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巴洛克时期的声乐.ppt
37页视频:巴洛克小号与阉人唱法绝代妖姬 电影版 维塔斯 歌剧2第三节:巴洛克时期的声乐1、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概况2、美声唱法与阉人歌手关 于 歌 剧歌剧: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歌 剧 音 乐 主 要 组 成 部 分:♪、咏叹调、宣叙调;例:《今夜无人入睡 》♪、重唱、合唱;例:《茶花女》“饮酒歌” 合唱 ♪、序曲、间奏曲;例:《卡门》序曲宣 叙 调“朗诵”式的歌曲,相当于戏剧的“对白”依附于歌剧情节,无法单独演唱主要作用:歌剧中的对话、或是对白; 叙述情节、介绍人物 咏 叹 调词义是“曲调”,专指独唱曲十七世纪末,咏叹调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而产生咏叹调 宣叙调富于歌唱性 语言音调长于抒发感情 叙述情节 伴奏讲究 没有伴奏或简单陪衬和弦特定曲式 结构松散多为三段式ABA ♪、咏叹调篇幅较大,形式完整;♪、咏叹调是作曲家英雄用武之地; ♪、咏叹调是歌唱演员表现高难演唱技巧的平台。
♪、著名歌剧都有经典的咏叹调♪、18世纪,咏叹调统治了歌剧♪、咏叹调可单独作为音乐会曲目 1、意大利歌剧发展概况(17、18世纪)古罗马歌剧院遗址早在古希腊戏剧中,就有合唱队伴唱,有些朗诵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歌剧的诞生,是巴罗克时期重要的音乐艺术现象被称为 “ 音乐戏剧 ” 的西洋歌剧,最早产生于1600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1600年:歌剧诞生在佛罗伦萨的贵族艺术沙龙1637年:威尼斯建成第一座为公众演出的歌剧院歌剧从专为宫廷娱乐而转向公众,在风格上起了更大的变化威尼斯 凤凰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 的建筑,以华丽辉煌的金色为主色调 十七世纪下半叶:威尼斯是欧洲歌剧的中心优美动听的音乐、豪华离奇的布景、激动人心的舞台效果,为特征咏叹调逐渐变得突出十八世纪:那波利歌剧风格占居主导地位注重音乐的华美和外在的效果,尤其注重独唱者声音的美感,和音乐旋律本身的美其戏剧性不足,被音乐美弥补 2、美 声 唱 法 与 阉 人 歌 手小号与阉人唱法视频a、美 声 唱 法美声唱法,是传统欧洲声乐技术。
是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随着歌剧的产生与发展,美声唱法逐渐完善 美声(canto 意):字面意义 “ 美妙的歌唱 ” ,强调声音美及分句美,强调灵活和不费劲地演唱高音的能力 美声唱法比其他唱法的喉头位置低,是其特点之一 美声唱法能产生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b、阉 人 歌 手最早出现在16世纪女性被禁止在教堂中说话或歌唱 教堂唱诗班以男童代替女声男童演唱年龄有限,为使优美嗓音得以保留,梵蒂冈教堂首先引入阉人歌手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前,通过残忍的阉割手术,改变他们发育后的声音 男孩被阉割后,荷尔蒙分泌的变化会使其声带变窄,生理结构的改变使他们同时拥有巨大肺活量和甜美的嗓音阉人歌手在讲究音质和技巧的美声唱法年代风靡一时17、18世纪,阉人歌手盛行,大大发展了各种歌唱技巧,在声乐史上被称为 “ 美声歌唱的黄金时期 ” 当时大多数歌剧院的演唱者都是阉人歌手1870年,意大利宣布其为不合法后,阉人歌手的盛行退出了历史舞台。
1920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颁布命令,永久禁止阉人歌手在教堂演唱阉 人 歌 手 法 拉 内 利(1705-1782 ) 阉人歌手法拉内利(中)和他的朋友电影《绝代妖 姬》 舞台上的法 拉 内 利 电影 《 绝代妖姬 》生活中的法拉内利电影《 绝代妖姬 》 生活中的法拉内利欣赏曲目 歌剧: 咏叹调、宣叙调;例:莫扎特 《我胸中狂怒,我一定报仇!》重唱、合唱;例:威尔第 《饮酒歌》 歌剧魅影序曲、间奏曲;例: 比才 《卡门》序曲美声与阉人歌手:巴赫:《b小调弥撒》之“羔羊经”俄罗斯歌手 维塔斯:《歌剧》2国王合唱:法国民歌;罗西尼《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