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艺术与人类文明.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63616926
  • 上传时间:2024-01-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0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 艺术与人类文明“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句话应该作何理解? 事实上,这句话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有雄厚的历史事实和现实案例可作为根据就是说, 把艺术视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在人为地抬高它,而是被古今中外的历史所 证明了的人类的文明是由人类形形色色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化产生的丰富思想、想象和发现、发 明构成的而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写照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尽管有 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离不开艺术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艺术, 文明与艺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哪种文化中,艺术都是人们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可以说,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艺术无处不在它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经验没 有艺术,我们的生活就缺少色彩与光泽艺术总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多姿多采、令人心驰神往 的领域从孔夫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沉醉忘我,到秦国善歌者秦青为学生送行时 的“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从韩娥鬻歌假食的“余音绕粱棚,三日不绝”,到张 僧繇画龙点睛、神龙破壁而飞的神奇传说;都不难窥豹一斑而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 琳琅满目的原始壁画,到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生气勃勃的舞蹈纹彩陶盆;从记 述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到“诗、歌、舞”三位一 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的“葛天氏之乐”(实即原始歌舞艺 术);从大气磅礴,以“命运之神”的敲门声而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命运交响曲,》到以 扭曲、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人类的良知与人类和平之美好愿望的《格尔尼卡》 这形形色色、丰富多采的艺术始终表现并深化、凝结着人类的情感、经验和感觉世界。

      事实上,从古希腊雅典娜神庙镌刻的“认识你自已”的箴言,以及被马克思誉为后 人“无法企及的艺术范型”的原始神话和传说,到凸现人的崇高美、悲剧美、优美和“中和 之美”的古典形态的艺术;从深入人的潜意识心灵、表现现代人“恶心”、“惶惑”“滑稽”、 “荒诞”等心态的现代型艺术,到拒斥价值、消解意义,以反传统、反文化、反语言乃至反 艺术为自己的艺术旨趣的后现代艺术,艺术都始终凝结着时代文明、人类智慧和人性深度的 最新成果,形象地记载并深化着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艺术又是一种使人得到启迪和感悟的同时为人带来审美愉悦的源泉我 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的艺术中找到先人留下的思考和感悟:人的本质和价值是什 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生?我们可以从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狄 德(维纳斯)”那高贵、尊严、不亢不卑的眼神中阅读一部“活的人权宣言”,从米勒的《拾 穗》、《晚祷》的沉静、凝重、苍茫中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人性的充实与平和;从《第五(命 运)交响曲》那令人怦然心跳的命运之神的敲门声中感悟命运的残酷及人与命运抗争的伟大 和崇高,从托尔斯泰的精美绝伦而思致甚深的小说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中感受人的“心灵的辩证法”,从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沉郁顿挫”中阅读一 部民族的“诗史”和“心史”,从龙飞凤舞、虚实相生的中国书法艺术中感受超拔的气势与 飘逸的神韵,体悟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从挪威现代画家蒙克的《嚎叫》的“震惊”中 聆听“大自然中传来的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

      人类历史上这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艺术瑰宝,总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从更广阔视野看,有史以来艺术就是人类自身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常常是时代精 神的敏锐导体、文明变迁的内在动力,艺术风格类型的变迁往往对应甚至先行启示着文化文 明的变迁正如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所说:“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类的历史 可见, 艺术与人类同在,艺术史就是人类的心灵史,艺术不过是人类审美心理、文化心理的“物化”! 回顾一下人类历史上“艺术”,其内涵总是不断变化着古希腊罗马时期,艺术包括 了所有具有一定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和工艺劳动;西方中世纪时期,“艺术”包括文法、修辞 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西方近代以来的“艺术”则主要指“美的艺术”, 包括音乐、诗、绘画、舞蹈和雕塑五种现代、后现代以来“,艺术”的内涵得到急剧扩展, 从美学形态上看,除了原来的“美的艺术”外,又增加了丑的艺术、荒诞的艺术、“反艺术 的艺术”等从门类上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增加了摄影、电影、电视等新兴艺术门 类,并再一次把“美的艺术”中划出去的工艺艺术(包括现代设计艺术)、建筑艺术等也包 括了进来从上述回顾中可以发现,艺术是不断变化的,因为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只要人类 在不断发展,艺术也就不断突破原来的形态和模式。

      但艺术的变化又总是给人类以新的刺激 和启迪,使人的精神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又是使人成之为人的东西马克思指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劳动”,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 的类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人的精神性生产活动的艺术也是人的一种根本性的存 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没有艺术就没有人,人离开艺术也就不成其为人对此,马克 思和恩格斯还从人的需求方面作了论证他们指出,作为与动物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类,在满 足了吃、喝、住、穿等动物性的本能需求之后,必然会产生更高级的精神需求,如“从事政 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人类的爱美天性或审美意识,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必然产 物,是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产生的高级精神需求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的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七种需要中,前两种是较低 级的需要,后五种则是较高级的需要人是永远有所要求的动物他在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 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要就会被提出来,并要求得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必须建立在认知 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

