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居住区活动场地规划设计.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6389066
  • 上传时间:2021-09-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居住区活动场地规划设计摘 要:居住区活动场地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最便利的场所,也是促进邻里和谐交往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对大量居住区的走访调查,发现了目前居住区内活动场地中所存在一定的问题提出了活动场地设计原则及具有针对性的设计要点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活动场地是否足够,本文在结合国家现有指标――绿地率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居住区活动场地规划具有一定调控作用的新指标 关键词:居住区活动区;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骤减,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职业病的发生因此,近些年国人也越来越意识到休闲、锻炼的重要性但由于工作学习等客观条件的约束,人们很难时常去郊区甚至自然风景区去感受自然,放松身心反观周围环境,住区活动场地则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最便捷的场地 1 目前住宅区内活动场地现状 居住区绿地是给人们提供娱乐休憩空间、交往空间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空间的综合性户外空间然而,由于住房商品化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开发商更加注重小区的容积率另一方面,在销售实践的基础上,大多数开发商也已经看到良好的社区环境能更为有效的提升住区的整体价值,因而打出了高绿地率、奢华的铺装材质,欧陆风(欧洲大陆式风格)等口号。

      但其实际规划建设中却并没有考虑到住区绿地的生活便利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居住区生活和休闲的需求 并且由于目前缺少针对居住区活动场地的整体性研究,这些场地的设置往往是规划师结合景观对于住区建筑物边角空间的利用,或是开发商追求卖点的刻意炒作下的产物,或是交付居民使用后出于需求的不断增建这使得总体上来看,居住区活动场地的设置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 例如福州碧水源小区(见图1),a处为小区边界空间,规划了贯穿其中的游步道,并在其中设置两架廊架,步道靠近住宅楼的一侧用铁栅栏围隔成小庭院,其设计本意应该是将小庭院作为每个单元楼的共享绿地(一楼架空),游步道虽狭窄,但较为幽深,可以发展为供居民散步的活动场地但由于小区将道路一侧划为停车场,直到步道入口处d,将入口遮挡,且该场地位置偏僻,因此许多居民都不愿意到这里进行活动 另外,游步道一侧的庭院由于其归属性并不明确,大多已经荒废,杂草丛生,一部分则被种上菜蔬,景观性丧失b处滑梯离最近的住宅楼不足3m,儿童活动对周围住户生活产生影响c处成人活动场地随意设置在3号楼边角绿地上,地面杂草丛生,没有铺装供人踩踏,基本无人使用。

      1.1 活动场地数量少,过于追求形式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愈加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强了体育锻炼,这也使人们对活动场地的需求增加然而,开发商为了增加住区“档次”,过于追求构图美却忽略场地的实用功能,一味照搬高端休闲设施,比如游泳池等,忽视了场地的使用率及后期管理例如,某小区虽在小区中心建了游泳池,却由于费用及后期管理等问题,泳池常年荒废,不仅造成场地的浪费,且如此大的反光性硬质铺装反而增加了这个南方小区夏季的热辐射,对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见图2) 活动场地的设计千篇一律,尤其是器械活动场地在场地设计上,大多依据惯例,儿童活动场地主要是造型卡通的滑梯或加上少数如沙坑、吊杆等儿童娱乐设施;成年人活动场地主要由健身器材组成例如,调查中,某小区的儿童活动设施仅由一组滑梯构成,不仅设施简单,且常因得不得良好的维护而破损或毁坏另外这组滑梯距离最近的住户窗户不足4m,儿童玩闹产生的噪声对住户生活也产生了影响而与之相对的是,目前国外住区已开设了类型丰富的活动器械,充分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实际需求,值得国内借鉴 1.3 缺少绿化,植配方式简单 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接近自然的最便捷的方式,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很难经常前往郊区甚至是自然风景区去感受自然,因而人们对“绿”的渴望直接由居住区绿地来实现。

