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07663517
  • 上传时间:2023-09-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8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记叙文的阅读意识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题目意识: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文本意识:文本中找答案,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 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修辞句 含蓄句等,准确、深入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一、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 题目的含义:先分析字面含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深层含义(结合主旨分析)2. 题目的作用: 拆: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或写作对象或主要内容)、点明主旨(或线索)、奠定感情基调等 合: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若标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或富有哲理引人深思,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②如果是具体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3. 题目的理解:作用+含义二、主要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情节、情感)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 经过、 结果小说:开端、 发展、高潮、 结局方法: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 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故事的线索类型:人物、事物、事件、 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人物的见闻感受方法:看题目;看关键物;看议论抒情句;看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处反复 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题型四:分析句子的作用1. 结构上的作用:根据句子所处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A•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点明线索,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B.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承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做铺垫或埋伏笔);推动 情节发展C•结尾:篇末点题;照应标题或开头(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 令人深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想象空间;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2. 内容上的作用:交代了.. 内容; (若有情感的词语)奠定了.. 的感情基调,(若有景物描写) 渲染了.. 的气氛; (若是陈述语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若是疑问、猜测语气)引发读者的 思考三、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方法:抓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领起句、概括句、总结句 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修辞句、含义深刻句、含蓄句。

      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句式:记叙(描写、叙述、介绍)了人(或物或景).. 的故事(事件、事迹、景物),表现(表达、 反映、歌颂、揭露、批判、讽刺)了人物.. 的精神(景物.. 的特点、感情、现象、感悟)题型二:理解作者感情 方法:看文章主要内容,抓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抒情句、议论句、含义深刻的或含蓄的句(段)四、 语言(一)角度一:从修辞的角度题型一:判断语句的修辞,品析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1. 答题模式:修辞+解释含义+情感(表达作用)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描写)了••••••,表达了……情感(……表达作用)2. 常见修辞及表达作用⑴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描写)了……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⑵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之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⑶夸张:突出强调了……的本质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表达了……的情感4) 排比:突出强调了……(特点),节奏鲜明,增强语势,极富感染力,强烈表达了……的情感5)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⑹反复:强调突出……(特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强烈表达了……的情感7)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⑻反问:突出强调……(特点),加强语气,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情感9) 对比: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10) 引用:引用......,表现了......(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文采11) 反语:使语言幽默风趣,讽刺了......(特点)二)角度二: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一)描写—人物描写 题型一: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表达作用?1. 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2. 答题模式:用了.. 描写,(若是外貌描写)揭示了人物的身份或境遇,(若是动作描写)具体展 现了.. 过程,(若是语言或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 的内心或心理,表现了人物的.. 性格特 点或表达作者.. 情感题型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人物特点方法:①分析人物的言行所为所想;②看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语言; ③概括人物性格时用三个以上的四字词语答题模式:分析(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的句子+概括性格特点(人物品质)。

      二) 描写――环境描写题型一: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1. 环境(景物)描写的方法① 多感官写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② 多角度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 勾勒、白描工笔等作用:使景物特点更全面,更形象地呈现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 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②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 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 质、性格);④ 推动.. 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 作铺垫或埋伏笔;与文章.. 形成对比;⑤ 突出.. 的中心,升华.. 的主旨3.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衬托人 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答题模式:效果+景物特点+作用即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景物、 环境)的特点,烘托人 物.. 心情,.. 三) 描写――侧面描写题型:分析描写的角度及其作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鲜明突出。

      作用:烘托主要人物的心情;突出正面人物的形象性格; 对人物的描写更全面具体,起烘托 作用四) 抒情方法:理解句子抒发的情感时,要结合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和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答题模式:该句运用……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主旨 间接抒情: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五)议论 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点明主旨;深化(升华)中心;画龙点睛;引人深思三)角度三:从词语的角度 题型一:体会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方法:从修辞、描写、语气、句式、感情(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其在表达上效果 答题模式该词用了……修辞(描写),本义是……,在文中指……(重点是语境意),表达了……情感 题型二:句中加点词能不能删除(换成 X)?答题模式:该词写出了……(表达效果)而“X”的意思是……,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所以不能删 (换) 四)角度四:从句式的角度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有……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 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

      长短句结合:使语句有参差美,句子对仗工整,使句子有整齐美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双重否定句:突出强调 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使语言更富有表现力语言特色:形象生动、细致传神、朴实无华、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清新明丽、简洁凝练、 深邃隽永、精辟深刻、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委婉含蓄、飘逸灵动、摇曳多姿、言简意赅 意味深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等五、手法题型一:分析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判断方法:倒叙看开头,插叙看中间1. 顺叙(按时间先后和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铺直 叙,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补充、衬托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解释说明了 故事情节;衬托了人物形象;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使结构曲折有致题型二:分析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1. 第一人称:(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小说中的“我”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经过艺术加工的, 是虚构的,不是作者本人):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 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 自由叙述3. 第二人称代词:(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显 得更亲切,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题型三: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比喻、夸张、象征、对比、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 (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卒章显志、铺垫、伏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2. 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 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 表现力5) 对比手法:.. 和.. 比较,鲜明突出了事物.. 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 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 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颂扬,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等11) 卒章显志(篇末点题):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总结全文,画龙点睛12) 铺垫:对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多为场景或环境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或事件13)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提示或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常与后文的“照应”配合使 用14)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 画意15) 托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的描写,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3•答题模式:采用……的表现手法,……描写了……,表现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