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本科教育学讲义教育学第5章.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886623
  • 上传时间:2017-09-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教育目标的涵义:教育目标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为实现一定实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二、教育目标的特点 (一)预设性(一)预设性(二)观念性(二)观念性 (三)超前性(三)超前性 (四)可能性(四)可能性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1.根据教育目标的抽象程度来划分:课程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国家教育宗旨 单元教育目标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三、教育目标的类型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求实与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某个领域发挥骨干作用的高水平本科人才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我校本科生培养目标2.根据教育活动的进程来划分:即时性教育目标阶段性教育目标终结性教育目标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三、教育目标的类型地位:指引教育工作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标概述教育目标概述 四、教育目标的功能和地位:功能:控制作用导向作用评价作用 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 统一论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教育目标观1.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论)基本主张:教育要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主张教育应以促成人的发展为目标。

      代表人物:卢梭、斯宾塞等不足: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教育目标观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教育目标观2、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论)基本主张:强调教育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不足:过于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个体的发展从社会历 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 个人的发 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只有在共 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目标观教育目标观3、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是其理论基础)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选择、学会把握、学会思考、学会成为你自己……1957年的表述:“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 年的表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981年的表述:“要加 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 二)建国以来我国对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表述 1995年3 月,我国第一部教育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1999年6 年颁布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 2002年,中共十六大 报 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 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2004年2 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国教育宗旨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标观我国的教育目标观 1、培养“劳动者” ,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3、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标观我国的教育目标观(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单纯社会本位的教育传统强调社会为重,个人服从社会;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以道德理想主义改造社会——过于意识形态化的人生教育注重世界观的教育却收效甚微;以改造人的灵魂为教育的己任;自我封闭的意识形态训练使信念空虚——现代功利主义追求知识却丢弃智慧;强调学习的兴趣却忽视了对理想和意志的启迪;注重有用和实际却失去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个性的缺失封闭:学生被限制在课堂里和书本里;机械:以固定的程式去训练学生。

      不断地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的基本走向它体现在: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一)素质 的涵义 狭义的素 质: 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不学而能的,可称为先天素质广义的素 质: 后天习得的,是环境影响和个人努力的结果,可称为后天素质人的素质 就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的统称,它是指以人先天生理特征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相对稳定而巩固的特性 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 (二)人的素质结构  自然生理素质:包括生理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适应能力等 心理素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品质等 社会文化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等 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三)素质教育1.定义: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思想2.素质教育包含三个要义:其一,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二,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其三,它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

      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1.观念转变是前提2.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4.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四)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 素质教育就只要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是没有 负担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无需教 师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取消考 试的教育 素质教育提倡自由 发展无须管教 素质教育不注重尖子生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课 外活动 素质教育是权宜之 计或临时任务 素质教育不看升学率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十大误区:不断地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的基本走向它体现在: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 育 的 基 本 目 的 和 最 高 目 的教 育 的 基 本 目 的 和 最 高 目 的教 育 可 以 理 解 成 传 宗 接 代 的 另 一 种 方 式 不 过 它 所 传 接 的 , 不 是 人的 肉 体 , 而 是 人 的 精 神 , 是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的 一 切 成 果 。

      换 句 话 说 , 它 的目 的 在 于 对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的 一 切 成 果 的 继 承 和 发 扬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的 最 有 代 表 性 的 标 志 , 是 由 科 学 和 艺 术 共 同 构 成 的 知识 其 中 当 然 包 括 哲 学 和 宗 教 对 人 类 文 明 的 继 承 和 发 扬 , 就 是 对 人 类所 有 知 识 的 继 承 和 发 扬 , 它 的 最 重 要 的 也 是 最 有 效 的 方 式 就 是 教 育 问题 的 关 键 在 于 , 把 最 重 要 的 目 标 定 在 哪 里 —是 继 承 还 是 发 扬 呢 , 以 及通 过 什 么 途 径 达 到 目 标 人 类 一 切 文 明 成 果 似 乎 都 应 该 继 承 可 是 随 着 人 类 的 发 展 , 人 类 的文 明 也 必 将 发 展 这 种 情 况 所 导 致 的 结 果 , 一 方 面 , 可 以 使 人 类 的 文 明不 断 丰 富 , 另 一 方 面 , 也 可 能 成 为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的 一 种 卸 不 去 的 负 , 压得 人 喘 不 过 气 来 , 使 人 步 履 艰 难 , 从 而 限 制 乃 至 阻 碍 文 明 的 发 展 。

      要 前进 必 须 有 所 舍 弃 , 要 进 步 得 快 必 须 轻 装 前 进 这 时 的 教 育 , 寻 找 以 至 找到 一 条 超 出 一 般 常 规 的 捷 径 , 也 许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了 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初高中杜绝校园霸凌(欺凌)主题班会:不作揉纸团的人.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2课 生命的诞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2课 珍爱生命.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8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pptx 多元性、歧视和骚扰集体谈判协议.docx 2024新版2025秋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教学设计.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4课 适应学校新生活.pptx 在公司班子成员2025年度“一岗双责”集体谈话会上的讲话.docx 天然气站安全管理制度汇总.doc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 第11课 多彩的青春.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4课 青春期交往.pptx 建筑工程在建项目每周安全检查记录表.doc “厂中厂”租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10课 走进青春期.pptx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课件:第7课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pptx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docx 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提优卷100题【含答案】.docx 辽宁省2026年高职单招语文复习资料.doc 初中生物模拟真题及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