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化学都新增了哪些内容.doc
5页高考化学都新增了哪些内容北京高考今年是第一年使用新课程卷,研究去年新课程的全国卷不难发现,新教材新增加内容在试题中出现频率非常高因此,在今年的复习迎考中一定要关注新教材,特别是关注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1.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1)例题:①在一定条件下,当64gSO2气体被氧化成SO3气体时,共放出热量98.3KJ,据此,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SO2(g)+O2(g)SO3(g);?H=-98.3KJmol-1B.2SO2(g)+O2(g)2SO3(l);?H=-196.6KJmol-1C.SO2(g)+O2(g)SO3(g);?H=-98.3KJmol-1D.2SO2(g)+O2(g)2SO3(g);?H=+196.6KJmol-1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答案:①C;②C(2)方法精要A.热化学方程式书写①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因为反应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③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与-一定要标明+表示吸热,-表示放热④要注意反应热的单位:单位是KJmol-1,mol的基本单元不是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分子,而是按反应方程式所示的那些粒子的特定组合⑤涉及反应热计算时,可把热量视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同样可列比例计算B.燃烧热和中和热①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②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③易混知识点如下:燃烧热:反应物的量是1mol(氧气的量不限),生成物的量不限量,而中和热反应物的量不限量,生成物中的H2O是1mol燃烧热中生成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进行的2.精炼铜和氯碱工业(1)例题:①下列关于电解法精炼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粗铜板作阳极B.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发生反应为:Cu2++2e-=CuC.粗铜中含Ni、Fe、Zn等金属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D.电解铜的纯度可达99.95%~99.98%②NaOH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
工业上主要通过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NaOH,我国的氯碱工业大多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写出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电极反应式和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阳极:;阴极:;总反应式:B.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一般采用金属钛做阳极,其原因是阴极一般用碳钢网制成阳离子交换膜把电解槽隔成阴极室和阳极室,其作用是C.为使电解NaCl的速度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增大阴极碳钢网面积b.提高饱和NaCl溶液的温度c.加大阴极与阳极间的距离d.提高电解时的电源电压答案:①C②A:2d--2e-=Cl2;2H++2e-=H2;2d-+2H2O2OH-+H2+Cl2B.阳极产生的Cl2不易腐蚀金属钛,既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Cl2相混合而引起爆炸,又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C.a.b.d.(2)方法精要①电镀时,镀件连在电源的负极作阴极,镀层金属阳离子在镀件上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表面镀层金属连在电源的正极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成为阳离子进入溶液,电镀液则由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和其它成分混合而成的溶液②NaOH制法电解原理:阳极:2d--2e-=Cl2;阴极:2H++2e-=H2由于H+放电,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致使OH-的浓度大于H+浓度。
故阴极区有碱生成立式隔膜电解槽的构造:阳极(C)、阴极(Fe)、隔膜隔膜的作用:水分子和离子可以通过,阻止气体分子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电解质和水都被电解3.氢键(1)例题: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C.CH4、SiH4、G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答案:B 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