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西湖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doc
10页杭西高2011年11月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8小题,每题2分,共56分)29.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孙中山活动的先后顺序是①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建立兴中会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30.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与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3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32.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33. 右图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
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 A.三权分立 B.民族独立C.主权在民 D.民生主义34.蔡元培曾撰写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蔡元培悼念的是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3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起领导作用 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36.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背叛革命37.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根据地C二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根据地38.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39、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长征胜利完成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40.“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抗战,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4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中共中央驻地有着“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的变化,它也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下列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新变化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42.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4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44、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④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5.“……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说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46.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1954年 B。
1982年 C中共十五大 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47.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48.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49、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2008年12月15日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从建议实行两岸“三通”到基本实现直接“三通”足足过了59年 B、 三通的限制有一个逐渐放松的过程C、 两岸还未实现一般意义上的全面直接“三通”D、两岸直接“三通”是指“通航、通邮、通商”50、“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连战与胡锦涛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A.合作—对抗 B.对抗—合作—再对抗C.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D.对抗—合作—再对抗—再合作51.观察下边漫画《“”的徒劳》,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①“”势力是阻碍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的一大障碍②当前外国势力图谋干涉我国统一的活动依然存在③台湾自古即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④祖国最终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2、以下是一组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图片,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所反映的外交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历史性握手 ②第26届联大上乔冠华开怀大笑 ③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④《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53、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54、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这里宣读的公告是 A、基辛格访华的公告 B、尼克松总统将要访华的公告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55.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56、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与政策有①不结盟政策 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③一边倒与一大片 ④对外开放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共44分)1.(16分)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搏,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材料一: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材料二: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三:口号:“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周恩来书写) 材料四:口号:“反内战,反饥饿”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现在什么事件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该运动的导火线、性质。
6分)(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口号提出的背景及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分)(3)材料三中的口号书写于民国三十四年,折算为公历应是哪一年?当时,周恩来为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尽力争取和平,团结教育人民,而题写了这一口号2分)(4)请推测一下材料五中的口号应该发生于什么背景之下?(2分)(5)作为历史的印记,本题材料提供的口号,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且相当系统的信息?(2分)2.(本题16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在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