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通产省神话终结给我们带来的警示.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s
  • 文档编号:45322826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9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 日本实行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 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神话,通产省一直被认为是神话的缔造者日本模式曾经是东 亚国家争相效仿的楷模,而如今,日本早已深陷经济衰退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从国家创新 体系构建的维度看,通产省神话的破产带来了很多警示其中,由通产省的政府主导模式 和创新体系异化所带来的巨大缺陷,给所有采取政府主导模式的东亚国家敲响了警钟 关键字:日本、通产省、政府主导、创新、模式、缺陷、警示引言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东亚国家效仿的楷模几十年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校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教授曾警告说:“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不重走 日本的老路,而只采用它的优先目标和高速增长体制可能会实现,但是,导致失败的危险 和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一样大 ”[1] 几十年后的今天,日本深陷“失去二十年”后的泥潭,而 那些重走日本老路并已经取得成功的东亚国家会步日本的后尘吗?我们如果从国家创新体 系构建的维度来看,通产省神话的终结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警示?1、 通产省与日本经济奇迹通产省曾声名远扬,八十年代在国际上享有“万能的通产省”之称。

      通产省(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MITI)过去一直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主导日本经济的 “日本株式会社”,日本经济奇迹与通产省有着密切关系,并认为通产省引领了日本经济的 高速成长通产省在 2001 年改名为经济产业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METI) ,通产省的管辖范围很广,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通商外汇、工业技 术、商业流通、中小企业振兴,到矿产、电力、煤气及热力供应事业,再到工业标准、计 量、工业设计和情报服务等等通产省的管理职能主要有哪些?大致可以认为通产省的管 理职能相当于中国的发改委、经贸委、科技部和商业部的复合体通产省的前身是明治时 期的农商省及以后的工商省,二战时期改为军需省,通产省成立之始就是日本经济参谋本 部因此,这是为什么通产省要干预和主导经济的原因,通产省还带有浓郁的国家主义色 彩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成长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称为日本战后经 济奇迹日本曾经是一个追赶西方的后发国家,日本的发展既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又有别于计划经济国家,日本一直实行“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并取得了远高于西方国家 的经济发展速度。

      日本特殊的发展模式也成为东亚的楷模,东亚国家(地区)中的韩国、 台湾、新加坡也都在效仿这种特殊的日本模式,并创造了“工业东亚”的奇迹哈佛大学查 默斯·约翰逊教授在《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产业政策的成长(1925-1975) 》一书中总结 了日本模式能成功的四大要素:其一,拥有规模不大而又具备高级管理才能的公务员队伍, 其二,保障公务员队伍拥有足够空间实施创新和有效办事的政治制度,其三,完善顺应市 场经济规律的国家干预经济方式,其四,要具备一个像通产省这样的导航机构[2] 显然, 查默斯·约翰逊认为是通产省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后来,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Ezra Vogel)则在《日本第一(Japan Is No.1) 》一书中让通产省成为一种举世瞩目的神话 其实,关于日本模式和通产省神话一直是见仁见智的话题,国外也有一部分学者甚至在日 本经济最辉煌的时候也质疑过由通产省主导经济的日本模式在战后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通产省通过制订产业政策,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 段,成功地推动了日本的钢铁、造船等基础工业的高速发展,而这些基础工业的建立又带 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过渡,在产 业升级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日本经济新的发展阶段,通产省又将“技术立国” 作为新的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提高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在日本宣布投降仅仅十几天后,通产省就对日本汽车产业界提出了发展汽车产业的计划, 通产省确定了以小排气量汽车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避开与欧美汽车的直接竞 争,而当石油危机到来时,日本小排气量汽车得到了天赐良机,才有了后来日本汽车在国 际市场上的霸主位置1948 年,通产省设立了中小企业厅,并在全日本八个地区设有派 出机构,指导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现代化50 年代通产省制 订的《振兴机械工业临时措施法》有力地推动了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现代制造业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日本录像机产业能够雄霸国际市场,通产省出面支持由 JVC 和松 下主导有众多日本企业参加的 VHS 录像机标准(制式) ,并且打压索尼主导的 ßmax 标 准,最终,索尼的 ßmax 标准退出竞争,VHS 标准获得了胜利,日本成为全球录像机市 场上没有对手的巨无霸从汽车产业到集成电路的产业发展,再到照相机、钟表、家用电 器和电子产品的产业发展,通产省一直都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者”。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通产省通过国家推进体系扶植和引导了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为了彻底改变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粗制滥造和模仿抄袭的形象,1957 年通产省设立 Gmark 设计大奖授予优秀设计产品,旨在鼓励日本企业提升工业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 工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品质和附加值可以讲,如果没有通产省不遗余力地推进工业设计, 就没有后来设计精美、风靡全球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钟表、照相机和汽车从战后经济重建到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腾飞,通产省既扮演着一个万能导师的角色, 同时,又充当着一位严厉的家长,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导航机构2、 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最先提出了“贸易立国论”战后通产省确立了 “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日本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在日 本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之后,日本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近四倍随着贸易的发展,通产省又提出了“重化工”发展战略,推动日本逐步将产业结构的重心 从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向以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移譬如,朝鲜战争以后,美军长 期在日本有大量的“特别采购”,通产省负责监督“特别采购”所赚回的外汇必须用于基础工 业投资。

