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开设文件.pdf
9页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2003-10-16 09:29(2001 年 11 月 19 日)教基 200128 号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部决定从2001 年秋季起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现将供实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验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我部基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2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3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9 页 -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略)(略)表一为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
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报教育部备案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每学年上课时间35 周学校机动时间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 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 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 周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一至六年级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学生了解,但不得组织笔试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9 页 -鲁教基字 200219 号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各大企业教育处:200128 号)转发给你们根据我省实验区的实际,我厅对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做了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请认真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各实验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附件: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课程年级周总课时(节)占九年课时总计比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品德与生活3 3 6 22 8%思品与社会3 3 2 2 10 思想品德2 2 2 6 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3 3 3 9 9 3.3%历史2 2 2 6 10 3.6%地理2 2 4 科科学2 2 2 2 4 6 5 23 23 8.4%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9 页 -学生物3 3 6 14 5.1%物理2 3 5 化学3 3 语文8 8 7 7 6 6 5 4 5 56 56 20.4%数学4 4 4 4 5 5 4 4 5 39 39 14.2%外语2 2 3 3 4 4 4 22 22 8%体育3 3 3 3 3 3 3 3 3 27 27 9.9%艺术艺 术4 4 4 4 4 4 2 2 2 30 30 10.9%音 乐2 2 2 2 2 2 1 1 1 15 美 术2 2 2 2 2 2 1 1 1 15 综合实践2 2 3 3 3 3 3 19 46 16.8%地方与学校课程4 4 3 3 2 2 4 3 2 27 周总课时数(节)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节)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说明: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 35 周。
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复习考试时间 2 周,其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 周,实际上课时间为 33 周1-6 年级每课时 40 分钟,7-9 年级每课时 45 分钟2、设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科学和艺术)的不再设置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音乐和美术课程3、表格内各门课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实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9 页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通知鲁教基字 200514 号各市教育局,莱钢教育处: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鲁教基字200223 号印发)已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我厅根据试用情况对其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或建议,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根据国家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一、课程目标1.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原则要求,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体系严密、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2.从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依据山东发展对青少年的需要和山东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基本内容,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山东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山东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像和表达的空间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生命、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二、课程结构4.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课程结构以学习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9 页 -5.地方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萃的诗词、散文、政论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中,要特别重视齐鲁文化的内容生命教育领域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指导学生关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学会欣赏、热爱自己的生命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进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命保护与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完善健康人格,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结合国家“绿色证书”制度的实行,增加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内容;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增加创造与发明、技术与设计(创意)、制作与操作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社会、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民族文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