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后运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价值.docx
6页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后运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价值 通讯作者:梁晓凤摘要:目的:探讨行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本院心外科接受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治疗的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对接受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治疗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关键词:瓣膜病;冠心病;综合护理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均为心外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疾病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患者病情严重,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对患者机体新陈代谢产生严重影响,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上主要选用手术方式对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术后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疗效的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极为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接受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56例于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入选患者临床表现均主要为心电图ST段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绞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经证实为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n=28)、观察组(n=28)对照组性别:男16例,女12例;年龄:35~78岁,平均(61.32.5)岁;病程:2~10d,平均(4.61.6)d;术前心功能:13例为Ⅱ级,8例为Ⅲ级,7例为Ⅳ级观察组性别:男18例,女10例;年龄:36~79岁,平均(62.52.1)岁;病程:2~11d,平均(4.71.2)d;术前心功能:14例为Ⅱ级,9例为Ⅲ级,5例为Ⅳ级在入选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构成比较上,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主要为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指导患者饮食、加强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等指导患者护理饮食,术后饮食应保持清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患者能够拥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嘱咐做好保暖,避免感冒,告知患者及家属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用药,嘱咐患者术后定期接受复诊。
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及内容如下1.2.1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瞳孔、感觉、反应等情况进行评估,待患者完全清醒之后告知其手术获得成功,缓解其恐惧、焦虑的等精 神状态;护理人员保持和蔼面容、温柔语气,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护理配合要点等,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紧张情绪,促进其配合度得到有效提高1.2.2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术后加强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监测,了解患者尿量变化情况,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告知医生,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护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患者保持出入量负平衡状态,防止患者术后出现低心排等严重并发症1.2.3加强内环境护理术后,当患者出现血清钾、镁过多,或重度酸中毒时,可引发心肌细胞紊乱,进而可引发室速、室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后应须给予患者严格的心电监护,对患者心率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保证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能够保持稳定状态1.2.4加强引流管护理术后,所有患者均须置管3~7d,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须加强对引流管固定、引流通畅性进行密切检查,保证引流管固定良好,防止管道脱离,避免管道受压、打结等,保证引流的通畅性;该类患者存在心脏功能损伤,因此,术后患者的引流量通常较多,因此须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同时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流量、颜色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防止出血引发心包填塞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1.2.5加强呼吸护理术后,须对患者行7d左右的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此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相对较大所以,术后,护理人员须加强呼吸护理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呼吸管道保持无菌环境,使呼吸道痰堵现象得到有效解除,保证患者术后呼吸管道保持良好畅通性,且保持无菌状态,防止痰堵塞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时,护理人员需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足量的真菌、细菌感染药物,此外还应及时清理存在于呼吸管道中的冷凝液体,防止倒灌、管道狭窄等情况发生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估①观察患者护理满意情况,从医患沟通、健康教育、工作态度、护理技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共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评估患者护理满意情况②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盖上情况,内容主要为左心射血分数(LVEF)③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选用自制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容主要包含心智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情感评分、精神评分,各项目均为25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使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2.1组间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护理前,2组患者LVE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F、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提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LVEF、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情况 (xs)组别时间LVEF(%)生活质量评分(分)对照组(n=28)护理前40.25.275.911.5护理后48.64.8*82.512.5*观察组(n=28)护理前40.44.776.710.8护理后55.56.4*#92.713.6*#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2.2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护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8.57%、96.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组别n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对照组2812(42.86)10(35.71)6(21.43)78.57观察组2817(60.71)11(39.29)1(3.57)96.4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程往往较长,其患者各个器官代偿功能往往较差,因此术后护理存在较大难度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较长,如未能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增加[2]因此,必须高度术后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随着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该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时,注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系统、优质、精细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生理、心理护理需求得到更好满足[3]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术后护理中时,护理的重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对患者行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清醒状态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瞳孔运动、反应度、感觉等是否存在异常患者恢复清醒意识或,加强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度;其次,加强呼吸护理:患者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须做好吸痰、无菌护理操作等,对管道通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研究数据显示,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显著降低[4-5];再次,加强内环境护理:心率、心律变化均为内环境变化表现,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后,患者心率应该维持在80~100次/min,血钾应该维持在4.5~5.0mmol/L,此外还需适当补镁,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最后,加强心包以及纵隔引流护理心包、纵隔引流均为术后止血效果以及血凝状态的一个准确反映,因此,在术后综合护理中,护理人员加强对引流液进行密切观察有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对引流液性质进行积极监测,能够及时、有效地避免心包填塞发生[6-7]本次研究中,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护理中后,该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其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促进患者心功能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王琳琳.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5(20):432-433.[2]蒋艳艳,薄巧英,王苏娟.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管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5(17):88-89.[3]张洋英.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后监护室护理的经验[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3(04):205-206.[4]莫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38例监护室护理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6(15):74-75.-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