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安陆(信息1101何涛12).doc
9页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安陆安陆我可爱的安陆渊源:安陆位于美丽富饶的鄂中腹地,是楚文化发祥地,是历史上郧子国、安陆郡(安州) 、德安府所在地历史上安陆古城颇有名望安陆现有国土面积 1355 平方公里,人口 63 万,辖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陆市不 仅有丰厚的旅游资源,而且人杰地灵不仅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而且是闻名全国的漫 画之乡,足球之乡、武术之乡 物华天宝郧子国,人文荟萃礼仪乡被誉为李白故里、 银杏之乡的安陆,政通人和,百业正兴,正敞开胸襟欢迎海内外友人 安陆交通发达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公路、 “316”国道纵贯南北,安花公路、安卫铁路 贯穿东西,并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 “107”国道相连接,北往襄阳,南通武汉,距 武汉市仅 110 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80 公里,是九省通衢的大武汉的卫星城市,是湖 北武汉、襄阳、十堰经济走廊的重要连接点,是襄阳古隆中、武当山和三峡旅游路线的经 过地 安陆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上曾吸引了不少骚人墨客涉足安陆,流连忘 返李白、韩愈、杜牧、刘长卿、欧阳修、曾巩、秦观等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负盛名的 文坛巨匠都来此览胜题咏。
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于公元 727 年——公元 737 年在白兆山生活十年,其间娶妻生子,留下了十八处遗址和一百多首名篇 佳作及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安陆历史悠久,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的记载,证明在战国晚期, “安陆”之 名称已经出现在夏、商 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周为郧子国春秋战国 时期 ,安陆为楚国属县,秦统一天下后分楚为 4 郡,安陆为南郡之地 高帝六年 (公元前 201 年) ,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安陆为江夏 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 分 安陆自产系列旅游商品银杏系列产品有:银杏叶干浸膏、银杏茶叶、银杏酒、有精美食 品系列产品:白花菜、南乡萝卜、袁畈藕、吉阳大蒜、涢米、鹌鹑皮蛋、黄鹤冲龙井茶, 还有神丹蛋品、午时茶冲剂、金银花露、称心牌内衣、益力矿泉水等 安陆饮食在食宿娱乐方面安陆市新建、改建了一批集住宿、餐饮、商务、会议、旅游、娱 乐于一体新型多功能饭店,提高了宾馆、饭店业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安陆市现有宾馆、饭 店十余家,其中二星级饭店两家,一星级饭店一家,拥有床位 2000 余张,可供 6000 人同 时进餐,配备有多功能会议厅、商务中心、娱乐中心等,各种电器设施齐全,能满足各层 次次的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需要。
安陆市所有的镇北 城: 紧邻府城北,是一个根据行政区划新设的机关,其机关办公处是近年来新建的, 周围还未形成集镇北城全称为安陆市北城办事处,1956 年为城乡,归县直属领导,1980 年成立城北原种场后来改为今名北城地区因紧靠府城,未形成 独立集镇,惟有地处 316 国道上的汤家湾一带,近年一形成了一条有数十家餐馆的饮食一条街,逐渐声名远扬南 城: 位于府城南边约 2 公里处,南城全称为安际南城办事处,其办事处机关所在地 过去称刘庙,大约是姓刘的人家家庙所在,但已没有老集镇痕迹这一带解放后曾建过党 校、五七干校等机关,近年来随着 316 国道的建设,办事处机关周围已建有一条全新的宽 阔街道南城境内的陈家沟,是一个历史较久的小镇但因交通不便,生意远不如新建的南城办事处一带 桑树: 位于府城西南约 18 公里,老集镇历史不长,大约建于明清时期桑树又名桑树 店,简称为桑树传说当年这里没有集镇,有 3 户人家商量好,一起到这里搭棚设摊做生 意当地盛产又深又硬的茅草,3 户人家一起买了茅草,搭起了 3 间茅棚,后来集镇就叫“ 三茅店“没想到 3 户人家一起发了财,并有人中进士当了大官,他们觉得三茅店这个名字 不好,跟达官贵人聊天时,就含糊地说一下,人家便把“三茅店“听成了“桑树店“,他们也 不去纠正。
