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76161414
  • 上传时间:2023-1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7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题 目: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姓 名:吕璐学 院:经济学院系:经济学系专 业:经济学专业年 级: 2007 级学 号: 15320078102268指导教师:刘连支 职称:副教授2010年6 月10日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经过一年的《资本论》的学习,我们基本上认识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 本主义的实质、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必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 替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联系这一问题,马克思进 行了深刻论证,认为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统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 所以二者都具有同样的历史暂时的性质一、分配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所谓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 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它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 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这些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 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分配关系是由生 产关系决定的,它只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马克思认为,“如果产品的一部分不转化为资本,它的另一部分就不会采取工 资、利润和地租的形式他认为,人们在考察分配关系时,总是首先从产品分为 工资、利润和地租这种事实出发是不对的。

      实际上,产品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另 一方面表现为收入工资作为收入的一种形式,要求首先以资本形式同工人相对 立,然后才取得收入的形式,即工人的工资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 社会形式,又称社会生产关 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人类 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 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作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低级阶段的社 会主义 生产关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关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为生产 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它将逐渐成长为“各尽 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概念在历史唯物主 义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依人们的意识为 转移的物质的社会关系 ,它决定着思想的社会关系,即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 社会关系三、资本主义制度下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分配关系应适应经济基础而建立,起到促进 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应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关系具有历史阶段的 性质,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 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 共产主义 的五种生产关系,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分配关系,具体的分配关系在不 同发展阶段下分别体现者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下面我主要 针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论述分配关系如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 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仅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他们劳动 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被分割为利润、利息和地租,分别被产业资本家、商业资 本家、借贷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占有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成雇佣工人、资本家 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根源1.工资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 使用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但劳动不是商品,因为:第一,如果 劳动是商品,它的价值无法衡量,因为价值是劳动决定的,劳动的价值是劳动决 定的,等于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第二,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在出卖前就应该独 立存在,事实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在出卖前和当时都不存在,它在劳动过程开始 以后才存在,而这时,劳动已经不属于他了,属于资本家,当然,他不能出卖不 属于自己的东西;第三,如果劳动是商品,不是否定价值规律就是否定剩余价值 规律:如果劳动是商品,就应该遵循等价交换规律,则不会有剩余价值;如果承 认剩余价值的存在,则表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没有进行等价交换。

      而事实上这两 个规律都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是不能否定的科学区分劳动力和劳动,是揭 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从表面上看,工人的劳动是获取其工资的依据,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 格,实际上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 或价格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它可以成为商品,有使用 价值和价值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是一个过程,劳动会形成价值,会创 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但它本身没有价值或者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它又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工资这 种表现形式,消灭了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 别,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说工资是劳动力的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本质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说 转化形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这是现象形式,二是这是掩盖了事物本质或者说使 事物本质歪曲的表现形式所以,工资是以雇佣劳动为前提的2.利润和生产价格(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耗费表现为生产成本(即成 本价格),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值,两者的差额表现为剩余价值。

      这样,剩余 价值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一个增加额,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生产成本 对现实的商品生产会发生影响:它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是资本家在 竞争中胜败的关键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挥作用,而且包括没有消耗的不变 资本部分的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 增加值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变成了利润;利润是剩 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它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利润形 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利润 率和剩余价值率从质上和量上都是不同的,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 剥削程度,利润率反映的是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从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两者按同方向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两者按反方向变化;资本周转速度,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按同方向变化;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前提下,两者按同方向变化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利润率不同,不同生产部门的资 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 是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 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 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资 本总额的比率,它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一定量的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 的利润是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 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 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 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能把平均利润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 绝对的平均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为平均利润形成以 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的多少只和他的预付资本量 相关,和雇佣工人的劳动无关,这使利润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上都表现为全部 预付资本的产物4)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与价 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别,从质的方面来说,生产价格只同资本有联系,与活劳动没 有直接联系;从量的方面说,生产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 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生产价格与价 值的这些差别,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前提,是 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表现在:第一,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只是 价值由于剩余价值按照各个资本量的大小在各部门均衡的一种转化形式;生产价 格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它的各个构成部分都只能归结为价值。

      第二,从 全社会来说,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 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等量资本获取 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在形式上的矛盾马克思阐明了平均利润不仅不违反价值规 律,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一学说具有革命意义它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每个企业的工人不仅直接 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其他生产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资本家获取平均利 润多少,不仅取决于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而且取决于整个资本家阶级对整 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这从整体上揭示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作为阶级的对 立综上,利润作为剩余价值的一定的形式,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新形成生 产资料的前提,因而是一种支配再生产的关系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都是由产 品价格来调节的,而起调节作用的生产价格又是由利润率的平均化和与之相适应 的资本在不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调节的,因此,利润不是表现为产品分配的 主要因素,二是表现为产品本身的主要因素,即资本和劳动本身在不同生产部门 之间分配的因素3.土地所有权和地租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 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它体现了农业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地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态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土地有好坏和肥沃程度的 不同,同量资本投入生产条件不同而使用面积相同的土地,劳动生产率和产量收 益也就不同,农产品是按照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 格在市场上出售的,这样投资于条件较好的优等和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就可 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由农业资本家作为级差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农 业资本家自己获得平均利润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的 垄断,因为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 得超额利润,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 地存在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有两种形态: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即 I 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即II级差地租I是由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不同地 块地理位置的差别等条件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它是投入不同地块的各个资本具有 不同劳动生产率的结果级差地租 II 是由于在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 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 地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耕种任何土地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绝对 地租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中资本有机构成,农产 品按照价值出售,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形成绝对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 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排斥和阻碍资本自由流动,使农 业部门中的超额利润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留在农业部门内形成绝对地租无论是级差地租还是绝对地租都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的垄断和土地作为所有权对象的垄断, 不仅在农业部门中存在,而且在采掘业和建筑业这样一些直接以土地为经营对象 的生产部门也同样存在,因而就形成了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