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金华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
9页浙江省金华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是 ( )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2.中 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3.“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杜甫)诗句内容反映的是下表中的哪一时期史实( ) A.① B.② C.③ D.④4.右边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政府县路程”字样,据此判断此图最早应绘制于 (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5.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 A.内心世界 B.自然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6.四位同学以“古代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是 (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印刷术是唐懿宗是地发明的 D.我们可以关注“佛教传播与印刷术”这一话题7.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而其中有些赝品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作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一枚可能不是假币? ( )8.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明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9.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人,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11.右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这主要表明 ( ) A.临时大总统行政权受到制约 B.国会行使立法权 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参议院行使司法权13.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口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临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口不明口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口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 )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14.下列四幅历史图片是抗战时期留下的珍贵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2)(1)(3)(4) B.(3)(1)(2)(4) C.(3)(4)(1)(2) D.(1)(3)(4)(2)15.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16.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来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的“解决优势”的关键决策是 ( ) A.力争和平谈判的主动权 B.实现工作重心向城市的转变 C.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D.全力争取战略决战的胜利17.右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 )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1955的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20.2010年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
这个城市在上世纪曾经 ①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②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21.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C.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D.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22.右边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人物和一件大事,对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一事件使这一人物的理论第一次变为现实 B.这一事件不能体现这一人物的思想 C.这一人物直接领导着这一事件 马克思 巴黎公社 D.这一事件丰富了这一人物的学说[2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 )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兴起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24.1899年俄国进行人口调查,在其中一张人口调查表上写道:据此我们不能推断 ( ) A.A.该人是俄国沙皇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1861年改革后,地主仍有较大势力 D.该人以地主代表自居25.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8000272000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二、非选择题(共3题,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共50分)26.(16分)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是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典型代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百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古玩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潘楼……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糉子……”“七夕,潘楼前卖乞巧物……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三:乾兴元年(1022年)六月真宗诏令:“在京都商税院并南河北市,告示客旅等……如有大段行货,须至赊卖与人者,即买主量行货多少,召有家活物力人户三、五人以上,递相委保,写立期限文字交还——《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七》 (宋神宗熙宁六年,东京肉行徐中正等提出)“乞出免行役钱,更不以肉供诸处”,(官府成立)“详定行户利害条贯所”,(实行)“免行法”,各行交纳“免行钱”,“官为雇人代役”——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元祐四年(1089年),御史中丞梁焘就说:“汴口复成,……通江、淮八路商贾大舶,以供京师之饶——《宋史•河渠志》材料五:“臣窃见……左右侍御之人,宗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圃,服食器用,往往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
……以豪华相尚,以俭陋相訾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司马光文集》卷二三“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叙述了汴京城的“市场”有哪几种类型?(3分)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汴京城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 (3)材料五反映出汴京城的贵胄和市民生活出现了怎样的风气?请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这种风气对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5分) (4)有人依据材料一得出“宋代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结论,他的论证有何错误?(2分) 27.(20分)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60周华诞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徐讯:《民族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1949年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