因为“桑树店“比“三茅店“好听 辛榨乡: 位于府城西南约 13 公里处,是一个在不大的老集镇基础发展起来集镇辛榨 乡地处涢水冲积分平原上,周围盛产芝麻、油菜、花生、棉籽等油料作物大约在明清时 期,当地有位叫辛荣庄的人,曾在(xin jiang)伊犁当过官,卸任回家后,带有一笔钱,他 回家后不久,看到当地出产那么多油料,榨油却要送到很远的地方去,就决计用自己的钱 开一家榨坊没想到他的榨坊一开,生意源源不断,连隔壁左右杂货铺,疋头店、饭馆的 生意也跟着兴旺起来了,于是人们就商量在这里开集取集镇名字的时候,大家说这个镇 是辛家的榨坊先起来的,就把名字叫个“辛家榨“,这个名字就这么叫开了 赵家棚: 位于安陆县东北与广水市、孝昌县交界地带,在府城东北约 25 公里相传, 古代赵棚一带没有集镇,有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年夫妻,因生活所迫,至这儿的小山岗上搭 了个草棚,开了个供应茶水、吃食的小店谋生由于老俩口为人和善,草棚又正没有路口, 过往行人都喜欢到老俩口的草棚边歇脚老俩口的生意越来越好,又有一些人家到这里来 造房开店老口对后来的店家也真诚对待,至使这里逐渐成了集镇到集镇正式开集进修, 人们便说这个镇是那老夫妻最早搭棚子兴起来的,那位老汉姓赵,就取名“赵家棚“。
李店镇 李店镇原名丁李家店位于县城东南 10 公西,是县城至于云梦县北部魏店、 倒店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为东径 113 度 46’ ,北纬 31 度 13’ ,自民国起历为乡、区、镇 压所在地1978 年后沿安(陆)魏(店)公路扩建新大街 l 条,长 1 公里,宽 20 米,沿新街办 起了工厂、商店、农贸市场,是县东南重要集镇 棠棣镇: 棠棣镇曾名棠棣树、唐棣树、中元店位于县城西偏南 12 公里,东径 113’36’ ,北纬 3 门 5’ 历为乡、区、镇治所安(陆)天(然)公路从镇中心穿过1984 年在原街 北扩建各长 1 公里十字街 2 条,增设农贸市场 1 个目前工业、服务业逐年发展,集镇已 初具规模,成为方圆 10 多平方公里的经济、文化中心 王义贞镇: 王义贞镇简称王店,据传清咸丰年间,当地财主王义贞到附近马家市买肉遭 屠户冷眼,睹气在通往马家市过路处开肉店,以廉价出售挤垮马家市生意,不久形成集店, 故名沿用至今该镇地处安陆、京山、随州 3 县市交界处东距雷公店 16 公里,至县城 35 公里,四距京山县平坝 6 公里,南靠安(陆)平(坝)公路 2 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 113 度23’ ,北纬 31 度 20’ 。
.该镇是在长不到 150 米,宽不足 3 米的街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历为乡、区、镇治所1978 年以后兴建了“井”字型 4 条新街道,建了变电所,安了 自来水,机关、学校、医院、工厂、文化设施布局得当镇区面积为 1 平方公里,人口 3000 多人由于集镇规划和建设合理,1987 年被省命名为先进集镇 烟店镇: 烟店镇原名烟墩店,因古时交通不便,以烽烟作为联络爪号,后在烟墩上形成 集店而故名原址在今店南 2 公里,历经战乱,几度遭焚,后移至今址,即位于县城西北 15 公里的山岗上地理位置为东径 113‘35’ ,北纬 31’2l, 新中国成立前,烟墩店仅有 几家小店铺,只是在每年农历 3 月 3 日,人们到白兆山祖师顶烧香拜佛时才热闹几天安 (陆)三(里)公路的开通,1972 年青龙区治迁至这里后,加速了烟店的建设1978 年以后, 烟店的“三宝”——白藕、石灰、红辣椒,招来各地客商,市场经济开始繁荣1984 年春 在老街南扩建 1 5 米宽水泥街道 2 公里烟店镇已发展成农、工、商一体的县城卫星集镇洑水镇: 洑水镇位于汉(口)孟(家楼)公路和安(陆)应(山)公路的的交叉处,是县北乡的 物资集散地,也是应山南经的必由之路。
