如果所学内容和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非 人为实质性的联系,将有利于主体将新学习的内容内化到认知结构小每个学生的受教育经验不同,自身的智力水平不同,因此他们的认知能力 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主体接受存在个体性差异对同一•知识,有的学生能全 部接受,有的学生只能接受一部分,有的学生可以基本准确地接受,有的学生 就可能会曲解知识总之,在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内的知识容易被接受,超出 主体认知范围的知识接受程度则比较低2.1.3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牛对老师的情感因索对接受效率的制约遵循移情规律,即师牛之间深厚 的信赖和情感联系在一定程度内对彼此间的思想观念、接受态度具有同化作 用,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信任喜欢某一位老师,则对这位老师传授的知识会产 生强烈的接受倾向反之,情感的对立将会抑制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知识的接 受,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高质量的教学也不能使学生实现高效接受情感作为 一种非理性的因素,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和强烈的制导功能。

      它一经形成,便以 一种强有力的形式将主体的理性思维拉向自己的H标虽然有吋学生也能意识 到这种心理活动影响了自己对知识的接受,但是由于情感有着复杂的发生机 制,学生很难完全摆脱这种因素对心智活动的影响2.1.4学生的人格特点影响主体接受的主要人格成分是意志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H标,并根据H 标调节并支配自身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FI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在人主动 改变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行为有发动、坚持、制止、改变等多方面的调节 控制作用意志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而:一是保证作用接受主 体的接受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小,除受到接受客体的刺激之外,也会 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造成接受主体注意力分散及冲突接受主体依靠意志调控 接受主体的注意力,排除干扰,以保证接受活动高效进行此外,接受过程中各 个环节常常存在着认知、践行等方面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在反馈调节环节中, 如果受到负面反馈,则更容易使接受主体失去信心坚韧的意志帮助接受主体保 持信心,而意志品质较差则容易造成接受活动停滞不前;二是调节作用意志 对接受的调节主要体现在对情感的控制作用,即通过自制力控制情感的波动情 感是影响接受行为的重要因素,情绪的好坏,情感的充足或缺失,都对接受效果 有着直接的影响。

      坚强的意志可以帮助接受主体克服在接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 落情绪,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正确地分析和对待H前所处的困境,扭转接受 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局面2.2教师的因素2.2.1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的形象来自于教师本人的身份、资历、人格魅力、业务素质、责任心 和感召力等方面教师形象对主体接受的影响主要通过位差效应规律表现出 來,即垂直接受的效率大于水平接受的效率也就是说,各方面形象美好的教 师不仅可以在居高临下的垂直教育中减少甚至消除接受者在横向接受中的批 判、怀疑心理,同时他们在各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也增加了所传递信息 的可信度和感召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光辉效应现象甚至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 情况:半学生敬佩崇拜的老师在教学中偶然出现失误的吋候,学生通常不会过 分苛责,其失误之处也往往会在学生的理解中消融相反,如果一个老师在学 生心中是不可靠、不值得信赖的,那么对于他所传递的知识,学生往往会持质 疑和抵触的态度,这种信任危机无疑会影响主体接受可见,教师在学生心中 的形象对于主体接受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2.2.2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指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吋也 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 念。

      如果施教者所持有的教学观念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科特点,则可以提 高主体接受的效率,反之,如果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则会使得教学活动事 倍功半教学观念对主体接受的影响在语文教育小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当前语文教 育中诸多弊病的根本原因之一Fl前语文教学观念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偏误:一 是人文主义表面化,语文教育的“人文之名”难符“人文之实”如今“泛人 文”的语文课堂比比皆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脱离文本,一味地放纵学生进行 “个性表达” “情感体验”,有的教师不顾文本和课型,首先想到的就是设计 美丽的课件,搭配动听的音乐,设计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得语文课堂变成了单 纯的情景表演课这种人文主义表面化的倾向是的语文教育成为无本Z木,在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接受的语文能力实在有限二是片面强调工具性,将 语文教育视为单纯的语言技术训练现在西方语言研究的科学传统取代了汉语 的人文传统,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了辩证的语言感受学生往往要花费大量的 时间來分析字的笔画部首义项,对文本分段分层,这不仅把语文教育切割得支 离破碎,破坏语文本身的美感,也使得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消失殆尽,如此一 来,学生接受动机减弱、接受效果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2. 2. 3教师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