      [3] 在通产省推进向重化工业转移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日本的设备投资每年都有 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投资的 70%都集中在电力、钢铁、化工、机械等行业,并迅速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重化工业的体系,而健全的重化工体系为后来日本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在技术引进中日本注重博采众长、吸收消化和集成创新,欧美的先进技术被大量 引进日本,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创新,并且在工业技术领域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 平的差距到了 70 年代,日本的汽车、船舶、钟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等产品已横扫 全球市场,这一阶段日本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就是模仿与改良,多以集成创新和设计创新为主通产省提出的“贸易立国”和“重化工”发展战略都推进得十分顺利,日本经济实现了持续 的高速增长,实现了工业体系现代化,制造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中东危机后油价一路攀 升,日本的后发优势也逐渐失去,对外贸易的摩擦逐渐增多,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增大,加 之发达国家严格控制高新技术的出口转让等因素,通产省意识到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 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通产省提 出了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明确宣布日本要从“模仿和追随的文明开化时代”迈向“首创和领 先文明的开拓时代”。

      日本政府在确立技术立国发展战略之后,制订了多项国家科技发展总体计划,并且明确 了阶段性目标通产省通过产业政策指导企业按照总体计划进行研究开发,并大力扶植企 业技术创新活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等激励和扶植企业的技术 创新活动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装备水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产、 学、研”的良性互动在技术立国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推动原有产业的技 术升级在技术立国战略的推动下,日本的汽车、家用电器、造船等传统工业以及半导体 (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电子、机器人制造等新兴工业领域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 的提高,并逐渐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化国家技术立国发展战略建立了日本产品在全球竞争优势,日本产品从此享誉世界技术立国 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帮助日本在很多产业领域里取得了优势,还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产 业技术创新,使得日本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世界技术创新中心,技术立国发展战略也似乎 就要成功3、通产省神话的终结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里通产省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都取得了成功,通产省成功的 秘诀就是通过选择主导产业,促进和扶持主导产业迅速成长,实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 业升级。

      通产省这种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的模式在经济追赶阶段是十分有用的,在战争的 废墟上重建经济尤其需要一个像通产省这样的导航机构来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未来发展早在信息技术革命来临之前,哈耶克(1949 年)和冯·米泽斯(1981 年)就已指出, 现代经济不断增长的科技复杂性需要更高程度上的权力下放 ”[4]当日本走完贸易立国发展 战略、重化工发展战略阶段之后,日本开始了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而当时日本经济的复 杂性已经到了通产省应该放弃主导经济发展权力“临界点”的时候,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越 来越大,通产省早已不可能做到一贯正确了而此时通产省技术创新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在 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到来之时暴露无遗,通产省神话的终结成为日本模式无法逃脱的一种历 史宿命信息技术革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战后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强了通产省应对 信息技术革命的自信,同时,也建立了通产省作为导航机构在产业界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从上一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通产省的产业政策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在政策导向上更加重视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强调高科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作用在通产省制 订的产业政策中重点支持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高清电视(HDTV) 、智能机器人等尖端产业及生物产业等下一代基础 产业部门。

      通产省选择了几个技术前沿领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技术跨越计划,很多都属 于原始创新的技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第五代计算机计划和高清电视(HDTV)计划, 通产省企图复制当年日本 VHS 录像机独霸全球市场的成功模式,很想再玩一次“赢者通吃” 的游戏这一次,通产省并没有认准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方向,由于第五代计算机计划、高清电 视(HDTV)计划与国际市场主流应用和技术走向相去甚远,尤其与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 革命浪潮发源地美国硅谷的发展走向渐行渐远日本电子企业、IT 企业迷失了方向,也错 过了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大发展的绝佳时机通产省第五代计算机计划、高清电视 (HDTV)计划遭受巨大的失败,加上《1984 年广场协议》后日本货币政策等一系列的 失败,通产省神话彻底终结4、通产省模式失败的主要原因(1)政府主导模式的缺陷技术创新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复杂的因素, “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对于政府主导的模式一 样有效而政府主导模式将放大“不确定性”的破坏作用,有时,这种放大的破坏作用是十 分惊人的通产省作为导航机构的角色不应该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日本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日 本企业应对世界技术变革的响应能力也在增强,而通产省并没有及时调整和转换在创新体 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在其 1996 年的年度报告中指出:“创新是由不同参 与者和机构共同体大量互动的结果,把这些看成一个整体就称作国家创新系统”, “从本质上 看,创新系统是由存在于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关于科技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与交流所构 成的在这个系统中,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成效和整个经济体系”在这 个系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