南距县城 8 公里,西有 水港与府河相通,西北距 三陂火车站 3 公里,地理位置为东径 113‘42’ ,北纬 31‘21’ 洑水在清咸丰年间已形成 集店相传“风水先生”称此地为伏牛地,因伏牛缺水,故在“伏”字旁加三点水又因 镇邻近河港(温水支流),过往舟楫繁多而并称 水港自民国以来,袱水一直为乡、区、镇 治所1966 年划曲县直辖区级镇1987 年撤区并乡后仍为洑水镇镇东北凭依丘岗,西南 较平坦原街狭窄,房屋简陋,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1984 年,镇政府在原街南建新街 l 条,镇区面积扩大到 1 平方公里,镇区人口 2000 余人 该镇原是一个农村集贸点, 每天早晨“露水集” 居民以种田为业工业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建起了粮油加工厂 1980 年以后,镇办工业发展较快,先后办起了砖瓦厂、人造毛皮厂、印刷厂、建材预制厂、 机械修配厂及服装、食品加工厂等 10 多家工厂1986 年镇工业产值突破 500 万元1987 年工业产值为 683.62 万元该镇处在安陆粮食集中产区自古为县境粮食外运埠口,由 于公路、铁路便利,每年经袱水及三陂粮食转运站的外运粮食在 3 万吨以上随着新街扩 建,商业大楼、农贸市场的相继落成,商业购销两旺。
新中国成立前,全镇仅 2 家私 塾1987 年已发展有高中 1 所,初中 1 所,小学 2 所,在校学生 800 多人还设有医院 2 所,并新建了电影院、文化站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已发展成安陆城区的卫星城镇 巡店镇: 巡店镇位于府河西支右岸,北距县城 10 公里,地理位置为尔经 113 度 38’ , 北纬 31 度 10' 该镇始建年代不详相传此地聚居“八大家”(周、杨、熊、许、曾、 汪、高、华等八姓),迈步形成集镇早年镇南有一座高大木桥,因而亦名高桥镇、高窍镇 宋、明时曾在高桥镇设有巡检司署,故又名巡检司店(府巡检司)或巡店该镇濒临府 河.扼水陆交通要塞,水运南通云梦,汉川,直抵武汉,北达安陆、随州陆路是安(陆) 应(城)公路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是县南重镇,也是安陆、应城、云梦及至京 山一带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称从清末至今历为乡、区,镇的治所1986 年 为县辖区级镇 日军入侵安陆后,巡店镇遭到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原街弯曲狭窄.破 乱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建设发展较快1978 年建新“十”字形街,并兴建了 3000 平方米的农贸市场镇区东西宽 1,5 公里,南北长 2 公里,面积 3 平方公里。
全镇现在人 口 5000 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000 多人镇办工业从无到有,逐渐兴办起建材、制药、 塑料、农机修配、服装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20 多家,1987 年全镇工业产值 259.79 万元 随着工农业发展.商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商场林立,个体零售摊点生意兴隆该镇是安 陆特产白花菜、白萝卜的集中产地 该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56 年办起了安 陆县第三初级中学,1971 年改为巡店高中1978 午后巡店高中教学质量逐渐提高.历年输 送上大专的学生人数仅次于安陆一中镇区还办有初中 1 所、小学 2 所镇医院有病床 100 张,60 多名医务人员还相继办起了文化站、电影院经上级批准,该镇列为省农村 集镇规划试点之一 赵棚镇: 赵家棚镇位于县境东北边陲,西南距县城 23 公里,是安陆、应山,孝感 3 县 市交界的边远集镇和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东径 113’51’ ,北纬 31‘26’ 赵家棚是 古吉阳县地,隋朝并入安陆县清朝末年是吉阳山会、邓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39 年 6 月,李先念、陈少敏同志在赵家棚开辟了鄂中抗日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共赵家棚 区委、安应县委、鄂中地委。
此后一直是乡、区、镇的所在地1984 年区公所在镇 西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题写了“赵家棚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碑文 赵棚是安陆吉阳蒜砣、鲜桃主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