      然而,从对多个居住区的走访来看,绿地不“绿”和植物种类少,配置方式简单是很多住区都有的现象例如,福州西河坡下新村,小区建设较早,住宅行列式布局,没有中心绿地,两栋住宅楼间的宅旁绿地使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整片场地中,只有五棵白兰和两侧种植的灰莉及红花木 1.4 人车混杂,活动场地被侵占 很多建设年代较久的小区在车辆往来和停放上没有考虑太多,人车混杂的后果是增加了住区的不稳定性,家长不放心孩子在住区内的活动,老年人的安全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而汽车的乱停乱放,侵占绿地和活动场地也导致住区内居民的活动受到限制如某住区内虽设有地下停车场,但由于场地过小,又将楼盘的架空层和小区内道路的一侧划为停车位,极大的占用了住区的活动空间 1.5 活动场地干扰住户的正常生活 活动场地的使用过程中常常对周边环境造成干扰最为突出的就是这几年流行的广场舞活动,从对这些居住区的走访调查,发现只要是靠近住区级公园的居住小区大多都被广场舞的巨大噪音所困扰,公园入口广场是老年人傍晚跳舞的最热门场所,而广场的开阔使得噪音对周围住户的影响更是严重,近几年也发生了多起住户和舞者冲突的事件。

      例如福州某公园的入口广场与多个小区仅一街之隔,晚上许多老年人喜爱在此跳舞,巨大的音乐声对周围住户的学习、休息等造成干扰 2 居住区活动场地设计原则 2.1 相对独立性 居民住区活动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活动两种静态活动包括定点观景、交往、休息、下棋等活动,此类活动虽然发生在室外,但需要不易受他人干扰的相对安静的区域,因此,宜设置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且周围有一定的遮挡物作为依靠,给人以安全感;动态活动包括使用各类器械、球类运动、散步等,这类活动虽不像静态活动那样强调空间的领域属性,但也应考虑到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对器械活动场地而言,应将场地内的活动设施合理放置,使人们在便捷使用各类设施的同时,彼此间的相互干扰降到最低 2.2 多功能性 不同的活动场地适宜不同的使用人群,同一块场地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被不同类群的居民使用因此,对于具有这类使用条件的场地,由于其适用对象多样,场地的设计也要符合多种使用者的需要例如,某小区一块面积适中的小游园广场,清晨老年人在此打太极,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锻炼;傍晚,孩子们在家长陪同下,在此嬉戏玩闹 2.3 实用性 活动场地设计时应根据住区的可能入住人群年龄层次的比例,设计游戏、晨练、休息和交往等不同空间的同时也要根据需求比例考虑各种活动空间的面积比例,提高空间的使用率。

      2.4 亲和性 活动场地的亲和性体现在可达性和尺度上可达性指活动场地无论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都必须是设在住区居民能快速方便到达的地方居住区室外空间一般不会太大,不能像广场一样具有开阔的场地,因此,在场地的形状和尺度设计上要有亲和性,以取得平易近人的感官效果 2.5 景观性 住区活动场地的景观性由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小品设计等组合规划而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素质的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也相应提高因此,对住区景观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居民在进行锻炼身体、社会交往等户外活动时,也越来越注重环境的美观性 2.6 场地设计结合绿地设计 住区户外空间面积有限,将活动场地与绿地结合布置,不仅节省了空间,同时还促进了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对可踩踏草坪的利用,就是很好地将活动空间和绿化空间结合的实例,但大面积的草坪无论在生态还是经济上都会对住区建设产生影响,所以草地面积不宜过大且将草地结合乔灌木,形成丰富的林下活动空间,不仅使人们与自然更加亲近,同时在以住宅为主的有限的场地内,使开发商在满足国家强制性指标――绿地率的同时,活动场地建设也能同步发展,二者是双赢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3 居住区活动场地的设计要点 根据活动场地的用地性质可将住区活动场地分为集中绿地活动场地、道路活动场地及广场活动场地3类 3.1 集中绿地活动场地设计 集中绿地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在生态效益上都比零散的绿地要高,这也是近年来住区越来越强调大面积的集中绿地的原因然而,过分强调绿地面积,对居民活动需求的忽视,建设只可远观,不可进入的“自然”,似乎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景观,然而这种华而不实,单纯为了景观而进行景观规划的做法,排除了人的参与性,事实上是对场地的浪费 将住区集中绿地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是住区居民的现实需求,对此,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3.1.1集中绿地中道路活动场地与单纯的健身步道不同,对于地形丰富,景观条件优良且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良好的自然资源,使人们在此处活动不仅仅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感受自然,放松精神 利用地形的自然起伏形成园路,园路两侧的起伏地形也应进行设计,当起伏较大,不适宜人们在其上活动时,可模拟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将凸起的地面塑造成假山景观,其上进行植物配置,甚至可用动水进行点缀,形成优美的景观节点;起伏较小的地形可直接铺设草坪并辅以乔灌木的结合种植,这种略带起伏的微地形直接成为了孩子游戏活动的最佳场地。

