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恶性淋巴瘤4例临床分析.doc
5页卵巢恶性淋巴瘤卵巢恶性淋巴瘤 4 4 例例 临床分析临床分析作者:刘建东,宋金柱,李永红单位: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 银川【摘要】目的总结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 4 例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4 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及盆腔肿物,4 例均诊断弥漫性大 B 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20、CD45RA、CD79a 弥漫(+),CD3、CD45RO 均(-)结论 卵巢恶性淋巴瘤极少见,主要依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确诊关键词】 卵巢;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全身性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累及卵巢较为少见,容易辨别,但恶性淋巴瘤作为原发卵巢却极为罕见本文报道 4 例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自 2000 年-2008 年间卵巢恶性淋巴瘤4 例,其中 1 例为会诊病例复习临床资料,由 2 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阅片,按 WHO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诊断标准进行分类4 例患者发病年龄 14-52 岁,平均 37 岁患者均主诉腹部或盆腔肿物,其中 1 例伴发热 2 周余,体温 38.4℃,1 例伴体重下降。
4 例 B 超均发现单侧卵巢包块,子宫及输卵管无异常体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无肿大,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标本经 4%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HE 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Envision 法,所用 CD20、CD79a、 LCA、CD3、CD45RA、CD45RO 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染色结果按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强阳性(+++)记录淋巴瘤抗体阳性对照为正常淋巴结组织,阴性对照用 PBS 代替一抗1.2 病理检查1.2.1 巨检:4 例均为单侧卵巢受累,肿瘤最大 14 cm11 cm7cm,最小 4 cm4 cm2.3cm,表面呈结节状,较光滑,切面灰白,质细腻,呈鱼肉状1.2.2 镜检:4 例肿瘤镜下组织学形态基本相似,卵巢原有组织结构被破坏,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或不甚清晰的肿瘤密集与稀疏区相间存在肿瘤细胞体积大,约为正常淋巴细胞的 3-5 倍,胞质中等量,细胞核圆或卵圆形,有偏位,核膜厚,染色质粗,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可见,间质小血管明显,血管内皮细胞增生1.2.3 免疫组化:4 例肿瘤细胞CD20、LCA、CD45RA、CD79a 弥漫(+) ,CD3、CD45RO 均(-)。
病理诊断:4 例均为卵巢弥漫性大 B 细胞性淋巴瘤2 讨论恶性淋巴瘤原发于卵巢者非常罕见,发病率 0.2%[1-2],其来源一直是个争议话题,有人推测来源于卵巢畸胎瘤中淋巴样成分,未获肯定依据有人认为来自卵巢组织中原始网状细胞,较为明显地可以解释双侧器官发生及受侵犯情况本文 4例病例均为单侧发生,未发现其它器官发生及受侵犯情况2.1 诊断与鉴别诊断:卵巢恶性淋巴瘤诊断普遍采用 1976年 Fox 提出的标准[3]2.1.1 粒层细胞瘤:与本瘤易混淆,因粒层细胞瘤的瘤细胞核沟易被误看为裂细胞,Call-Exner 小体易被认为恶淋的星空现象但恶淋是由多种转化淋巴瘤细胞组成,星空现象是由巨噬细胞所形成,故同粒层细胞瘤的小体有区别再粒层细胞瘤细胞核比大 B 细胞瘤小,细胞质嗜酸性,瘤细胞间可见幼稚的嗜酸性粒细胞,Call-Exner 小体中央含液体两者均 LCA 阳性,但卵巢恶淋对 B 或T 细胞免疫标记有反应,而粒细胞瘤对溶菌酶(Lysozyme)、CD43,MPO、AS-D 呈阳性反应2.1.2 无性细胞瘤:瘤细胞核大,圆形,核居中央,有核仁,胞浆透明,细胞呈巢状分布,淋巴瘤标记阴性而本瘤由各种形态的不同转化淋巴瘤细胞组成,弥漫分布,且淋巴瘤标记为阳性。
2.1.3 卵巢低分化腺癌:癌细胞也可弥漫浸润,但癌细胞间有连接,嗜银纤维染色可显示基底膜存在,有黏液或分泌物存在,再免疫组化上皮或淋巴瘤标记可区分2.1.4 卵巢小细胞癌:卵巢小细胞癌是高度致死性的肿瘤,癌细胞小,可弥漫或条状、梁状分布,免疫组化部分病例AFP、NSE 可呈阳性反应,不同于恶性淋巴瘤2.2 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症状[3]主要为腹部或盆腔肿物伴腹痛、体重下降、虚弱及发热,伴有腹水及或血象异常者较少,卵巢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占绝大多数,且类型以弥漫性大 B 细胞为常见[4]本组 4 例组织学形态类型类同弥漫性大 B 细胞性,瘤细胞弥漫浸润,瘤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厚,染色质粗,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相4 例免疫组化瘤细胞均表达 CD20、CD45RA、CD79a,显示 B 细胞来源参考文献】[1] 常莹.卵巢原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09,(3):245-247.[2] 陆晓兰, 刘朝霞 ,叶玉梅.原发性双侧卵巢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2 例[J]. 武警医学, 2009,20(1): 75-76.[3] 范嫏娣. 卵巢临床与病理[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65-367.[4] 包韧.卵巢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 (10):892-893.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