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七上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8页部编历史七上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材分析 本课由“削弱地方势力"加强经济管控”“尊崇儒术"北击匈奴”四个部分组成,基本以并列方式呈现其中汉武帝采取的推恩令、刺史、铸币、盐铁酒官营、发展农业手工业、尊崇儒学、北击匈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巩固了大一统王朝,并将西汉王朝推向鼎盛因此,本课是秦中央集制的巩固和延续,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早期发展的重要过程,也为后面汉在民族、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印证了大一统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核心素养 了解汉武帝在巩固大一统国家中做出的贡献,认识重要历史人物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推恩令、尊崇儒术、盐铁酒官营、开疆拓土等措施,认识汉朝从政治思想、经济、疆域等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增强国家认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比较汉朝与秦朝的疆域图,知道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达到全盛时期时空观念) (3)分析关史料评价汉武帝,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推恩令的背景和含义、尊崇儒术 教学突破 采用史料教学、表格归类、地图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并分享等方式突破重点在突破推恩令这一难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明白众建诸侯、削地,推恩制度一脉相承,构成西汉前期三部曲,而推恩令就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解扶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接着引导学生白创设诸侯分封土地的情境演绎并解释其含义,突破难点在尊崇儒术的难点突破中,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等方式 教学设想 国家治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制度与战争相比,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战争但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央集权就是中国古代王朝发展的主线,而王朝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各种有效的治国方略,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治国方略,培养阳刚、勇敢的气质及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因此 本课从少年汉武帝登基说起,用强化集权定汉制、掌控命脉奠汉基、尊崇儒学定汉魂、北击匈奴定汉疆四个板块,分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治国方略学完本课,学生能认识到正是有了各方面的大一统,才使西汉王朝走向鼎盛,也正有了汉武帝为大一统做出的巨大贡献,才让“汉"的印记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泽被后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展示汉武帝冠礼想象图 师:公元前141年,一场隆重的冠礼在汉未央宫举行冠礼意味着成年,意味着肩负责任,汉朝的冠礼一般在男子20岁举行,而此时的新皇帝刘彻仅16岁他提前了4年举行冠礼这是为什么呢 师:原来他的父亲汉景帝病重,他不得不提前举行冠礼!冠礼后不久,汉景帝病逝于未央宫刘彻即位为汉朝第五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即帝位后,改年号为“建元”建元"是什么意思 生:建立一个崭新的开始,让汉王朝有一个新的模样 师;从年号中透露出刘彻什么志向 生:他想要建立一个不同于以前的一个崭新的王朝!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呢 让我们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故事设置问题,展开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1.削弱地方势力——强化集权定汉制 师:刘彻即位后,怀揣着大一统的梦想,想要把汉朝建立成一个既疆域统一又政治、经济、思想、军事都富强的国家那么,他从父辈手中接过的西汉王朝基础如何呢 教师用展示史料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边邑)廪庾(粮仓)皆满,而府货财。
——《史记·平准书》 教师抓住关键词“无事” 师:经历了汉高祖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及至刘彻即位,国家真的“无事"吗 请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找出隐患 生:诸侯王势力过大,他们有权、有钱、有军队、有人才,威胁着中央的统治 师:没错,其实早在汉武帝之前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采取过一定的措施,但始终没 能完全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的问题,甚至在汉景帝时期诸侯王为了反抗王朝的削夺封地政策,爆发了“七国之乱"(展示“七国之乱”形势图) 师:汉武帝时期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用展示史料 主父偃说(shui)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师:谁出了建议 试分析该建议的具体含义 学生讨论并分享 教师配合图片扮演诸侯王,将仿制的五铢钱实物分给由学生扮演的“儿子们”,进行补充演绎 师:这样一来,诸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也就越来越小,推恩令成功解决了王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师:除了诸侯王的问题,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成为统一国家内部的又一离心力量。
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展示全国13州部示意图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下令让他们迁往京师一带,打破原有的社会关系 生2;汉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 过渡:这样一来,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除此之外,汉武帝还面临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教材阅读、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获取信息并加以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增强课堂趣味性 2.加强经济管控——掌控命脉奠汉基 (1)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教材,帮助汉武帝解决经济上棘手的问题,填写表格(富商囤积财务、私人煮盐、私人冶铁、私人铸币、私人卖酒)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2)趣味活动 假如文物会说话:自述文物西汉五铢钱 学生以第一人称自述五铢钱的制作材料、形状、重量、文字、价值等内容,认识到西汉五铢钱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久的货币,对国家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3)教师用课件展示汉武帝时兴修水利工程的图片,农业工具耧车的图片、手工业的相关图片,使生识,正是这一时期汉武帝推行的各方面经济措施,才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他之后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设计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表达和概括的能力 3.尊崇儒术——尊崇儒学 展示史料 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汉书·董仲舒传》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知道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是什么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得从思想、政治指导那么汉武帝是怎样做的呢 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秦朝实行严厉的法家思想,汉初推行宽松的道家思想在这宽松的环境下,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思想都很活跃,儒生们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说例如,西汉的董仲舒融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宣传君权神授,又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师:这些思想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呢 生:儒学对汉武帝加强思想统一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柱,有利于发展忠君守礼的思想,有利于政治的稳固 师:你还能找出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其他措施吗 说说其意义 生:汉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意义;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 4.北击匈奴——北击匈奴定汉疆 师:秦朝末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边境松弛,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匈奴强之际,正是西汉建立之初西汉初年汉朝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 生:和亲政策 教师追问:“和亲政策”效果如何 生:“和亲"就是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并开放边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但该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掠夺性战争仍频繁发生 师:“和亲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匈奴南下的进攻,这种局面到何时才结束呢 生:汉时期汉武帝认识到“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于是下定决心改变被动打的局面 教师追问;汉武帝时是否已具备攻打匈奴的条件 学生问顾前面学过的内容 明确:西汉王朝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具备反击匈奴的物质基础 师:汉武帝时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他们因大破匈奴而名垂青史。
这两位将领是谁 他们有什么英雄事迹 播放有关漠北之战的图片 教师总结: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分道北上卫青行进千余里,穿越浩瀚的大沙漠,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双方激战一天,未分胜负卫青趁机派兵从左、右迂回包抄,把匈奴的阵紧包围起来单于慌忙逃走汉军追击200多里,大胜而归,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奴兵匈奴在漠北之战中受到了沉重打击 生: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回顾、视频和学生分享,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氛围,落实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教师总结:强化集权定汉制,掌控命脉奠汉基,尊崇儒学定汉魂,北击匈奴定汉疆几十年来,汉武帝虽历经艰辛,过程曲折,但最终实现了“大一统”的梦想回顾往昔,那时,高祖刘邦具醇驷都是一种奢求!而现在仓廪尽满,六畜繁息那时,诸侯骄逸,豪强称雄,而现在四 海归一,天下安定那时,百家横流,人心浮动,而现在天下归心,民心凝聚那时,匈奴肆虐,和亲隐忍,而现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王朝此时已进入鼎盛时期,而“汉"的印记也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泽被后世 三、总结本课 师:汉武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给汉朝带来的影响深远。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又会如何做呢 板书设计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削弱地方势力 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2.加强经济管控 盐铁酒专营: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尊崇儒术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4.北击匈奴 (1)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为了寓教于乐,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创设一些情境,采用多样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控教学时间 补充资料 汉武帝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