      认知和审美恰正是人的两种最基本的高级精神需 求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则把艺术创造的动力和艺术欣赏的乐趣归结为一种人类在世代承 传中积淀而成的“集体无意识”,正是因为这种 “集体无意识”,使得艺术创造成为人类灵 魂中最深邃、最广阔的心灵世界的一种流露和表现,也使得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像我们远古先 人的宗教仪式那样成为人类心灵的一次盛大的节日在创造的时候,艺术家已不仅仅是在为 个人抒发小我或一己的琐屑之情,而是代表人类的灵魂对全人类发言人们在艺术创造和欣 赏的瞬间感悟和体验之中,寻找到自己赖以立足的内在根基,在神秘、超验的艺术之梦中, 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深不可测的人类情感体验,并与我们的先人们深深地共鸣从这一意 义上说,艺术是一种超越了个人的,象征和代表着人类共同命运的永恒的东西,它隐喻了人 类共同的记忆和命运,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性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艺术活动有三个特点: 第一,艺术活动是感性与理性达到统一和融合的活动 第二,艺术是一种制形、构象的创造活动艺术制形、构象之“形”、“象”,并非物 形、物象,而是心象、意象,是在情意驱动之下,凭借想像(理解参与)与才能(技巧), 选择、加工、组合、制作形式符号的活动。

      第三、艺术活动是内在心理与外在行为相统一的创造活动,既不单纯是内在心理的 创造活动,也不单纯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和动作以上三大特点决定了艺术与哲学、宗教、道 德、科学、教育、经济等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天然联系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哲学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对世界认识和把握的两种 不同方式,艺术重在想像和创造,哲学重在思维但艺术的想象又不仅仅凭借直观表象,还 必须有思维理性的参与;哲学的思维也不仅仅是逻辑思维,也包含直观表象和一定的想像成 分可以说,缺乏思维理性的想象是盲目的想象,缺乏想像的思维理性,也绝不是创造性思 维认为“理智与哲学是一致的,直觉是与诗一致的”观点,是一种片面性见解艺术与哲 学作为不同的文化,不同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虽不同却可互补,绝不是截然对峙的两极 当艺术精神与哲学精神互渗映衬、情感体验与哲学沉思交融时,才能形成一个艺术与哲学统 一融合的境界例如,古代中国的许多哲学和艺术,就是二者互渗与融合的产物,庄子的《逍 遥游》、《养生主》,屈原《天问》、《离骚》,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梦游天姥吟 留别》,杜甫的《望岳》,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等,无不是哲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 中究竟是哲学渗透于艺术,还是艺术融入哲学,有时难以辨别。

      同样,中国绘画艺术所呈现 的那种“幽深淡远”境界,就源自于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织成的一种有节奏的生命的宇宙观 西方绘画艺术则植根于古希腊哲学关于宇宙结构原理总之,艺术精神是哲学精神的折射投 影,艺术与哲学的渗透融合,中西文化莫不如是 .艺术与宗教从人类远古时代起, 艺术就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等密切联系着古代的许多艺术, 也都与宗教的兴衰联系着在人类历史上,一方面,宗教往往构成艺术的动力和内容,并渗 透和融入艺术的审美层面之中,使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艺术都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另一方面, 艺术又往往成为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而形成佛教艺术、基督教艺术、伊斯兰教艺术等 艺术之所以能与宗教互渗和融合,主要是因为二者在文化心理根源上的相通和关联艺术与 宗教都是属于精神文化,都有一个幻想、想象的世界,都有一种对现实功利的超越性质,都 追求一种虚静或狂放的快乐,都含有某种非理性的东西,都有某种净化心灵的功能等但二 者又有根本的区别例如,虽然艺术和宗教都想追求和创建一个想象、虚幻世界,艺术却总 是现实的、世俗的、人间的,而宗教则引导人们走向彼岸、天国的世界;虽然艺术和宗教都 有一种超越功利的性质,但艺术总还有实实在在的观念功利性,宗教的功利和超越则完全是 虚无的;虽然艺术和宗教都可引起一种虚静或狂放的快乐,而在艺术中精神总是自由的,在 宗教中精神往往被信仰的敬畏、笃诚的神秘理性所压抑和排斥;虽然艺术和宗教都可以净化 心灵、排遣痛苦,艺术则趋向人性结构的完善,宗教则引导人们走向禁欲、死寂与幻灭,投 入上帝怀抱,从而丧失个性自由。

      总之,艺术和宗教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既相通 又相悖艺术与道德艺术与道德相互渗透和关联,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道德之渗入或融入艺术,最明 显的是出于道德动机进行艺术创造,希望通过艺术达到道德宣传和训诫的目的,所谓“寓教 于乐”就是为道德而艺术的信条当然,这样做有很强的负面作用,很容易把艺术作为道德 的工具假如艺术家不能自由抒发情感,一味作道德说教,艺术就很容易失去审美性质,从 而丧失自身为了避兔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以道德动机从事艺术创造时,最好不忘记通过 审美把理与情融合起来,把道德与审美融合起来以道德动机创造艺术固然可能产生道德影 响和效应,不带道德动机去创造艺术同样能产生重要的道德影响因为艺术造成的的同情心、 想象力以及对人情物理的深广认识,已经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当然,艺术的道德影响不 只是为道德提供基础,更重要的是经由审美导致的道德行为的自由而有序,是通过审美减少 为中感性冲动的盲目性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一向被视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二者的不同并不影响二者 的彼此借重、容纳,互渗、互补,并肩发展科学向艺术渗透,不只是表现在以艺术形式去 传达科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科学为艺术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学理性。

      举例说,20 世纪最 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就是借助于现代科技在声学、光学、电子学等方面取得的成 就;另外,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还产生了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工业艺术设计 总之,科学理性向艺术感性渗透,极大地改善了艺术创造能力,拓宽了艺术视野,丰富了艺 术内涵,深化了艺术境界有了科学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