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平顶山汝州实验中学高二生物期中.doc
19页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 13:2:1 B. 49:14:1 C. 1:2:1 D. 9:6:1【答案】A【解析】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又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AA的个体后代都是AA,Aa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3:1,AA占3/4,Aa占1/4,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占3/4+1/41/4=13/16,Aa=1/41/2=2/16,aa=1/41/4=1/16,所以AA:Aa:aa=13:2:1,故A正确2.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为A. 2:1 B. 3:l:l C. 4:2:2:1 D. 9:3:3:1【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老鼠体色和尾的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其中AaBB(2/16)、AaBb(4/16)为黄色短尾;aaBB(1/16)、aaBb(2/16)为灰色短尾,所以理论上正常出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6+4/16)∶(1/16+2/16)=2∶1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3.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B. 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C. 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D. 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a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b表示体细胞,则该生物可能是3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B错误;c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名师点睛】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的一组染色体;判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名称判断,同字母(不论大写和小写)表示的基因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B. 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诱导变异的结果C. 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一个新物种D. 生长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叶定向突变为叶刺【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详解】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A正确;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青霉素耐药性菌株,才能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将其选择保留下来,B错误;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但由于骡不育,因此骡不是一个新物种,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叶突变为叶刺的仙人掌减少了水分的散失,被沙漠干旱环境选择保留下来,D错误;故选A。
点睛】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5. 某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含42个氨基酸,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则形成该蛋白质时脱掉的水分子数、该蛋白质的分子量及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是A. 41、3882、512 B. 41、3882、126C. 40、3900、126 D. 40、3900、12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脱掉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2-2=40个;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18脱去的水分子数=42110-1840=3900;一个氨基酸由一个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每个密码子含有3个连续的碱基,所以编码该蛋白质的mRNA的碱基数至少为342=126综上所述,C正确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名师点睛】利用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图解完成相应的计算规律肽链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脱去水分子数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数目羧基数目1条mm-1m-1ma-18(m-1)至少1个至少1个n条mm-nm-nma-18(m-n)至少n个至少n个注: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特别提醒 (1)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氢原子),若无特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2)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公式中的肽链数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6.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提出的假说不包括( )A.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其中一个C. F1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结合D.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A正确;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其中一个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B正确;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只有一对遗传因子,F1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结合属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C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D正确。
故选C点睛】易错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只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多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7.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个体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及相关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能自由组合B. 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子代有四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1:1C. A和a的本质区别是所含核苷酸的数目不同D. 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种配子【答案】B【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A与a、B与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不能自由组合,A错误;题中“某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隐性纯合子(aabbdd)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abd的配子,二者进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B正确; A和a的本质区别是所含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两种配子:ABD、abd或ABd、abD,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把握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并非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能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下图甲中基因a、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乙中基因A、C)则不能自由组合,而是随着所在的染色体一起传递8.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对图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为一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B. 每个基因均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C. 基因R、S、N、O上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D. 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因此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共同载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不同基因是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所以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错误;DNA除了在染色体上外,还有少许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错误考点: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名师点睛】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基因与脱氧核苷酸: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基因与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提醒:(1)对于真核细胞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2)对于原核细胞来说,拟核中的DNA分子或者质粒DNA均是裸露的,没有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染色体9.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如图1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图1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C. 若图2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四种精子D. 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BC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图1中CD段是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者有丝分裂的后期,A错误;由于图1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故DE段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10条或者5条染色体,B错误;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确定,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四个精子,C错误;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1中的BC段,D正确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及基因的分离与组合等相关知识,意在提升考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图1的分析确定各区段所表示时期;识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