      道路宜曲不宜直,但也不可过度强调曲度,从而形成“蛇形”道路,既不便于行走,也会使游人心理产生紧张、不悦感道路在绿地中穿插既要注意路线的合理性,充分向游人展示美景,又要注意休憩设施的设置,每隔一段距离需要设置座椅、坐凳等,坐凳可设计成“∩”或“∽”形,是人们无论进行交流或想保持独处,只要选择相应的位置,都能满足需求 3.1.3林下活动场地我国夏季,尤其是南方城市,日照时间长,气温高将集中绿地设计成疏林地形式,林下空间设置休闲座椅、健身设施等地面铺装要根据活动类型有所变化,对于静态活动,如休息、聊天、棋类活动等,可用软质铺装,将坐凳、桌椅直接放置在草地上,或用植草砖结合草地铺设地面,周围用有色花草点缀,使绿色空间多了一些活泼感安排座椅时,注意空间的围合感,用于休息的座椅至少有一面用植物围合,或与某构筑物成依靠关系;用于棋类活动的桌椅周围同样要进行围合,其私密性比普通座椅更加强些,但棋类活动场地除了桌子及围桌的坐凳外,外围也要空余些许空间,便于“观战”者驻足观看对于动态活动,如器械运动、跳舞健身等,此类场地适宜使用硬质铺装,例如广场砖或塑胶地等,不易积水且脚感舒适是选择此类活动场地铺装的重要因素之一。

      动态活动场地和静态活动场地之间要有一定距离,由于都处于林下空间,用乔木的疏密种植结合乔灌草组合种植的方式进行空间的隔离与围合,较多植物材料的应用能更好的使各空间的活动互不干扰 3.2 道路活动场地 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居住小区道路除了具有交通功能以外,还是邻里交往、散步健身等日常活动的场所,因此道路设计不是简单地线型,而是由线串联起来的点空间,进而到面空间的多维空间,形成“道路――节点――小场地――道路”的复合空间 住区中的道路宜使用富有曲线变化的而非简单直线型的道路形式,曲线形道路使人常常变化视角,丰富视觉感受根据道路线形变化,设计景观节点,同时道路两旁也应有丰富的景致,如使用植物造景、利用有特色的建筑外墙等,增加道路的趣味性及吸引力,促使居民在此活动或增加停留时间,同时也促进交往活动的发生道路节点设计成凹形缓冲区,放置休闲座椅,后面用植物加以围合,形成半私密性的小空间,另外,节点处也可进行适当拓展,扩大形成路旁小广场,使用植物、小品等进行点缀,丰富道路景观,也更能吸引居民在此处停留,增加交往等活动发生的概率道路设计还应考虑到无障碍通行,如主路坡度不宜太大,便于轮椅使用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